须宁:“那是特殊情况,全家只有我身上有银子,我才会管了这么久。
如今咱们已经在这边落了户,管家的事还得是娘您这个当家主母来。”
至于官府要求的垦荒种田,在她看来很容易,只要有银子,哪怕是流放犯也能让自己过的舒舒服服。
花银子雇佣当地人就行了。
弓慧听女儿这么说倒是没再推辞,“行,那这银子娘就收着了,这几日你也在家好好歇歇,大家都好好歇歇,这一路,咱们可是没少吃苦,明儿咱也买上两只老母鸡,到时杀了给咱一家补补身子。”
正事儿说完便各自散了,三姐妹回了西院,二哥带着小杰也睡在西院,其余人睡在东院。
没办法,房间是够住的,但院子就这么多,总有不便的地方,而且他们如今都已经被流放了,也不是啥大户人家,有的住就行,还挑啥挑。
须宁以为禹王肯定没死,但绝没想到他会那么快再次出现。
而且还是楚二直接找上了门儿。
落户的第三天,楚二带着一堆的礼物来了,之后他便拉着黄思行出去了一趟,老二回来后去了亲爹的屋里说了一会儿话便带上新置办的两件衣服离开了。
李姨娘不放心儿子,但也拧不过他,只是还是将自己的担心说了,“老二就这么走了能行吗?”
黄翰道:“无事,已经打好招呼了,老二每天都会上工。”
因怕完不成上头交待的开荒任务,黄家人可没真的休息半个月,第四天就找上了村里的里正。
里正给黄家人指定了一片山头,“你们家的任务就从这里开始吧,好好干,十一亩地不是闹着玩儿的,不努力是真的会被加役的。”
这边全是山,平整的田地真的很少很少,那些地还都是当地村民的。
外来者只能在山脚下或是山上开垦梯田,在山上弄出一亩地,可想而知那会是多么大的工程。
可是不干又不行,真是想想都头大。
家里总共就四个男人,二哥还出了门儿,小弟才六岁,只有父亲和大哥是男丁,指望他们俩,这十一亩的任务田怕是真的得干不完。
所以,除了大嫂有孕身体不便,二哥不在家外黄家人全都上了山,想摆烂的须宁也不例外。
只是才干了半天,她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家里其他人也是不遑多让。
不过,任务在那儿摆着谁也不敢闲下来,没法子,那山是真不好整成地,而且也不是整成地的样子就算开荒成功了,还要种出粮来才算。
村里人家这会儿全都忙着收秋,他们就是想雇人帮忙都做不到。
主要也是舍不得银子。
这活计一干就是半个月,这天晚上二哥跑回来了。
他一回来就丢给弓慧一袋东西,而后就拉着亲爹去了背人的地方,两人一阵嘀咕。
弓慧将袋子打开,好家伙里面全是银子。
数了数,竟然有足足五十二两。
这孩子都干啥了?
须宁猜测,估计,二哥是跟着禹王打土匪去了。
只有干那样的营生才能这么赚钱。
王爷如今就缺人马,打土匪是最快壮大自身的途径。
前后不过二十天的时间,二哥就回来了,说明那匪徒所在的地方离他们住的地方不太远。
黔州这地方,又穷又偏,诸多不便,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在这大山里囤上十万八万的兵真的是轻轻松松,只要有吃的喝的,别乱出去晃当,真的很难被人发现。
而且,就算被人发现了也是易守难攻,根本不担心打不过,甚至朝廷来围剿说不定都成了送人送装备的。
等二哥和爹说完话,须宁问二哥,“二哥这次在家待多久?”
“明天就走。不过你放心,从明天开始你们都不用去地里干活了。”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何种身份,只要有银子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须宁松了口气,如今黄家人已经平安到达流放地,这就说明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两个月三千四百多里的路啊,天知道她遭了多大的罪。
打工人完成了份内的工作,多余的事儿是一点也不想干了。
她为这个家贡献太多,以后都要躺平。
好在二哥也给力,明儿起她就能在家里摆烂了。
四月过后,大嫂平安生下一名女婴,大哥给她取名黄静,大哥想让女儿安安静静的长大,一生再无波折,小名珍珍,意为家里的珍宝。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黄家人在溪村低调生活,二哥有时一月回来两次,有时三两月回来一次,偶尔父亲也会被二哥带走,后来,连大哥也会经常不在家。
直到,这年的十一月,一队士兵在村长的带领下来了溪村。
“黄家的,有人找。”
家里只剩小杰一个男丁,所以是他来招待人的,如今已经十岁的孩子高有一米七,看起来已经很唬人了。
“见过村长,不知几位官爷所为何来。”
士兵从身上掏出一份信件,“这是黄大人的亲笔信,新皇登基,黄大人被新皇重用,还连升两级,成了户部尚书,你们一家的身份也恢复了。
黄大人无法亲自回来接人,皇上便派我等特意走这一趟,护你一家回到京城。”
小杰激动的“咚”一下跪在了地上叩谢圣恩,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如今是禹王称帝,他们一家的罪名也洗清了。
小队长将小杰扶起,“黄三公子,您家也算否极泰来,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这时,弓慧领着一家人出来了,看到丈夫的信的那刻,黄家女眷全都喜极而泣,而后,弓慧带头跪地,朝京都的方向跪地磕头,“皇上万岁万万岁!黄家妇带家人叩谢圣恩。”
等他们行完礼,小队长才道:“还请黄夫人尽快整理行囊,我等三日后护送您一家上京。”
“好好好,三日时间足够我们处理这边的事情了,大人先请在家里歇息,家里简陋,还请大人不要嫌弃。”
那队长客气了几句,他哪里敢嫌弃,京中如今谁人不知皇上宠信黄家人?
对,是黄家人,不是黄尚书一人,因为黄大人的两个儿子都得到了皇上的重用,谁都看得出来,黄家最少能风光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