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暴君的第一佞臣 > 第001章 我可怜,我装的
换源:


       年关将至,虽然入冬以来还没下过雪,但一点不耽误天儿冷。盛京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下铺着厚厚的落叶,时不时有枯叶打着旋儿落下。

安贞街,霍家。

负责采买的厨房管事刘嬷嬷带着两个丫鬟、两个小厮刚从早市回来,买了不少菜。

主子们快起了,整个厨房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各式各样的早饭。

别看他们家老爷才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但祖上也曾官拜二品大员,那也是风光过的,还算有些家底,要不然就是正五品的京官儿也不是各个都能在盛京买得起这么大的宅院。

主子们吃穿精细,他们这些底下伺候的自然要尽心。

水晶饺、灌汤包、黄金糕……

这一锅锅热腾腾、香喷喷的早点出来,由下人们分别送往不同的院子。

刘嬷嬷喊过来一个丫鬟,指着右边案板角落堆放着的几个干巴巴的馒头和一碟黑不黑、绿不绿的小菜,尖着嗓子说:“把这些给石竹院送过去。”

这丫鬟新来没几天,昨儿个才被拨到厨房做事,对这边的情况还不了解。

她看了一眼案台上馒头和菜,犹犹豫豫地说:“可是嬷嬷,这些都是坏掉的了,都准备扔了。”

刘嬷嬷立马绷起脸:“让你送你就送,再多嘴多舌仔细你的皮!”

丫鬟吓得抖了抖,慌忙应是。

待刘嬷嬷出去后,丫鬟才问及身边的人这石竹院住的是什么人。

边上一个烧火小厮说:“你是新来的不知道,石竹院住的是庶出的三姑娘,自小不受待见,身子又弱,两年前生了场大病,好险就没挺过来,照样无人问津,身边就只有一个丫鬟伺候着。她的生母月姨娘被老爷厌弃,生下孩子没多久就被打发到西郊庄子上,勉强过活。”

丫鬟惊讶不已,她还当这些官宦人家的少爷、姑娘们即便是庶出的也都能锦衣玉食呢!

“这三姑娘当真能忍?”

“不忍又能怎么着?”小厮嗤了一声,“这三姑娘就是三棍子打不住一个屁的主儿,日常总闷在院子里,一年到头不怎么露面。老爷还记不记得有这个女儿都两说。你尽管去送,东西放院门边的石桌上就走,也不用喊动里面,吃不吃由得她们!”

他还没说连三姑娘的月例银子都被管事们贪了,一天三顿饭也就只有早午两顿,晚上那顿有没有都得看刘嬷嬷心情。

新来的丫鬟点点头,心中唏嘘不已,不再多问端着托盘去了石竹院。

石竹院在整个霍宅最偏僻的角落,就是围着两面院墙建出来的小院子,又远又偏。

院子常年不经打理,没铺着石板路的地方草木野蛮生长,院墙上爬满了各种的藤蔓。

丫鬟敲了敲院门,没人应。

她就按照那烧火小厮说的,推开门把饭菜放在院门里面靠边的石桌上,等中午送午饭来再顺道收走。

这杂草丛生的院子像极了话本子里闹鬼的宅院。

丫鬟吞咽了下,眼珠子四处瞟了瞟,刚将托盘放下就听到不知何处响起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吓得她手一抖差点掀翻了托盘,转身跌跌撞撞地跑了。

又过了好一会,院子最后面合欢树下爬满了藤蔓的院墙似乎动了动。

一扇隐藏在藤蔓后的小门从外头被推开,探出一个梳着抱月髻的小脑袋,左看右看,确定没有异样后才整个人进来。

女子身上穿的是霍宅统一的粉色丫鬟服饰。

她手里提着刚刚从早市上买来的热腾腾的包子和燕窝南瓜粥,还有禾香宅的点心。

就这么一小包点心便要三两银子,能抵得上普通丫鬟小厮一个月的月钱。

丫鬟快步往里屋走。

卧房内,那位下人口中不得宠的庶出三姑娘正坐在靠窗的桌子边,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执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乌黑的长发还未约束,尽数披散肩头。眉如远黛,眸若灿星。淡淡晨光漫过窗棱落在她身上,显出几分安逸从容。

