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灾后重建,如同一台巨大而笨重的机器,在混乱与协作中艰难地启动。在这场席卷世界的危机中,“青野生态”在秦雪瑶精准的操盘下,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骤然崛起。
凭借其此前在模块化污水处理、新型生态建材(融入部分凌山提供的简化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上的技术积累和成功案例,“青野生态”迅速成为各国政府和大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股价一飞冲天。秦雪瑶巧妙地利用这股势头,以“建设更具抗灾能力的未来社区”为名,大规模招募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暗中将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通过复杂的项目分包和子公司架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天工坊”项目。
明面上,“青野生态”风光无限,成为灾后重建的标杆企业;暗地里,它已成为“天空之城”汲取外部养分的最大动脉。海量的资金、顶尖的人才、珍贵的稀有材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汇聚起来。
军方新建立的、直通最高指挥部的“异常监测数据专用链路”也首次启用。赵军官定期会收到一些经过凌山筛选和处理的、关于太阳活动恢复期及地磁环境细微波动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虽然并非最前沿,但其精准度和前瞻性依旧远超军方原有系统,为灾后部署和战略调整提供了宝贵参考。这进一步巩固了高层对凌山的依赖和信任,那条专用链路也成为了凌山必要时向军方传递信息的快速通道。
“天工坊”内,建设工作全面提速。
能量心脏的良性变异是关键突破。凌山成功稳定并复制了那种融合了高维能量本源的运行模式。新的能量心脏不仅功率更大、更稳定,其输出的能量还带上了一种奇特的“活性”,能够缓慢滋养和强化与之连接的系统。
苏芷晴的团队欣喜若狂。他们立刻修改设计方案,利用这种“活性能量”优化“生态血脉”。新的血脉网络中循环的不再是简单的能量液,而是混合了“松苓酿”精华和特殊纳米修复因子的“生命源液”。这使得建筑结构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大增强,甚至能支持内部生态系统更快地建立和稳定。
人工水晶的合成工艺也取得了进展。虽然依旧无法媲美天然隐性水晶,但新一批合成水晶的能量导引效率提升了数倍,足以满足“天空之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铺设需求。整个城市的骨架仿佛被注入了敏感的神经末梢,变得能够感知和响应最细微的能量变化。
悬浮基石系统也完成了升级。新的力场发生器能够更精细地调节与地磁和引力场的互动,不仅悬浮更加稳定,还具备了初步的“顺流而行”能力——能够借助高空急流或地脉能量流进行低速、节能的长距离移动。
凌山甚至尝试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实验:他在天工坊外围布置了一套大型的能量引导阵列,试图在下次(预测强度较弱)太阳风来临的时候,主动捕获和引导一丝微弱的高维能量流,将其导入一个特制的能量淬炼装置中,希望能人工制造出更多的“活性能量”本源。
这个实验风险极高,但回报也可能无比丰厚。他将实验计划甚至风险都通过赵军官渠道向军方高层做了“报备”——美其名曰“进行一项高风险的前沿能量采集试验,或对‘异常监测项目’有重大提升”。军方在经过激烈讨论后,最终选择了谨慎支持,并秘密疏散了实验区域更大范围内的无关人员。他们太渴望获得凌山那种预警能力了。
实验日到来。
相较于之前的灾难性风暴,这次只是一次中等强度的太阳风活动。但对于凌山的实验来说,强度刚刚好。
能量引导阵列启动,发出低沉的嗡鸣,指向预定的天区。
带电粒子流如期而至,极光再次在天边亮起。
凌山全神贯注,操控着引导阵列,如同一个高超的钓鱼者,小心翼翼地从那狂暴的能量流中,“钓”取那一丝细微却纯粹的高维能量湍流。
过程惊心动魄,引导阵列多次濒临过载,但在凌山精准的调控和能量心脏的强大支撑下,最终成功地捕捉并约束住了一小缕如同紫色电蛇般的奇异能量,将其引入了特制的淬炼装置中。
装置内部瞬间亮起刺眼的光芒,发出可怕的能量咆哮声,整个天工坊都为之震动!
足足一小时后,光芒才渐渐平息。
凌山打开淬炼装置。里面静静地躺着三颗只有指甲盖大小、却蕴含着令人心悸能量的、纯净的紫色能量结晶——人工高维能量结晶!
实验成功了!虽然产量极低,过程风险巨大,但这证明了人工生产“活性能量”本源的可能性!
就在凌山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时,那道来自龙门圣地的能量信号再次不期而至。
这次的信号,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一丝微不可察的急切。
【观测到汝之‘捕光’之举。】【大胆,却有效。】【然,此法扰动能量经纬,易引‘窥伺者’注目。】【‘微缩昆莱’建成之前,慎之。】
凌山心中一震。
“窥伺者”?连古老的守护者都称之为“窥伺者”的存在?是之前试图窥探龙门圣地的势力?还是…更高级别的、来自于星辰大海的威胁?
他的“捕光”实验,竟然可能引来这样的存在?
喜悦之情瞬间被一种更庞大的危机感和敬畏感所取代。
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危险。
“天空之城”的意义,似乎又沉重了一分。它不仅是送给守护者的答卷,也可能是在未来风暴中,守护脚下这片土地和文明的一个……前哨堡垒。
破晓之光已然显现,但照亮的前路,却愈发深邃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