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真是无耻之尤!”朱元璋看到这一幕,气得胸口剧烈起伏,伤口都隐隐作痛,
“这蔡京就是个巨贪!比元末的贪官污吏还狠!
咱要是在位,非把他剥皮揎草,挂在应天府门口示众,让所有贪官看看,这就是贪赃枉法的下场!”
朱棣也咬牙切齿:“《商君书》有云‘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这蔡京一张巧嘴,把亡国之祸说成盛世之象,其心可诛!若不严惩,国本必毁!”
第二幕:朱勔与花石纲——血泪铸就的“艮岳”
【解说声】:“要支撑赵佶的艺术追求,要维持‘丰亨豫大’的排场,最直接的手段,便是横征暴敛。
而其中最臭名昭著、最残害百姓的,便是‘花石纲’!”
画面切换,江南苏州的应奉局内,朱勔身着锦袍,坐在高堂之上,如同当地的土皇帝。
他手中拿着一份“奇石名录”,眼神阴鸷地对下属说:
“陛下要建艮岳,需天下奇珍。你们给我仔细查,
凡民间有奇石异木,不论在民宅、寺庙,还是坟地,都要贴上黄封条,指为‘御前用物’,立刻征走!
谁敢阻拦,就按‘大不敬’论处!”
镜头特写,朱勔的爪牙如同饿狼般闯入寻常百姓家:
一户人家院内有一块形似卧虎的太湖石,爪牙们二话不说,便要强行搬走。
户主跪地哀求,说这是祖传的奇石,愿以家产交换,却被爪牙一脚踢开,当场打死。
寺庙里的千年古松,因树形优美被看中,爪牙们不顾僧人的阻拦,直接砍倒树木,还放火烧了寺庙,理由是“阻碍运输”。
【解说声】:“而运输‘花石’的过程,更是一场灾难。‘纲’者,船队也。
为运送奇石,朱勔征调了数千艘大船,组成‘花石纲’船队,在运河上连绵数十里。
若遇到奇石过大,便要征发数千民夫抬运,沿途拆毁桥梁、水门,甚至城墙!”
CG画面中,狂风暴雨突至,一艘载着巨型太湖石的大船在运河中摇晃不定。
民夫们在监工的皮鞭下,冒雨拉纤,却因风力太大,船只突然倾覆,奇石沉入水底,数十名民夫被卷入水中,瞬间溺亡。
监工们见状,不仅不救,反而焦急地命令手下打捞奇石,口中还骂道:
“废物!这石头要是丢了,你们都得陪葬!”
岸边,一位老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哭天抢地:“我的儿啊!你才二十岁,就这么没了!这花石纲,就是吃人的纲啊!”
她的哭声撕心裂肺,却无人理会,只有暴雨冲刷着她的泪水,也冲刷着运河里的血迹。
而画面的另一端,汴梁的艮岳之中,赵佶正站在一块新运来的太湖石前,满脸欢喜。
这块石头高逾三丈,形态奇特,正是从苏州运河中打捞上来的“神物”。
赵佶欣然提笔,在石头上题字“神运昭功石”,还赏赐朱勔黄金百两,称赞他“办事得力”。
“畜生!都是一群畜生!”马皇后看着光幕上的惨状,早已泪流满面,不忍再看,
只能转过身去,声音哽咽,“百姓何辜?要为帝王的私欲,流这么多血,掉这么多泪?”
李世民一拳砸在御案上,茶杯被震倒,茶水四溅:“《管子》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如此苛政,民怨早已沸腾,焉能不反?赵佶这是在亲手点燃亡国之火!”
第三幕:括田所与生辰纲——敲骨吸髓的掠夺
【解说声】:“花石纲只是开始,‘六贼’的掠夺从未停止。
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也为了满足赵佶的挥霍,他们还发明了更系统、更隐蔽的掠夺手段
——‘括田所’与‘生辰纲’!”
【“括田所”:由宦官李彦主持,名义上是“追查民间私占的荒田”,实则是将百姓的合法田产,强行指为“公田”。
一旦被划入“公田”,要么被低价拍卖给蔡京、童贯等权贵,要么逼原主租种自己的土地,缴纳沉重的赋税。】
画面中,一群官吏手持丈量土地的工具,闯入农户家中。
他们不由分说,便在田地上插上“公田”的牌子,将农户手中的田契撕得粉碎。
一位老农跪在地上,捧着祖辈传下的田契,苦苦哀求:“大人,这是俺家的地,有官府的文书啊!求求你们别夺走!”
官吏却一脚将他踹开,冷笑道:“什么文书?如今这地是陛下的,你若不租,就滚出这里!”
老农看着被夺走的土地,绝望地瘫坐在地上,老泪纵横。
【“生辰纲”:每年赵佶和“六贼”的生辰,各地官员、封疆大吏都会进献巨额礼物,名为“祝寿”,实则是变相的贿赂。
这些礼物的价值,最终都转嫁到百姓头上——地方官为了凑齐“生辰纲”,
往往会在正常赋税之外,额外加征“生辰税”,连百姓的最后一粒口粮都不放过。】
镜头一转,江南的一个小镇上,税吏正凶狠地催逼赋税。
一位妇人抱着饿得啼哭的孩子,跪在地上哀求:“大人,今年收成不好,家里真的没粮了,求您宽限几天!”
税吏却一把夺过妇人手中的米袋,将仅有的一点粗粮倒出来,还一脚踢翻了妇人的米缸:
“宽限?大人的生辰纲要是凑不齐,你全家都得死!”
一担担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奇珍异宝被装上马车,运往汴京,最终流入赵佶和“六贼”的私囊。
而小镇上,越来越多的百姓因交不出赋税,被迫卖儿鬻女,流离失所。
“刮地皮!这就是刮地皮啊!”西汉时空的刘邦看得目瞪口呆,连连摇头,
“当年老子在沛县当亭长,也见过贪官,可没见过这么狠的!这是要把百姓刮得连骨头都不剩啊!”
曹操站在一旁,眼神锐利如鹰,语气沉重:“《汉书》有云‘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国之根基,在于民,在于农。
赵佶和六贼如此竭泽而渔,不顾百姓死活,简直是自掘坟墓!一旦民力耗尽,江山必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