这样貌虽算不上极品的美人胚子,但也是比较耐看的那种。

身上穿的不过是最普通的棉质衣裙,可这气质看着却丝毫不输那些豪门贵女。

“姑娘,我回来了!”丫鬟兴高采烈地将手里的东西放到外间的桌子上,“今儿个有小姐最爱吃的牛乳藕粉糕。”

霍锦安放下书本,转头看过去,“我刚刚听到外面有动静,估计是厨房送了早饭过来,一会你处理一下。”

“哦。肯定又是馒头剩菜什么的。”丫鬟宝镜边拆着油纸包边说,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冷意,思绪也不禁飘回了以前。

大概估计日子,她们已经有两年左右没有吃厨房送来的馊饭馊菜了。

两年前,三姑娘大病一场,她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没人去请大夫。她和姑娘的月例银子都被管事的苛刻了,就是能闯出去请大夫也没银子使。

眼看着三姑娘油尽灯枯,哪知某一夜过去,三姑娘竟然从鬼门关出来了,身子还一日好过一日,不过半年就与普通人无异。

只是在那之后,三姑娘性情也变了。

从前唯唯诺诺,在自己院子里说话都要哑着嗓子,那场病之后就变得……

宝镜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完全两个人。她那时候面对转了性子的三姑娘比面对老夫人和大夫人都紧张。

之后三姑娘带着她做了很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到三个月,三姑娘以笔名“石竹居士”投到书局的话本子大卖,百两银子收入囊中。如今名满盛京的《如何拯救你,我那克天克地克父母的霸道将军》就是姑娘的大作,真的好看极了,连她都百读不倦。

姑娘写了不少书,甚至还盘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书局,专门独家发售,留下了书局原来的掌柜和伙计负责打理。

到如今她们积累的财富早已相当可观。再也不用过从前那种吃糠咽菜连想换床被子都得极尽奉承管事的日子。

姑娘还叫她低调,在府上就继续装作以前的样子。

宝镜能感觉到姑娘在筹谋什么大事,但姑娘不说,她就不问,反正姑娘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吃过了早饭,霍锦安换上一身男装。

宝镜一看就知道姑娘这是要出门。

霍锦安:“我中午前回来,你随机应对。”

宝镜点头:“放心吧姑娘,出门小心。”

以往都是这样,姑娘女扮男装出去,她就守在石竹院。

虽然一年到头除了送饭的根本没人愿意踏进她们这个“晦气”地方,但姑娘说万事需谨慎,还教了她一句话——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突隙之烟可焚百尺之室。

她不知道仅仅只是识字的姑娘怎么能说出这么高深的话,但她记住了。

霍锦安从后墙的小门出去。

当初为了开这个小门还费了她不少事,不方便找人弄,都是她和宝镜一点点抠出来的。

动作灵活地闪身而出,熟练得跟贼一样。

拍拍身上的灰尘,直奔天机阁。

天机阁是盛京最大的信息交易会所,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如果一时买不到,还能花钱挂赏金任务,会有赏金猎人接单去查探消息。

走在热闹的街道上,霍锦安步履从容。

她穿越到这里已经两年了,完全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

两年前,她还是帝都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有幸跟随她的导师一起,发现了千古一帝——彰武帝的陵墓。

彰武帝,这位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帝王,多数人口中的暴君!却是她唯一的偶像!

是彰武帝结束了战乱时代,令四境安定、八方臣服,一力降十会有何不可?

