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醉卧于人间 > 第二十二章 古调新声
换源:


       那道来自龙门山脉的独特能量信号,如同一个不断重复的、无声的叩问,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渐渐消散于无形的能量背景辐射之中。

凌山没有急于回应。他将这段信号的所有参数——其精确的频率、独特的调制方式、蕴含的能量起伏韵律——全部记录下来,输入超算进行最彻底的分析。同时,他也指示林静,尝试从古老的语言学、密码学甚至音乐乐理的角度,去分析这段信号可能存在的模式。

分析结果令人玩味。这段信号确实蕴含着一种复杂的结构,但它更像是一种基于数学和能量和谐共振的“基础语言”或者“协议握手请求”,而非承载具体信息的语言。其核心目的,似乎是确认接收方是否同样掌握着这种水晶能量的“语法”。

“他们在试探。”凌山得出结论,“试探我们是否只是偶然捡到了水晶,还是真正理解了它背后的力量。”

这反而让凌山稍稍安心。对方的反应更倾向于谨慎的观察和确认,而非立刻的报复,这说明他们并非嗜杀的野蛮守护者,其行为更有逻辑和目的性。

在此期间,赵军官的秘密通讯接了进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凌先生,我们设在龙门山脉外围的监测站,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却强度异常的能量辐射脉冲,方向指向您所在的区域。脉冲特征无法识别,是否与您的研究活动有关?是否需要支援?”

军方的监测网络果然灵敏。凌山也不隐瞒,平静回应:“是我在进行一些新的能量场实验,测试一种天然矿物的特性。脉冲可控,没有风险,不必担心。”

他轻描淡写地将水晶的存在定义为“天然矿物”,既提供了部分解释,又隐藏了最关键的信息。赵军官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基于对凌山的信任和之前的协议,没有再深究,只是再次强调了安全第一。

掌握了对方信号的“语法基础”后,凌山决定做出回应。但他不打算完全模仿对方的信号——那等于承认自己只是个初学者。他要给出一个更有力、也更富有诚意的回应。

他精心设计了一段能量信号。这段信号以对方使用的“基础频率”开头,表示接收并理解了他的“叩问”。随后,信号陡然变得复杂起来——凌山将自己破解的部分“屏障乐谱”和“冷冻乐谱”的片段,以一种更优化、更高效的方式编织了进去,仿佛在说:“我不仅听懂了你的问题,我还学会了你的语言,并且发现了更优美的表达方式。”

最后,他在信号的末端,附加了一段极其独特的、代表鹰嘴崖所在地能量场特征的“坐标签名”,并注入了一丝“松苓酿”所蕴含的、经过提纯的活性生命能量特征——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暗示着此地主人的身份以及并非纯粹破坏性的意图。

这道融合了理解、展示、身份标识与善意的复合信号,被凌山通过植入水晶碎片的增强型发射器,朝着龙门山脉的方向精准地发送了回去。

信号发出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足足过了三天。

就在凌山以为对方或许拒绝回应,或者正在内部激烈争论时,一道新的信号终于从龙门方向传来!

这道信号比之前的更复杂、更悠长,能量波动中似乎带上了一丝……审慎的认可与好奇?

凌山立刻全力解析。

信号的前半段,是对凌山发出的“优化乐谱”片段的细微调整和补充,仿佛一位严谨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指出其中几处可以更精妙的地方,展现出对方对这种能量运用更为精深的理解。

信号的后半段,则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它不再是简单的协议握手,而是开始传递一些基础的、模糊的“意象”:巍峨的雪山、深邃的地脉、星空的流转、还有一种对“平衡”与“纯净”的强烈诉求。这些意象并非通过语言,而是直接通过能量场的微妙变化来传递,需要接收者拥有极高的感知力和联想能力才能理解。

凌山沉浸在这种奇特的“能量对话”中,试图解读这些意象背后的含义。

“他们似乎在强调某种……守护的责任?对地脉能量、对自然平衡的守护?”凌山推测着,“他们对‘纯净’很敏感,或许排斥外界,是因为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和破坏?”

他将自己的解读和收到的信号特征与林静分享。林静立刻联想到她查阅的那些边缘文献:“在很多古老传说中,守护者通常与特定的地脉或自然圣物相连,他们的力量源自于此,也负有守护其不受玷污的责任。如果外界文明被视为一种污染源,他们的排斥行为就说得通了!”

这个解读与凌山的感受高度吻合。

他再次做出了回应。这一次,他发出的信号中,包含了云岭村焕然一新的景象意象——洁净的水源、茂盛的植被、孩子们的笑脸(这些信息来自苏芷晴的写生和林静的报道),以及“萤火虫计划”带来的积极改变。他试图向对方展示:技术并非一定是破坏性的,也可以用于修复和滋养,与自然共生。

信号往来,持续了数日。

这种独特的、超越语言的“能量意象对话”,让凌山对龙门守护者的了解逐渐加深。他们似乎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与特定地脉能量共生的文明或族群,拥有高度发达却与现代科技树迥异的技术体系,其核心诉求是维持地脉能量的平衡与纯净,对外界抱有深深的戒心,但并非完全无法沟通。

凌山没有试图询问对方的具体形态、社会结构或历史——那太过冒犯。他只是持续地分享云岭地区在科技帮助下向好的变化,展示一种可能性。

对方回应的频率逐渐降低,但每一次回应中,那种审慎和戒备似乎都在缓慢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意味。

就在这奇特的“隔空对话”悄然进行时,“天空之城”的计划却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对隐性水晶能量的理解,让苏芷晴的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她开始大胆地构思如何将水晶作为建筑的核心能量节点,构建能够自我调节、甚至能吸收转化自然能量(如风能、太阳能、甚至地磁能)的活性建筑结构。凌山为她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将破解的“乐谱”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能量调控符文,铭刻在特殊合金骨架之上。

第一块嵌入了人工合成水晶(虽然效能仅为天然水晶的十分之一,但已是巨大突破)并铭刻了能量符文的建筑试件被制造出来。它成功地在实验室环境下,激发出了一个微弱却稳定的能量场,能够调节自身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这意味着,“天空之城”将不再是冰冷的钢铁水泥丛林,而是一个真正能“呼吸”、能“调节”、拥有某种程度“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通往奇迹的道路,正在一块块铺就。

而凌山与古老守护者之间这扇艰难开启的对话之门,虽然缝隙依然狭窄,却已然透入了第一缕微光。这光,或许将照亮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