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嬷嬷匆匆走进宫殿,神色略显慌张。汤菲心中一紧,赶忙问道:“嬷嬷,可是有什么消息?”苏嬷嬷喘了口气,低声说道:“娘娘,不好了,周贵妃和吴贵人那边似乎有了变化,听宫女们说,这两日她们宫里来了些形迹可疑的人。”汤菲眉头紧皱,意识到守旧势力的动作已经产生了效果,她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汤菲在宫殿里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她深知,此时后宫局势微妙,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嬷嬷,你去悄悄打听一下,那些形迹可疑之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务必小心,切莫打草惊蛇。”汤菲低声吩咐道。苏嬷嬷领命后,悄然退下。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守旧势力正肆意制造混乱。李尚书站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近日民间传言改革将使百姓流离失所,民生艰难,此改革万不可行啊!臣提议,即刻停止改革举措,恢复旧制,以安民心。”其他几位守旧派大臣也纷纷附和。
皇帝面色沉凝,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朕已听过。但改革乃为大楚长远发展,怎能因些许传言便轻言放弃?朕意已决,改革之事,不容置疑。”然而,守旧势力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们继续提出各种无理议案,意图扰乱朝纲。
“陛下,改革以来,各地赋税混乱,臣以为应重新调整赋税制度,恢复旧例,以解当前困境。”另一位守旧派大臣高声说道。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改革的大臣们据理力争,双方僵持不下。
汤菲在后宫心系前朝局势,她通过与皇帝的心腹太监暗中联系,知晓了朝堂上的纷争。她深知,此时皇帝需要有人从旁协助,理清思路。于是,汤菲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守旧势力的意图和朝堂局势,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
她修书一封,通过可靠之人传递给皇帝。信中写道:“陛下,守旧势力意在扰乱朝堂,分散陛下精力。此时可先搁置部分争议议案,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以彰显改革决心,同时安抚民心,使守旧势力无机可乘。”
皇帝收到信后,心中豁然开朗。他依计而行,在朝堂上宣布:“关于赋税等议案,朕会命相关部门仔细核查,再做定夺。当下,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行新政,改善民生,诸位爱卿应齐心协力,共图大业。”皇帝的一番话,暂时稳住了朝堂局势。
处理完前朝之事,汤菲又将心思放回后宫。她深知,后宫若乱,必将影响皇帝的心境,进而影响改革大业。于是,汤菲决定主动出击,再次与周贵妃、吴贵人等中立妃嫔谈话。
汤菲来到周贵妃宫中,周贵妃见她前来,神色有些不自然。汤菲微笑着拉过周贵妃的手,说道:“姐姐,本宫今日前来,是有几句心里话想与姐姐说。近日宫中局势复杂,姐姐想必也有所察觉。守旧势力妄图搅乱后宫,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姐姐若此时动摇,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周贵妃面露犹豫之色,轻声说道:“妹妹,姐姐也知晓其中利害,只是守旧势力威逼利诱,姐姐实在难以抉择。”汤菲握住周贵妃的手,坚定地说:“姐姐,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度过难关。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改革大业必将成功。姐姐若此时支持陛下,日后必能在后宫站稳脚跟。”
周贵妃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妹妹,姐姐听你的。”汤菲又用同样的方法,说服了吴贵人等其他中立妃嫔,暂时稳定了后宫局势。
然而,守旧势力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在朝堂上的行动受阻后,开始联合一些地方官员,准备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抵制行动。这些地方官员纷纷上书,以各种理由反对改革,言辞激烈,局势愈发紧张。
汤菲得知此事后,心中忧虑。她明白,此次危机非同小可,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改革大业将毁于一旦,她和皇帝也将陷入绝境。
汤菲与皇帝在御书房秘密商议对策。皇帝面色凝重,说道:“爱妃,此次守旧势力联合地方官员,来势汹汹,朕一时也有些棘手。”汤菲秀眉微蹙,思考片刻后说道:“陛下,地方官员受守旧势力蛊惑,无非是为了自身利益。我们可恩威并施,一方面承诺改革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对顽固不化者予以严惩。同时,可派遣忠诚可靠的大臣前往各地,宣传改革的好处,稳定民心。”
皇帝听后,点头称赞:“爱妃所言极是,朕这就安排下去。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就在汤菲和皇帝积极谋划应对之策时,守旧势力的行动却越来越激进。他们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准备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抵制行动,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降临。
汤菲站在御花园中,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与皇帝并肩作战,守护改革大业,守护大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