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我材料学博士,震惊众禽 > 第43章 离心铸造,全新的工艺
换源:


       “测试结果:常温硬度HRC62!800度高温下,抗拉强度950兆帕!冲击韧性35焦耳/平方厘米!模拟疲劳寿命测试……超过1000小时!”

成功了!

所有数据,全面超越了设计要求!甚至比林卫前世记忆中,德国80年代的顶尖活塞环材料,还要优越!

“嗡!”

林卫的意识猛地从精神实验室中退出,回归到现实的身体里。

“呼……呼……”

他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被冷汗浸透,大脑传来一阵阵针扎般的刺痛,眼前甚至出现了短暂的重影。

这是精神力过度透支的后遗症。

他扶着椅子,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走到实验台前。

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他拿起一支笔,在一张干净的稿纸上,没有丝毫的停顿和思考,将那组在脑海中演练了近千遍的完美配方,以及那套精确到秒、精确到度的全新工艺流程,一字不差地写了下来。

字迹,沉稳而有力。

看着这张写满了未来科技密码的稿纸,林卫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

七天?

太久了。

真正的战斗,从今天才正式开始!

第三天,上午。

特别攻关小组的实验室外,人头攒动。

杨卫国亲自坐镇,身后站着一众厂里的技术骨干和车间主任。

另一边,李教授和几位部委派来的专家,也再次来到了现场。他们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军令状”已经立下,他们作为见证人,必须在场。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苏联专家巴甫洛夫。他今天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双手抱在胸前,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他倒要亲眼看看,那个华夏小子,要如何用一堆破铜烂铁,变出他口中的“神话”。

整个场地的气氛,严肃而压抑,像是一场即将开庭的审判。

而审判的主角林卫,却神色平静,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的“草台班子”。

“王涛,炉温监控,每分钟报一次数!”

“李莉,氩气瓶压力检查,确保气流稳定!”

“赵铁柱,离心机主轴润滑最后确认一遍!”

他的指令清晰、简短、不容置疑。七个年轻人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还是严格地执行着每一个步骤。

“哼,故弄玄虚。”巴甫洛夫看着那台由机修车间连夜赶工出来的、造型奇特的机器,不屑地低声对身旁的李教授说道。

那台机器,就是林卫口中的“离心铸造机”。

它看起来像一个被放倒的巨大滚筒,由一台大功率电机驱动,主体结构是用厚钢板焊接而成,显得粗糙而笨重,充满了土法上马的工业暴力美学。

“李教授,这东西……真的能行吗?”一位专家凑过来,小声问道,“铸造都是靠重力填充模具,靠旋转……这铁水不会被甩的到处都是吗?”

李教授紧锁着眉头,没有说话。

他的理论知识告诉他,这很荒谬。但他见识过林卫那番颠覆性的论述后,心中那份固有的自信,已经产生了一丝动摇。

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林卫失败,以证明自己的权威没有错;又隐隐期待着,能亲眼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杨厂长,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了吗?”王司长派来的联络员看了一下手表,严肃地问道。

杨卫国看了一眼林卫,见他点头示意,才深吸一口气,大声宣布:“冶炼开始!”

轰隆!

随着指令下达,经过改造的电弧炉发出一声低沉的轰鸣,三根巨大的石墨电极之间,瞬间爆发出刺眼夺目的电弧光芒,将炉内预先放置好的各种金属原料,迅速熔化成一锅翻滚的、暗红色的钢水。

“升温!目标1550度!”林卫的声音不大,却盖过了机器的噪音。

“炉温1300度!”

“炉温1450度!”

“炉温1550度!已到达!”王涛紧盯着测温仪,大声报告。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注入氩气!”

嗤——

高压氩气被注入炉内,将空气排挤出去,在钢水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气氛,防止其被氧化。

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精准无比。

在场的都是行家,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林卫不是在瞎搞。单是这手对冶炼过程的精准控制,就足以让厂里九成九的老师傅汗颜。

李教授的眼神愈发凝重。

巴甫洛夫嘴角的讥讽也收敛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疑。这种“氩气保护精炼”法,他只在苏联最顶尖的军工实验室里见过相关的理论报告,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被一个少年如此娴熟地应用出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