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放开了林四娘,跪倒在地,看着她,雍容华贵,凤袍玉冠,心中清楚,俩人再无可能,自己只能将爱慕潜藏!
“不会!我们会胜利的!”
林四娘也同样看着崔浩,她退了两步,坐回到凤塌之上,整理衣袖,装作若无其事!
“那么!崔大人认为!本宫该怎么安排?”
崔浩俯首跪拜,不敢再直视林四娘,他对于眼下的局势,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安抚北军,以及从玉泉宫,接回武帝的遗体!但是还有另外一件事,则需要慎重考虑!
“立储!”
林四娘听到这两个字,心中也无比的纠结,太子已经薨逝,她不清楚朝野内外,有多少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传唤内侍守礼将一副古画,递给崔浩,命崔浩题诗一首!
崔浩小心翼翼的接回画轴,由内侍守礼帮忙,一起打开了卷轴,上面是一幅周公姬旦,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群臣拜见的画作!
崔浩一看就证实了心中猜测,太子已经遇害,而太子妃林四娘有意,让幼子萧忠继位大统,可是该由谁来当姬旦,可以做辅政大臣呢?崔浩接过笔墨!挥毫写就!
“尧舜兴邦万载更,汤周何若有贤臣,策功实茂碑铭勒!曲阜阿衡世禄封!”
林四娘看着周公负成王辅政图,她的眼神凝重而坚定,想起昔日武帝在军中,面对前朝降臣,先以武力震慑,又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
他曾经无意间,笑对众将士戏言!
“这些世家大族,世受皇恩厚禄,不思忠君报国,只为自家骄奢淫逸,纵观古往今来,六朝更迭,何以谋事?只为门户私计而已!对于他们既要用,也要威,恩威并用,才可以驾驭!”
次日!林四娘就发布朝会,命南军卫尉林秉,带领羽林军以东宫的名义,通知三公九卿,及骠骑,车骑,和卫尉等官员,必须参加!
林四娘在未央宫前殿,抱着皇太孙萧忠,上官雪,唐思瑶着甲持剑,立于两侧,殿外羽林军三三成列,殿内以太尉周伯为首,御史大夫陈群次之,九卿在左,将校在右!
他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就是不发一言,这时林秉带兵,端上了两颗人头,分别是丞相齐宪和卫尉李广利!
“启禀太子妃!谋害太子殿下的元凶,李广利,和齐宪已经被诛杀,李氏夷灭三族!”
林四娘看了看殿下,所有人都是冷汗直流,于是对着太尉周伯开口!
“太尉大人!您是老臣!国家遭逢大难,还请您出来主持大局!”
周伯起身再拜,躬身手持木笏,左右看了看,又是对林四娘再拜!
“但凭太子妃吩咐,老臣唯命是从!”
林四娘看着他们,心中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绝不会就此轻易的妥协,他们越是缄口不语,越是可能在密谋大事!
“我已经派人请北静王回京,主持大局,我是妇人,太孙年幼无知,也无法继承大统!”
林秉跪拜,随即羽林军,也都全部单膝下跪,表示与卫尉林秉同心一致!
“臣请立太孙为帝,三公辅政,北静王乃是董妃之子,虽然为长,却不是故卫皇后所嫡出,嫡庶有别,不可乱也!”
周伯刚要反驳,就被御史大夫陈群拉住,他摇头示意周伯不要出头,以免惹怒了林秉,他们群臣心中,早有立意,已经写了书信给北静王!请他带十万边军返回长安!
这时快马来报,羽林上呈急报,雍王率领十万凉州铁骑,已经抵达散关,几乎同一时间,又是紧急军报,北静王带领十万边军,已经抵达潼关!
这样一来!大臣都坐不住了,雍王是武帝的兄长,北静王是武帝的长子,两王带兵入京,朝廷无主,必将大乱,御史大夫,陈群起身赞拜!
“臣请立太孙为帝!朝廷无主!两王带兵入京,一旦争位,势必天下大乱,大魏则蹈前朝八王之乱的覆辙!臣请太孙继位,太子妃垂帘听政!”
林四娘不做回复,陈群怒瞪太尉周伯,示意他赶紧表态,周伯早与陈群密谋,拥立北静王,这样就有拥戴之功,心中疑惑,陈群突然改变了主意!见其如此,也就跟随俯身赞拜
“臣同意拥立太孙继位!太子妃垂帘听政!”
随着太尉,御史大夫表态,九卿和将校,纷纷奏请太孙继位!林四娘看了看他们,命内侍守礼取出,那周公负成王辅政,临朝面见群臣的画轴,当众打开,展示给殿下群臣观看!
“既如此,那就依众卿所言!御史大夫升丞相,太尉加大司马衔,崔浩大夫,改任御史大夫,由三公辅政!”
同时林四娘命人将图画照影临摹,分别送到了北静王,和雍王的军中,命他们暂时驻兵潼关,和散关,不得入京!
朝会之后,林四娘又召三公于后殿私议!路上太尉周伯不懂陈群,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陈群悄悄对周伯说明,他们之所以要拥立北静王,是为了得到拥立新皇的功劳!
如今两王同时带兵入京,局势立即失控,变得不稳定,如果此时拥戴太孙继位,同样也有拥立之功,而且为了平衡两王的势力,太子妃必须重用他们这些老臣!
而且太子妃的政治智慧,也已经震惊了陈群,她以周公辅政图诏示群臣,又提下那忠正的首诗,眼下看来,投靠太子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还有长安的防卫,现在都掌握在林秉卫尉的手中,眼下对于他们家族,最有利的选择,就是拥立太孙为帝!
陈群,周伯窃窃私语时,崔浩也走了过来,他们立刻又缄口不语,他们心知肚明,崔浩与太子妃以前有婚约,两人的关系,也一直被人诟病!
此事!武帝还专门下诏澄清,现在太子妃将他提拔为三公之一,又同为辅政大臣,想着他将来的地位,必定在自己之上,于是就对他非常的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