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 第十八章 晨钟文学社
换源:


       开学的第二天,班委成员在高一2班的班主任主持下,顺利完成搭建。

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或班级,所以大部分同学彼此之间还是陌生的。在“唯分数论”的沂州一中,同学们盯住的是考试成绩,对班干部的身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衷。

因为班干部的身份并不会给高考成绩加分,而且对一些人来说,担任班干部可能会挤占学习的时间,可能还不如“无官一身轻”来得自在。

陈枫同学因为数学奥赛的成绩,被班主任指定为数学课代表。

沂州一中的学校领导,为了适应高考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一方面,吸引新鲜的血液加入一中,从全国重点的师范院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市级/省级教研室的合作,高薪聘请有高考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

钱宪华老师就是作为高校优秀毕业生被沂州一中引入的。钱宪华,1996年从齐鲁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本科毕业。知识广博和出口成章的钱宪华老师,在2年的语文助教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年被安排高一年级开始任教,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教师,不出意外的话,会把学生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语文课题组组长和教研室教研员,是钱宪华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年轻有为的钱老师,着眼于学生素养全面提升,希望从高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以及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他提倡组建文学社团。

晨钟文学社,“晨钟”源自“晨钟暮鼓”,清晨的钟声,有振聋发聩的功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高一2班发起并组建起来。

文学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并给广大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创作中交流和提高。

晨钟文学社成立之初,同学们就募捐了很多书籍和杂志,钱宪华老师出钱出力,把以前自己珍藏不少的文学书籍也捐了出来。

晨钟文学社的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既有国内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也有国外的名著《呼啸山庄》、《简爱》、《基督山伯爵》等;还有小说《平凡的世界》、《围城》、《尘埃落定》等,以及杂志《杂文月刊》、《散文》、《读者》等。

为了鼓励同学们的文学创作,同学们的文章选题和后期修改,钱宪华老师都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提高学生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成功率。

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排队去借阅文学名著和期刊杂志,放学后同学之间,沟通创作的选题和思路。

陈枫同学,以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题,展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场景,创作了中篇小说《回眸三笑》:讲述学子进京赶考,躲避山洪误入丛林深处,邂逅面若桃花的女子回眸一笑,与之相识;桃花深处有人家,借宿桃花源,墨染书香、吟诗作画,与女子相恋;离别时私定终身,相约科举后迎娶;可惜当年科举未中,等1年后进士及第,重回桃花源但已人去楼空;对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说《回眸三笑》的选题和架构,与钱宪华老师有过充分的沟通和修改,最终投稿发表在《小说月刊》。这篇小说,以中学古唐诗《题都城南庄》为立意和切入点,回眸三笑的“三”暗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寓意。三生万物符合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面不知何处去”便是运动变化的果。

感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最吸引人的,也始终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当张佳宁同学拿到小说月刊,看完《回眸三笑》的故事,眼睛红红的,抱怨陈枫不解风情,为什么不能给小说大团圆的结果。

除了期刊杂志的投稿,有些同学更近一步,和广告公司合作创作文案。

其中一个非常轰动的案例是,啤酒广告的文案“喝青岛纯生,享人生百味”,让高一2班的同学拿到了1000元奖金。知识就是力量,物质激励是最好的推动力。

晨钟文学社的创办,极大刺激了高一新生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力。后来,晨钟文学社发布创刊号《晨钟月刊》,多年后成为沂州一中的校刊,每月刊发学生发表的优秀文章。当年的无心之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沂州的一些高中里面,这种学生内部办刊物逐渐流行起来。而且校园内部其实也藏龙卧虎,为了在校刊发表文章,所以学生内部开始卷了起来。

陈枫同学的中篇小说的发表,只是个意外。

因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才是他这段时间的重点。按照当时的规则,参加数学奥赛的优秀选手,如果能够入选国家集训队,就可以获得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的资格。

所以陈枫在课后更多的时间,是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奥赛培训班。韩菲同学也在,在奥数课间鄙视陈枫不务正业,竟然折腾些没有营养的小说。沂州一中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被保送,比如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学科奥赛金牌的同学。

小陈同学最近日子过非常充实,却又很惬意。在数学奥数班,喜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思维拓展。周末在便利店,可以时常在张佳宁学姐的面前晃。

在《小说月刊》发表的小说,进一步扩大陈枫在学校的名声和影响力,有直追韩菲同学的趋势。走在校园的路上,时常会有陌生的学生和他打招呼,也会有些飞鸽传书直接送达他在教室的抽屉。

惹得王强羡慕不已,“同样是高一2班的学生,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不过,这是个事实。

物有良莠,人有贤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