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仗后,郭子仪没忙着开庆功宴,反而拍拍屁股说:“兄弟们,别歇着,继续干!”
——他不是铁人,是铁血战神,打完一场还想打第二场,简直像健身房狂魔。
拿下靖边军那会儿,高秀岩的狗腿子薛忠义不服气,跳出来喊:“我再来一次!这次一定赢!”
结果郭子仪一挥手:“四个方向,每人一个任务,谁要是掉队,回家种地去。”
李光弼、高俊、仆固怀恩、浑释之四路大军齐刷刷冲出去,气势比春运高铁还猛。
敌军一看:“哎哟我去,这阵仗,咱是不是该先给祖宗上柱香?”
战场上杀声震天,唐军像一群饿了三天的狼,扑上去就咬。
薛忠义的7000骑兵,转眼就成了“坑爹部队”——不是被坑死,是被活埋成土疙瘩。
现场惨烈到什么程度?连史书都忍不住写:“此役之后,草木皆哀。”(其实是草木怕被误伤)
三连胜的郭子仪,心情好得像个刚中彩票的老头,立马下令:“再往前冲!云州城,给我拿下!”
他分兵两千去打马邑,那队伍走得飞快,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踹开了门。
马邑投降速度堪比外卖小哥送餐——快准狠,不到半天搞定,东行关也顺手拿下了,南下通道直接打通,相当于在大唐地图上开了个VIP高速入口。
可就在天宝十五载春节那天,本该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的日子,
郭子仪却收到一封急报:“饶阳危矣!卢全城宁死不降,但快撑不住啦!”
史思明带着大军围城,像极了一个暴躁邻居,天天敲门:“你投降吧,不然我就拆你家房顶!”
卢全城回敬一句:“我宁可饿死也不跪!”——这哥们儿简直是古代版硬核文青,宁死也不认怂。
河间和景城一听,赶紧派兵支援,合计15000人,气势汹汹出发。
结果半路上撞上了史思明设的伏击圈——就像你点了个外卖,结果发现是“霸王餐”套餐。
一顿胖揍下来,援军哭爹喊娘,逃得比兔子还快。
饶阳眼看就要变成“孤岛”,形势一度紧张到连城里的鸡都不敢叫。
这时候,郭子仪正坐在帐篷里啃牛肉干,听到消息,慢悠悠地说:
“哎呀,这年过得真热闹,别人团圆,我这边还得救火。”
——但他眼神一亮,又补了一句:“不过嘛,这种热闹,我喜欢。”
李隆基在长安宫里刷着战报,眼睛都快瞪出火星子了:“哎哟我的天,郭子仪这老铁居然连赢三场?!”
他激动得差点把御膳房的烤鸭当成军情急报——“快!给我加个鸡腿,这仗打得比我过年还热闹!”
于是他立刻拍板:“郭子仪啊,你推荐个人来收拾河北吧,我信你!”
郭子仪一愣:“陛下您这是要我当红娘?”
不等皇帝回话,他就甩出一句:“李光弼,靠谱,能打,还能带兵喝西北风。”
李隆基一听,立马封官:“行!李光弼,河东节度使,给你点人马,别客气。”
郭子仪二话不说,直接分了1万人过去——不是抠门,是怕李光弼嫌少。
“兄弟,拿去用,不够再找我借,咱唐朝军人,讲究一个‘互帮互助’。”
李光弼接过队伍,一路南下,到了太原,第一件事不是开庆功会,而是去兵器库逛了一圈:
“嘿,弩呢?没弩怎么打敌人?我可不想靠拳头硬刚!”
工兵们赶紧搬来3000张攻弩,他满意点头:“这才像个打仗的样子,不像某些人,只靠喊口号。”
接着他出井陉关,直奔常山,像极了一个赶早市的老手——目标明确,动作利落。
常山守将安思义本来是史思明的小弟,但一看李光弼来了,心里嘀咕:“这哥们儿气势太猛,我是不是该换个老板?”
当晚就和手下密谋,把叛军干掉,绑了安思义,开门迎降——简直比外卖小哥送餐还准时。
李光弼审问时,眼神犀利得像激光笔:“你可知罪?”
安思义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不是认错,是怕被砍头。
李光弼冷笑:“你这种怂包,活着都是浪费空气。”
但他突然改口:“那你告诉我,我这队人马能不能打赢史思明?”
安思义沉默两秒,小声嘟囔:“能。”
李光弼翻白眼:“废话,你说能就行?你倒是给点干货啊!”
于是他又补刀:“再给你一次机会,出个主意,要是靠谱,我饶你不死。”
安思义一听,眼睛一亮,立马献策:“你远道而来,士兵累得像刚跑完马拉松,这时候打史思明?不如先进城休整,等他攻城失败,士气崩盘,咱们再反杀!”
他还补充一句:“昨晚我已经发信求援,史思明离这儿才200里,估计明天早上就能到,你要小心点,别让他把你家门踹了。”
李光弼听完,摸了摸下巴:“嗯……你这建议,听着像我小时候我妈教我的——‘别急,先吃饭,吃完再说打架’。”
然后拍拍手:“行吧,你命暂时保住了,不过下次再敢乱说话,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断粮战术’。”
——这一仗,不光打了敌人,还顺便练了个“嘴皮子选手”,堪称战场上的喜剧担当。
李光弼听完安思义的“嘴炮战术”,眼睛一亮:“这人虽然怂,但脑子不笨——比某些天天喊‘我最猛’的将领强多了!”
当即下令:“松绑!给他倒杯水,让他坐下歇会儿,别让他饿着。”
然后一声令下:“全军入城!今天咱不睡帐篷,住进常山百姓家,顺便问问他们有没有腊肉,我带兵打仗,也得有点伙食保障。”
这边刚安顿好,饶阳那边史思明正跟卢全城较劲,像极了一个人追着狗咬,结果狗死活不松口。
卢全城守城守得比谁都硬,饭都快吃不上了,还坚持:“老子宁可饿死,也不给你当小弟!”
史思明气得直跺脚:“你这破城,比我老家的地砖还难啃!”
就在这时,情报来了:“老大,常山求救信到了!”
史思明一愣:“哎哟我去,常山那地方不是我亲儿子吗?不能丢啊!”
于是果断放弃饶阳,转身往常山跑——这不是撤退,这是战略性转移,叫“舍弃局部,保全大局”。
第二天清晨,史思明先锋部队如一阵风刮到常山,后面跟着2万骑兵,气势堪比春运高铁首发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