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牛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叫来了几人帮着上山砍木材搭建牛棚。
众人有说有笑在篱笆院搭建,沈依依和沈春兰则是在厨房忙活着做饭,等众人干完之后也好吃了饭再回去。
“大丫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好吃的呢!这么香!闻着味儿我都觉得好吃!”沈大河一边立柱子一边和沈依依说着话。
“是啊大丫,这也太香了!咱们几个可是有口福了!”沈大牛耸耸鼻子笑言道。
“可不是!幸好这搭棚子叫了我,要不然今日这顿可就没我的份儿喽!”沈大壮听到两人这般说,便是开玩笑说道。
沈依依炒着锅里的肉丝回应,“几位叔伯喜欢就行!”
待众人搭好棚子铺上稻草将牛赶了进去后,洗完手大家伙才坐下来吃饭。
看着桌上满满一桌的菜,众人相视一眼,这不过就是打个棚子顺手的事,这丫头怎得这般客气,做了这许多菜,而且还都是肉菜,关键沈依依还贴心的为几人准备酒,这下子搞得几人都不知所措,一时间不敢动筷。
“大丫啊,这...怎么做这么多菜?!咱们随便吃点就行,你看你...”见着另外两人有些局促,沈大牛率先口开。
“是啊大丫,咱们乡下人将就一顿就是了,做这么多菜只怕是要废不少银钱吧?”深大壮是个性子沉闷的,平时话也不多,便是也开口说道。
“对对对,这以后有啥事你只管说就是,顺手的事!用不着跟我们客气!”沈大河对于两人的话深以为然,乡下人家便是过年也吃不了这么好,他们不过就是搭个棚子,怎好受到这么高的待遇。
沈依依笑笑,“正好今日去镇上买了些肉食,便是多做了些!这天气放不住,几位叔伯就别客气了,我还要多谢几位叔伯帮忙呢!要不是你们,我们家这大大小小的事情可是忙不过来的!”
之前沈依依去镇上之前就已经知晓回来肯定是要请人帮忙的,便是想好了晚上的饭食。
近来若非众人真心实意想帮,这许多事光是靠银钱开路也不是不行,就是少了些人情味儿,恰好这人情味儿是沈依依十分喜欢的,要知道前世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同在一个起点时大家都相安无事,若是谁家突然日子过好了,领先众人之时,少不得会遭到旁人的嫉妒和排挤。
如今一朝穿越来此,没想到村中民风淳朴,家家户户都是老实巴交种地的,且都是些热心肠,在她看来十分难能可贵。
现下她有条件了,自是不想亏待了前来帮忙的人。
而且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这日子才会越老越好嘛!总不好她家红红火火,却看着别家吃糠咽菜,甚至冻死饿死。
主要是她现在有这个能力,一步一步让大家伙儿都过上好日子!
如此一番,几人才动筷吃饭。
酒足饭饱,几人尽兴而归。
翌日,沈大牛和沈大河上门,和石头带着工具牵着牛去了地里。
沈依依没去,因为她还要去找人修建房屋,而沈春兰则是带着几个女孩在家缝制被褥和衣物。
之前已经打听过了,隔壁村的李木匠手艺不错,临近几个村子都是找的他修房搭屋。
见着沈依依上门说修房的事,原本还怀疑为一个小丫头莫不是在说笑呢,直到沈依依将怀中装有四十两银子的钱袋递给他时,他方才知晓自己看走了眼。
“沈家丫头啊,这事你只管放心交给我!保管给你找手艺好的泥瓦匠!”
李木匠接过钱袋拍着胸脯保证。
“那就拜托李叔了!不知李叔可是能做水车?我家中正在开荒,水源离得有些远,需要做一个水车引水浇地。”
李木匠一听,便是赶紧点头。
“我们父子干得就是这个木匠活儿!丫头只管放心,这水车我们能做,就是要费些时日!只是...丫头是要做一架好一些的还是一般的?是这样,好一些的水车上面需要用到铁器,价格自然就高些,可是耐用!次一些的只需用些木材便可,不过因着要做防水处理过的木材,基石也要用上好的石材,这价格也不低!”
李木匠知晓这丫头既然能修房且家中还在开荒,便知这肯定不是个缺钱的主儿,不过还是有必要和她说清楚。
听完李木匠所言,沈依依笑着问道:“请问李叔,这好一些的水车多少银钱?”
“好一些的十二两!次一些的八九两便可!”
“如此,那就拜托李叔做一辆好一些的水车吧!另外还想请李叔帮我找一个大井的,我想在家中挖一口水井!”
如今村中各家都是挑水吃,沈依依想着建了房子正好在家里挖一口水井,免了挑水的幸苦。
“好好好!没问题!这些事你只管交给我,我三弟就是干这行的!到时候我叫他过去给你看看便是!”李木匠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一下子接了这么多活计,今年能过个肥年了!
别说水车,就是修建房屋的一应门窗房梁和家具,他都能赚上不少了,何况还有水车!不仅如此,没想到还能给兄弟揽到活儿干,这可是在邻村,每日干完就能回家,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如此沈依依又给了李木匠十两银子作为购买水车用料的资金,剩下的等着完工了再结。
水井则是需要人上门来看了地形之后才给,倒是不用着急。
从李家出来,沈依依没有立时回家,而是在李家村转了一圈。
此前她从没来过这里,今日一转,发现这个村比四平村可是富足不少,好多人家都修建了砖瓦房,田地也更多,人们的衣着也明显更好一些。
自她来到这里,看到四平村中人人都是身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衫,且家家户户都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从原身的记忆中获知每年都是饿死冻死的老人。
两个村分明隔得不远,可是这日子真是天差地别。
走了一圈之后,沈依依便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四平村少有人家在外务工之人,更没有什么手艺人。
而李家村就不同了,村中好些人家都跟着那几户有手艺的人家在外做事,单户人口多的都是一个在外,其余在家干农活,甚至还能供一个孩子念书,日积月累,这差距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