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诚从95号大院走出去之后,先去了粮站,他得把家里的定量粮食都领回来,毕竟人总得吃饭,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之后,他路过菜市场的时候,又买了两颗白菜和几个土豆,接着从供销社买了两把锁,还在小吃部买了几个包子。1958年那时候,物资供给还算充足,贾明诚的运气不错,居然买到了菜肉包子,当然,买肉包子肯定少不了要用肉票。
95号大院的门口,向来是妇女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天冷以后,门洞里会有过堂风,待在里面特别冷,所以她们都搬着小马扎,挪到了院外的北墙根下面,这里能晒到太阳,比门洞里暖和多了。
于大妈对着旁边抱着孩子的贾张氏说道:“嫂子,刚才我看到东旭他九爷爷把傻柱给揍了一顿。”
贾张氏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说道:“傻柱那家伙算得了什么呀?天天吹嘘自己多厉害,其实也就只会欺负欺负许大茂罢了。跟我九叔比起来,他差得远呢!我九叔当过兵,而且还是个干部,那本事可不是吹出来的。”
郭大妈在一旁补充了一句:“傻柱其实也挺厉害的,他小时候练过武术。那时候他爹何大清在大饭店上班,家里的条件比较好,所以他才有机会去学武。”
“练了也是白练!就他那模样,根本不是我九叔的对手。我九叔当了十年兵,还是个干部,你见过哪个干部不厉害的?”贾张氏这话一说完,周围的人心里都有些不舒服,她一口一个“干部”,一口一个“九叔”,完全不考虑别人听着舒不舒服。
郭家的大儿媳妇忍不住问贾张氏:“贾大妈,您叫贾主任九叔,那我们该怎么称呼他呀?”
贾张氏理直气壮地说道:“这还用问吗?跟东旭一样叫爷爷就行了呗。叫他爷爷难道还能委屈你不成?你看我九叔那样子,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嘴巴甜一点儿,跟他处好关系,对你能有什么坏处吗?”这么一听,她说的话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郭大妈却笑着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可贾主任的年纪也太小了点吧。”要是自己的儿媳妇叫贾明诚爷爷,那自己就得叫他叔叔,可贾明诚才二十五岁,比自己的大儿子还小一岁,这样的称呼实在让人有点说不出口。
“有志向的人,不在于年龄的大小,没本事的人就算活再久也没什么用。他年轻又怎么了?年轻照样可以有本事,而且他还是个医生呢!你能保证自己以后永远不生病吗?大院里有个医生在,多方便啊。”贾张氏白了郭大妈一眼,觉得郭大妈实在是想不开。
于大妈觉得贾张氏说的这话有道理,连忙说道:“贾家嫂子说得对,等回头我就让于小正叫贾主任爷爷。”
杨瑞华在一旁插了句话:“不过贾主任的脾气可不太好。刚才就因为他打了傻柱,老易过来劝了两句,他就骂老易是绝户。”
贾张氏立刻反驳道:“老易那是心眼太小了,他本来就是绝户,这是事实,怎么就听不进去呢?老杨,要是我九叔骂你绝户,你会这么生气吗?”
杨瑞华回了她一句:“我当然不会生气,我有三个儿子呢,又不是绝户,他凭什么骂我?”
“这不就对了嘛!实话往往不怎么好听,但事实就是事实,谁不知道老易是绝户啊?人家说两句又怎么了?我看老易这格局也不怎么样。”贾张氏居然说出了“格局”这两个字,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杨瑞华突然压低了声音,抛出了一个大消息:“对了,你们听说了吗?今天早上我去市场捡菜叶的时候,听前门大街的胡大姐说,老易是个太监。”
“谁是太监啊?”于大妈一下子激动地站了起来,这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简直就是天大的瓜。
杨瑞华解释道:“就是咱们大院里的老易啊。胡大姐也是听别人说的,好像老易小时候家里穷,没办法才进了宫,也是被生活给逼的。前几天,他在宫里认识的一个朋友认出了他,两人聊天的时候被别人看到了,这事才传出来的。”
霍大妈有些疑惑地说道:“这不对吧?老易才多大年纪啊?大清国都灭亡多少年了,从时间上看根本对不上啊。易中海今年才四十五岁,现在是1958年,大清国灭亡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呢。”
杨瑞华鄙视地看了霍大妈一眼:“你这么一问,就知道你没读过多少书。大清国是灭亡了,但皇帝还在啊,到现在还活着呢。皇帝身边难道不需要人伺候吗?伺候皇帝的人是什么身份,你就不会好好想想吗?”
于大妈惊得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我的天呐,居然还有这种事,老易竟然是个太监!”
郭大妈也恍然大悟般地说道:“我说老易怎么不长胡子呢,原来他是太监啊!这也太坑人了,老邢跟着他几十年,居然一直被蒙在鼓里。”
贾张氏笑得前仰后合:“我以前一直以为是老邢不能生,原来问题出在老易身上!这就跟种地一样,地再好,你不播种,能长出庄稼来吗?原来他根本就是个太监,没办法播种啊!”这些年,易中海一直对贾家挺照顾的,外面总有流言说贾张氏和易中海的关系不一般,为此贾张氏不知道跟人吵过多少次架,可一点用都没有。现在有了“老易是太监”这个流言,再也没人会说她和易中海有情况了,所以她特别高兴。
这时,郑大妈朝着门口的姐妹们问道:“对了,我一直很好奇,太监是怎么尿尿的啊?”
今天这瓜实在是太大了,大家都忍不住热烈地讨论起来。经过95号大院门口这些妇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摆事实、讲道理,还从易中海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最后更是笃定地认为,易中海确实是个太监。
大伙儿正聊得兴致勃勃,热闹非凡。
贾明诚从胡同的另一端走了回来,手里还提着好几样东西。
贾张氏一看见贾明诚回来了,马上站起身,快步朝他走了过去。
“九叔,您这是去街上了呀?来,我帮您提着。”
贾张氏接过贾明诚手里的白菜和土豆,一只手拎着菜,另一只手牵着贾当,跟着贾明诚走进了院子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