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回1988:摊起时代浪潮 > 第四十六章 暗流涌动
换源:


       1988年11月15日,夜。广州,珠江畔某隐秘高档私人会所“蓬莱阁”。

窗外,珠江夜景璀璨如星河,却照不进这间被厚重天鹅绒窗帘严密遮蔽的“海鸥厅”。室内,冷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那混合着高级古巴雪茄的氤氲、苏格兰威士忌的醇烈以及无形权力的冰冷气息。巨大的水晶吊灯折射出昏黄迷离的光线,如同舞台追光,聚焦在巨大的红木圆桌旁的三个人影上。

“海鸥计划”的三位核心舵手,正于风暴眼中心进行着一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密谋。

主位上,那位被尊称为“老领导”的男人,缓缓吞吐着粗大的哈瓦那雪茄。烟雾缭绕中,他保养得宜的脸上看不出具体年纪,唯有一双微眯的眼睛,在烟雾后闪烁着鹰隼般锐利而冰冷的光,仿佛能洞穿一切,又漠视一切。

“‘远航’……这股从江城那个小水塘里刮起来的邪风,”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居人上、习惯性定调子的沉稳和不容置疑,“看来是不打算自己停了。弄了条破船,刻了几个‘信’字,就以为能载着那帮泥腿子,开到我们这片海里来兴风作浪?”他嘴角扯起一丝极淡的、充满轻蔑的弧度,“幼稚。他们手里那点可怜的‘信’,一吹就散。而我们手里握着的,才是能定乾坤、掌风浪的——‘权’!”

他轻轻弹了弹烟灰,动作优雅,却带着千钧之力:“在这片海域,老祖宗早就立下了规矩:权,就得永远、稳稳地压着一切!包括那个不知所谓的‘信’!”

旁边,省公安厅的张副厅长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得像精密仪器,没有丝毫温度。他面前放着的不是酒,是一杯清茶。

“老领导洞若观火。”他的声音平缓,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冰冷,“一切都已经按照您的意思,部署完毕。针对‘远航’核心的‘斩首行动’,就在今夜子时启动。高远、赵卫东,还有江城那个负责账目和所谓《信录》的女人林晓雯……三个目标,同步清除。”

他顿了顿,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而非血腥的计划:“会处理得非常干净,就像珠江上偶尔泛起的一个小水泡,太阳出来,就什么都没了。绝不会留下任何后患,也不会惊动不该惊动的人。”

下首的陈金水早已没了平日里在码头上的嚣张跋扈,此刻他更像一头被逼到角落、龇着牙的困兽。汗水浸湿了他花衬衫的领口,他双手紧握成拳,放在膝盖上,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领导!厅长!”他的声音因为压抑的愤怒和恐惧而有些嘶哑,“那几个不知死活的外省佬!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敢在我的地盘上连续撒野,还敢摸老虎屁股!这次……这次一定要让他们彻底消失!连根毛都不剩!得让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看清楚,广州这片海,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抻条破船就能来趟的!谁他妈敢伸爪子,就剁了谁的全家!”他最后的语气狠厉无比,带着一种江湖人的血腥气。

同日,夜。广州黄埔港,“南远航”借用的“粤海108”号货轮底舱。

与“蓬莱阁”的奢华冰冷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空气闷热潮湿,弥漫着铁锈、机油和汗水的味道。唯一一盏悬挂的防爆灯投下昏黄摇摆的光晕,勉强照亮一张铺在旧木箱上的、被摩挲得起了毛边的广州地图。

高远和赵卫东相对而立。两人都脱掉了外套,只穿着汗湿的背心,脸上油汗涔涔,眼神却像淬过火的刀子一样亮,紧紧盯着地图。

高远的手指,因长期劳作而略显粗糙,此刻却稳如磐石,精准地点在地图上那个被红笔反复圈注的地点——“蓬莱阁”顶层的“海鸥厅”。

“内线最后传出的消息,确认了,就在那里。他们的‘庆功会’兼分赃会。”高远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绷紧的弓弦,充满了力量,“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十分钟。从他们的人酒过三巡、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开始,到外围的暗哨和保镖完成新一轮布防之前,必须结束!”

他抬起头,目光如实质般落在赵卫东脸上,每一个字都砸在地上:“卫东!音响控制室在走廊尽头第二个房间,有锁,但结构不复杂。你必须在三分钟内突破,确保HD-001的录音,每一个字!都必须清晰无误地灌进那间‘海鸥厅’里每一个人的耳朵里!这是炸开他们堡垒的第一声惊雷!”

赵卫东深吸了一口咸腥的空气,快速而熟练地检查着手中那台砖头般沉重、却承载着无限希望的便携式录音机,反复测试着播放键和音量旋钮。他抬起头,眼神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破釜沉舟的决绝:

“明白!音响交给我!除非我死,否则录音绝不会断!”他用力拍了拍录音机,然后指向高远脚边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远哥,你那边才是关键!账本照片的幻灯片投影,还有那些复印件的分发,必须像撒传单一样,第一时间把所有这些铁证!狠狠拍在他们每一个人脸上!塞进他们每一个人的手里!要让他们无处可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这狭小、闷热却孕育着惊涛骇浪的底舱,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坚定:

“只要这些‘信’还在我们手里,只要咱们哥俩还站着,没躺下——赢面,就在我们这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