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依旧漫长而艰苦,但何雨柱的心情却与去时大不相同。身体的疲惫难以掩饰,但他的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仿佛经过淬炼的钢铁。
怀中那份轻飘飘却又重逾千钧的房契,代表着他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而“影卫”的那个承诺,更是为他打开了通往未来的无限可能。
此行让他亲眼目睹了时代的残酷与知识所遭受的践踏。像梁佑宁这样本该被奉为国宝的学者,却只能在荒原之上默默等死,这对他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仅仅拥有财富和系统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更广泛的资源和人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值得保护的人和事。
系统的能力、超前的视野、逐渐织就的关系网、即将到来的时代变革……这些都是他的筹码。他必须更快、更稳、更大胆地落子布局。
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京城,回到“味源”时,于莉和冉秋叶看到他消瘦憔悴的模样,都吓了一大跳,围上来关切地问长问短。何雨柱只是摆摆手,简单说了句“亲戚那边条件太差,累着了”,便不再多言。两人虽担忧,却也识趣地没有多问,只是赶紧张罗着给他烧水洗漱,准备吃食。
何雨柱的回归,让“味源”重新运转起来。但他知道,短暂的休整后,又一个计划必须提上日程了。
仅仅休整了几天,何雨柱便再次走进了杨厂长的办公室。这一次,他准备充分,理由也更加冠冕堂皇。
“厂长,这次去西北,看到那边的艰苦,再想想咱们厂工人兄弟一年到头吃的都是老三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何雨柱脸上带着诚恳和思索的表情,“我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丰富一下咱们食堂的菜品种类,提升一下伙食水平?我听说南方,特别是广州那边,物产丰富,烹饪手法也多,有很多咱们北方见不到的特色食材和调料。我想请假去一趟广州,实地考察学习一下,顺便采购一批那边的特色物资回来,给工人们换换口味,也让我们食堂班的兄弟们开开眼界,学学新技术。”
杨厂长听着,不住地点头,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好!好啊!柱子,你有这个心,真是太好了!时时刻刻想着厂里,想着工人们!你这个想法非常好!走出去,引进来,才能有进步嘛!我全力支持!”
他大笔一挥,不仅痛快地批了假,还特批了一笔可观的采购经费,甚至想办法弄来了几张宝贵的外汇券:“拿着,去了那边,看看有什么好的进口调料,也买点回来当样品,咱们研究研究!”
有了厂里的正式名头和资金支持,何雨柱的行动更加名正言顺。他再次利用“影卫”准备的完美身份证明和介绍信,怀揣着外汇券和采购资金,又一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不仅是采购,更是去亲身感受那个时代前沿的脉搏,为未来的商业扩张投石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