即使他的手段狠辣了些,但乱世重典,理当如此。

从小时候第一次了解彰武帝开始,她就是彰武帝的拥护者,甚至大学选择考古方向就是因为那会还没发现彰武帝的陵墓,而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参与偶像陵墓的挖掘。

两年前她终于得偿所愿,加入了导师组建的一直致力于寻找彰武帝陵墓的考古队伍,并成功找到。

她全身心参与陵墓挖掘研究的工作中。

某一天在研究一处壁画时也不知道碰到了什么,反正一阵白光之后,她就穿越回到了大昭国,还是一个同名同姓且刚刚病死的十四岁小官家庶女身上。

在她终于确定自己不是做梦也不是疯了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偶像洗清暴君之名!反正她在原本世界也是孤儿出身,朋友、同学相交平淡如水,了无牵挂。

还好她过来时的时间线尚早,后来的彰武帝,现在的镇北王之子赵玄,才只有十六岁,如今也才十八,一切都还来得及。

只是这两年来,她也只在画像上见过赵玄。

历史上有记载,彰武帝赵玄,出生刚满周岁,就被其父镇北王送去北境给以前的下属抚养。

因为有大师批算,说他“命中带煞,刑克六亲”,而送去边境,战场上的杀伐之气能与赵玄命中的煞气相冲抵消。

直到赵玄八岁,才被允许每年可以回京过年,但不过十五就得回去北境。

后世也有懂玄学的人评价说,这就是八字命硬者,虽历劫不死但刑克六亲。正对应彰武帝一生孤独,即便登上帝位天下一统,却不设后宫,最终传位旁系,至死孤身。

霍锦安啧啧摇头,每每想到这些她就心疼她家陛下!

想她陛下是何等英雄人物,十三岁上战场,十四岁斩敌军先锋首级,十五岁被封校尉,是大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尉。

十七岁因在胡阳关一役中深入敌军生擒金腾国的威勇大将军,收复被占领十年的飞云岭三城,被提拔为中郎将,年纪轻轻官居四品。

纵然赵玄的升迁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但却是用实打实的军功换来的,实际上甚至因为他是镇北王的儿子,朝廷还压了他不少军功。

而在赵玄十八岁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也就是在半年前,赵玄带兵收复了通州城。

但这一次他却没有默认“降者不杀”的规则,将城中从将军到士兵,一共一千一百三十八名金腾将士,全部斩杀!同时还将大大小小十一名将领的头颅悬挂于城墙之上!

据说整个通州城血流成河,如同人间炼狱。

朝中大臣都在对赵玄口诛笔伐,参奏赵玄的奏折雪花一样堆上永诚帝的案头。

历史上赵玄这一年回京过年并述职,遭到了从平民百姓到文人墨客再到高官勋贵的一致抵制。

并且这件事也成了后来赵玄被称为暴君的第一件“罪证”,成为他褒贬不一历史评价的开端。

因此,霍锦安很清楚,她要想给陛下“洗白”,这件事就必须处理好。

这两年她在赚了钱改善了自己和宝镜的生活质量,实现衣食无忧之后,就开始进行部署准备,如今终于到了要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只是现在她还得确定赵玄进京的大概时间,所以到天机阁来买消息。按理说现在人已经改已经在路上了,她至少要把时间精准到一周内。

因为要打探的消息涉及朝廷大员,即便回京不算机密,也不好在天机阁大堂明码标价地要求打听,天机阁也有专门应对类似情况的特殊交易方式。

天机阁旁有条小吃巷子,里面支着各种各样的早点摊子。

一个面摊上,摊主是个约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手上的活儿利索,抻的面也劲道,在这摆了十几年面摊。

这会早市开始刚不久,街上的人虽然不少,但多数都是着急买菜回去做早饭的,没什么人停留下来。

面摊上就只有霍锦安和约好碰头的男子。

男子戴着斗笠看不到面容,腰间别着一把长刀,一看就是练家子。

霍锦安拿出一张纸条放到桌上推到男子面前:“这上面就是需要你打听的内容。”

男子接过纸条扫了一眼,比出两根手指:“二百两!”

啧!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霍锦安也痛快:“成交!”

男子点头,直接将纸条团成团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霍锦安:……倒也不必。

“后天这个时辰,在这等我。”说完男子便起身离开。

已经吃过早饭的霍锦安当然也不饿,但还是打包了一份素面,毕竟在人家这坐了这么一会。

面摊大婶今天生意不好,好不容易盼来两个男人还就点了一碗青菜面,心下更是不痛快。

等霍锦安走了,大婶一边擦桌子一边嘀咕:“现在这些年轻人就爱装模作样,还二百两!二百两生意就在面摊儿上谈啊!一点都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