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外卖小哥的明末之路 > 第十九章 朱棣的遗产
换源:


       此人见到庄楚,慢慢的站起身来,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轻声说道:“老衲汇缘,施主且安心,老衲没有恶意。”

庄楚打量这人,果然然是个和尚,方面大耳,身形壮硕,有些年纪,面带困倦之色。

庄楚作为锦衣卫地头蛇,京城内几个寺庙主持的名头倒是听说过的。此时见王承恩已经站到了门口,稍稍心安,缓缓走到那和尚身前,合十回礼道:“可是千佛寺的汇缘主持?”

“正是老衲。”汇缘点头,转身看着王承恩,同样施了一礼:“见过王公公。不知陛下可还安好?”

王承恩也回了一礼,却不是佛礼,而是一个奇怪的手势,开口说了句切口:“一朝红日出。”

汇缘点点头,也翻手结了个法印,也跟着对了切口:“依旧与天齐。王公公,不知陛下可还安好?”

听到对方对出了切口,那就是自己人了。王承恩也放下心了。回答道:“皇上昨日急火攻心,晕了过去。现在还未醒转。”

汇缘一听立刻道:“老衲略通些岐黄之术,可否能为陛下诊断一番?”

王承恩自无不可,现在非常时刻,也没宫中那么多的规矩,不管崇祯是不是已经醒了,引着汇缘便进了崇祯的房间。

庄楚一看有大瓜,连忙回屋叫杨毅,待两人收拾好来到崇祯面前都时候,汇缘已经唤醒了崇祯,正躬着身站在床前回话。

王承恩看着毫无边界感的二人,心里不快,这两人怎么什么事儿都想插一脚。这皇家隐私,你们就不怕听了掉脑袋。就算他小神仙杨毅不懂,你锦衣卫千户难道也不懂。正准备板起脸来赶人。崇祯却道:“无妨,朕现在孤家寡人一个,各位无须拘礼。”

“是,陛下!”庄楚好歹有点当锦衣卫的自觉,站到了王承恩的身后。

可杨毅却是个自来熟,一听这话,转头便到堂屋提了四张凳子过来,一人一个,都给放在屁股后面,在崇祯床头围了个半圈,还不停的招呼:“大家都坐,都坐。坐着慢慢说。”一副串门拉家常的氛围感油然而生。

崇祯见杨毅的这一番操作,丝毫没把自己当了不得的仙人,不由得暗道:“倒也有点仙家做派。见了朕不卑不亢,待人从容不迫,还很细致贴心。”

看着其他几人还拘谨的站着,挥了挥手,说道:“大家都坐吧,汇缘师傅,你继续说。”

于是就这样,大明朝流亡皇帝,司礼监秉笔太监,锦衣卫世袭千户,千佛寺高僧主持,以及袋鼠团快递小哥召开了大明流亡政府的第一次御前会议。

见汇缘仍然一副好奇的眼神看着自己,杨毅好心的提醒道:“汇缘师傅,你继续。”

汇缘听到杨毅提醒,愣了愣神,才想起自己还在给皇上禀报,不由轻咳一声,继续道:“额——自成祖爷建立咱保龙一族,已经有二百二十六年,首脑林一自荣国公他老人家传到老衲这里也有整整二十代了。”

庄楚看到杨毅有点云里雾里,知道他不了解谁是荣国公,忙在他耳边轻声解释道:“荣国公,道衍大师,姚广孝……给成祖爷送白帽子的那位。”

杨毅一听白帽子,这下终于明白了,荣国公姚广孝,不就是那撺掇朱棣造反,爱玩拆字游戏的道衍和尚嘛。

这姚广孝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成天给朱棣说,咱要送顶白帽子给王爷,那白加上王,不就是皇帝的皇字。可见朱棣能坐上皇位,姚广孝就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功成之后,又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修纂。

终其永乐一朝,姚广孝恩宠不减,与朱棣更是君臣相得。死后朱棣追赠他为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皇家密道这样的事情,姚广孝自是不二人选。

汇缘道没管二人嘀嘀咕咕,继续说道:“——只是近来时局动荡,兵灾、旱灾、瘟疫,族内人员也多有损失。年初,本该前来报备的林二到林九这七人,已经缺了两位。时局凶险,老衲不敢疏忽,报备之期一过,老衲立刻前往查探。哪知林四阖家死于瘟疫,竟是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林六遭遇兵灾流离失所,下落不明。”

汇缘长叹一声,接着说道:“这二人都在京师之外,各自负责一个撤退桩点,其中林六最远,已经到了河间府。老衲急从林八那里调人补充位置,还没安顿好,就听到闯军已经破了居庸关,老衲连忙往回赶,没想到闯军来得如此之快,老衲终是没在闯军围城之前回到京师。直到昨日城破,这才进了城。终是万幸,陛下无恙,不然我保龙一族难免遗恨终生。”

原来如此,这明末乱事可真不是盖的,鞑子入关跟进自己家门一样随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瘟疫也是隔三差五就要闹腾一阵,加上什么流寇,强盗,有点资材的土财主也都过得朝不保夕。

可惜了朱棣和姚广孝搞出的这么个保龙一族,真到要用之时,却因为主事者被关在城外以致群龙无首,失去了作用。

可谁又能想到闯军来得如此之快呢。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李自成才过黄河,初八攻克太原,山西巡抚蔡懋德自缢殉国,接着一路攻击前进,到了二十二日,攻克宁武关,崇祯手上的王牌猛将周遇吉战死。

就在这天,三百里外的大同,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杀代王投闯,从此明末九边重镇一路投降。转眼三月十五日就李自成就到了居庸关。

而被崇祯寄予厚望,加封了定西伯的唐通,在居庸关没守到一天就被监军太监杜之秩给卖了,唐通前脚出门迎敌,杜之秩后脚开门迎闯。

遭遇背刺的唐通只好和杜之秩一起投了闯。闯军转眼十六日过昌平,十八日就进了外城。

从二月初八到三月十八。闯军只用了四十天就在明朝边防重镇攻击前进了八百公里,中间还修整了八天,算下来,平均一天得二十五公里左右,相当于现代大型城市这头走到那头,而且那可是明代山区中的四十里,路窄坡陡,每日还得安营扎寨,烧火做饭,李自成还带着辎重老营。就算是众多边军投降,这速度也可称得上其徐如风了。

各位,如果看得爽,还请不吝支持,鲜花,收藏,订阅,追更搞起来,评论区搞起来,哪怕各位只留下一个字的评论,也是对作者最大的安慰,你们的支持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谢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