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影卫”那份沉甸甸、风险与回报都高得惊人的委托后,何雨柱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时间就是生命,那位素未谋面的梁佑宁专家可能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他必须争分夺秒,做好万全准备,应对西北之行的所有未知与艰险。
第一步:合理离厂,铺垫缘由。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何雨柱就来到了轧钢厂,径直敲开了杨厂长办公室的门。他脸上带着精心调整出的、恰到好处的焦急、沉重与一丝悲戚,眉头微锁,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厂长,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早打扰您…”他声音略显沙哑,带着疲惫,“刚接到西北老家来的急信,是我一位远房的表叔…他无儿无女,就剩一个孤老头子在那边苦熬着…如今突然病重,眼看就不行了,身边连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我这心里实在堵得慌,放不下…”
他话说得含糊,刻意略去了具体地点和“表叔”的身份,但情感却显得无比真挚,将一个得知亲人病危心急如焚的晚辈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甚至适时地微微红了眼眶:“我知道厂里忙,但…做人不能忘本,我想赶紧去一趟,看看能不能尽尽心,哪怕…哪怕就是送他最后一程,料理下后事,也算对得起亲戚一场…”
杨厂长对何雨柱本就十分信任和倚重,加之感念他之前为厂里争得的荣誉和解决的一次次麻烦,虽觉此事突然,但看他情真意切,不似作伪,便也没有多想,痛快地大手一挥:“批!必须批!柱子,你这是重情义,是好事!厂里的事你不用操心,食堂有马华他们盯着,出不了岔子。假期我给你批足!路上千万小心,西北那边条件艰苦,你多带些钱和全国粮票!”说着,还特意从抽屉里抓了一把全国粮票塞给何雨柱,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步:安顿后院,稳定根基。
离开厂办,何雨柱立刻返回“味源”,神色严肃地召集了于莉和冉秋叶。
“莉姐,秋叶,”他关好房门,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我有个紧急事情,必须立刻出趟远门,归期暂时不定。”
两女闻言,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担忧的神色。于莉急问:“柱子哥,出什么事了?要去多久?危险吗?”
何雨柱摇摇头,没有详细解释,只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吩咐道:“‘味源’从今天起,暂时歇业。莉姐,你负责通知所有已经预定的客人,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比如我突发急病需要休养,或者老家有急事),婉言道歉并推迟预约,态度一定要好。采购全部暂停,安抚好那些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就说我们暂时歇业整顿。”
他又看向冉秋叶:“秋叶,你把最近的账目彻底盘清,所有现金和重要票据,都由你亲自保管好,锁进里屋那个铁柜子里。记住,我不在期间,‘味源’的资金一分不准动用,任何人来说情都不行!包括…院里的人。”他特意强调了最后一句。
两人见何雨柱神色凝重,语气坚决,心知此事定然非同小可,虽然满心疑惑和担忧,但都懂事地没有多问,只是郑重地点头应下:“明白了,柱子哥,你放心,家里有我们。”
对于四合院里的众人,何雨柱则采用了更简单的策略。他“无意”间在三大爷阎埠贵面前流露出愁容,叹息着说西北有个穷亲戚病重快不行了,自己得去一趟,可能得些时日。阎埠贵果然如他所料,很快就把这个消息“不经意”地散播了出去,为大院里的人提供了一个合情合理、且符合何雨柱“重情义”人设的离开理由。
第三步:物资准备(核心),系统显威。
真正的准备工作在悄无声息中全力展开。何雨柱闭门不出,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开始疯狂“购物”和整理。
救命物资是重中之重:他大量兑换高能量、易储存的食品:超级压缩军粮(体积小热量极高)、高纯度巧克力(快速补充能量)、风干牛肉干(耐储存蛋白质来源);足量的独立包装纯净饮用水(避免西北苦咸水引发不适);多种特效药材:百年野山参精华液(吊命续气)、系统出品的“强心护脉丹”(针对心脏衰竭)、“清肺化瘀散”(针对尘肺呼吸难题)、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comprehensive急救包(纱布、绷带、消毒水、缝合针线等一应俱全);甚至考虑到西北夜间的严寒,兑换了一些轻便的一次性保温毯和一个小巧的简易净水器(以防万一)。
身份与行路保障:他再次仔细检查了“影卫”送来的那套介绍信和身份证明(探亲证明、工作单位证明等),每一个公章、每一个措辞都反复确认,确保天衣无缝。将全国粮票和现金分开放置,衣服内衬、行囊暗袋、甚至系统空间里都藏有一部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准备好手电筒(备用电池)、防水火柴、一把多功能军刀,以及最重要的——一支系统兑换的、超越这个时代科技的强效电击器,外形伪装成一个普通手电筒,关键时刻可用于防身或制伏突发威胁。
自身状态调整:他争分夺秒地反复运转“游龙劲”,引导内力在经脉中澎湃流转,将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内心却保持古井般的平和,以应对接下来长途奔袭的疲惫和可能需要的、耗神极大的真气疗伤过程。
第四步:路线接应,暗影随行。
“影卫”的效率高得惊人。在他做好物资准备的当天深夜,一份详细的路线图和一页简单的指示便通过老方式(飞镖传书)送到了“味源”书房。
路线图极其详尽:列出了从四九城到西北L省青山县的最优火车班次(包括中转站和耗时)、抵达后需要换乘的长途汽车班次和站点、甚至最后一段从县城到红旗农场可能需要雇佣的马车或需要徒步的路线及大致距离和地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此外,还提供了两个中途可能提供“微弱帮助”的模糊接头点(一个是铁路线上的某个小站工作人员,一个是汽车转运站附近的某个杂货铺老板),只认特定的暗号,不认人。最重要的是,干校内部也有一个极其隐晦的接应信号——在某棵特定的老槐树下,用石子摆出一个特殊的图案。
这一切都透着极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让何雨柱对“影卫”的能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稍微安心了一些。
千里奔袭,利箭离弦。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晨曦微露、四合院大多人还在沉睡的清晨,何雨柱背上一个看起来半旧却异常结实耐用、塞地鼓鼓囊囊的巨大行囊(里面主要是掩人耳目的普通衣物和干粮,真正的好东西都在系统空间里),悄然锁好了“味源”的大门。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如同融入晨霭的一道影子,快步走向火车站。踏上西去的绿皮火车,找到自己的硬座座位,他将行囊塞进行李架,目光投向窗外。
窗外熟悉的四九城景物开始缓缓后退,加速,最终消失在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延伸的铁轨和逐渐变得荒凉的北方原野。车厢内拥挤嘈杂,充斥着各种气味和方言,但何雨柱的心却异常平静。
他的眼神锐利而坚定,如同淬火的精钢,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有等待救援的国士,有惊世的报酬,更有他必须承担的使命和需要博取的未来。这趟列车,如同离弦之箭,载着他射向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