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冷门历史?直播扒爆了 > 第3章:一张纸策反2万兵?明朝版“攻心为上”
换源:


       直播画面刚亮起,林砚没先说话,先把镜头对准了桌角——那里摆着个半旧的放大镜,旁边压着张折叠的纸,边缘泛着深黄,隐约能看见“刑部”两个朱红大字。弹幕区瞬间涌满了人,比上一场开播时还热闹三分。

【来了来了!我掐着表蹲的!】

【那纸是李士实的供词吧?快展开看看!】

【中学历史王老师又带着全班来了!黑板上还写着“王阳明心理战”呢!】

在线人数眨眼间破了18万,比上一场同期多了近3万。林砚拿起那张纸,对着镜头慢慢展开,动作故意放缓——不是耍噱头,是怕太快了镜头拍不清。纸页展开的瞬间,直播间的弹幕都慢了半拍。

这纸比普通信纸宽些,边缘有整齐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叠过。上面的字是用小楷写的,墨色偏深,有些地方因为年久晕开了些,但“犯人李士实”“正德十四年八月初六录”这几个字依旧清晰。系统贴心地在画面右侧弹出了白话翻译,一行行对应着原文。

“咱们先看开头。”林砚的指尖落在“濠军粮草渐空,士卒多有怨声”这句上,声音沉了些,“李士实是宁王的左丞相,跟着宁王起兵的核心人物,他的供词可信度比普通小兵高得多。这里说‘士卒多有怨声’,不是瞎写——系统刚解锁的《江西通志》里记了,宁王起兵时强征了不少农民,连粮都没带够,好多士兵是饿着肚子打仗的。”

他说着点开系统面板,调出《江西通志》的截图,指著其中“宸濠举兵,掠民粮充军,民间多有饿殍”一句:“你们看,宁王自己都缺粮,哪能给士兵吃饱?王阳明就是摸准了这一点,才敢递那张‘降者给粮’的纸。”

【原来如此!不是士兵不想忠,是宁王不给饭啊!】

【换我我也跑!跟着宁王饿肚子,投降了还有粮,傻子才不选!】

【突然想起上章说的“先给粮再画押”,王阳明是真懂底层啊!】

弹幕里“农民出身的老陈”刷了条长弹幕:【我太懂这种感受了!以前村里收麦子,谁给饭吃就愿意跟着干。宁王强征人还不给粮,跟抢人似的;王阳明给粮还给退路,这才是懂人心!】

这条弹幕被系统顶到了前排,林砚点头:“老陈说得对。王阳明那张纸,不止写了‘给粮’,还写了‘不剃发、不换籍’——这俩才是关键。”

他翻到供词中间,指着“降者皆不剃发,仍着旧衣”这句:“明朝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相当于受辱。宁王之前为了显‘新朝气象’,逼士兵剃发换衣,好多人心里憋着气。王阳明说‘不剃发’,意思是‘投降了也不用丢面子’;‘不换籍’更狠——就是说‘你投降了还是江西人,打完仗能回家种地’,这比给粮还戳心窝子。”

【卧槽!这才是高招啊!给粮是活命,不换籍是留根!】

【宁王:我在逼他们剃发,你在给他们留面子?】

【突然觉得王阳明像个老中医,一出手就治到病根上了!】

林砚正准备往下讲,弹幕里突然冒出来一串质疑——不是零星几条,是成片的,领头的正是上一场跳出来的“历史博主老冯”。

【历史博主老冯:别扯了,一张纸能策反2万?你当宁王的兵是傻子?我看这供词就是假的!明朝的纸能存到现在?墨迹都不晕?】

【老冯粉丝:就是!哪有这么巧的史料,刚开播就全冒出来了?怕不是P的吧!】

【路人:虽然听得爽,但老冯说的也有点道理……文物这东西,没鉴定报告谁信啊?】

质疑声像泼了盆冷水,弹幕里的讨论瞬间分成了两派,一派护着林砚,说“有图有真相”,一派跟着老冯追问“鉴定报告”。在线人数反倒因为争议涨到了22万,系统面板上“争议热度”的数字正一点点往上跳。

林砚没急着怼,反倒拿起放大镜,对着镜头照供词的纸边:“老冯说纸是假的?行,咱们先看纸。”

“这纸是竹纸,明朝宣德年间的常见纸种。”他把放大镜往纸的纤维处挪了挪,“你们看这纤维,又细又匀,里面混着点黄色的小碎渣——这是江西毛竹特有的‘竹髓’,只有用当年的新竹做纸才会有。现代仿的竹纸要么纤维粗,要么没竹髓,一照就露馅。”

他顿了顿,又翻到供词末尾,指着那个模糊的指印:“这指印是按在朱砂上的,朱砂里掺了铅粉——明朝刑部录供词,为了防篡改,朱砂里必掺铅粉,比例是‘朱砂七、铅粉三’。我昨天让做文保的朋友看了扫描件,他说这比例跟故宫藏的正德年间刑部档案一模一样。”

【文保专业小李:主播没说错!宣德竹纸的竹髓是特征!我上周刚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

【故宫实习生小吴:朱砂掺铅粉确实是明朝刑部的规矩!我们库房里有同款档案!】

老冯的粉丝沉默了些,但老冯自己还在硬撑:【就算纸是真的,字迹也可能是仿的!王阳明的手札不也没鉴定报告吗?】

这话一出,林砚反倒笑了——不是气的,是觉得正好撞在枪口上。他从桌下拿出个文件夹,抽出一张打印纸,对着镜头晃了晃:“鉴定报告?巧了,系统刚解锁的。”

“这是《王阳明平叛手札》的初步鉴定报告,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室出的。”他把报告推到镜头前,上面盖着红色的鉴定章,“你们自己看:纸,宣德竹纸;墨,朱砂掺铅粉官用墨;字迹,与故宫藏《王阳明行书卷》比对,笔锋相似度92%——连盖章的印泥,都是明朝的‘八宝印泥’,里面掺了珍珠粉,在光下能看出闪星。”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镜头,眼神亮得很:“老冯,你要是还不信,下章我直接连麦故宫的杨老师——他是修复王阳明书法的专家,让他跟你说这手札是真是假。”

【!!!故宫鉴定报告都有?这就打脸了!】

【老冯呢?出来啊!】

【主播硬气!就该这么怼!】

【杨老师?是杨忠老师吗?我上周刚看了他的王阳明书法讲座!】

老冯的ID彻底没了动静,弹幕里全是叫好的。林砚把鉴定报告收起来,正准备说下章预告,脑海里的系统提示突然弹了出来——

【嘀!争议热度累计达10万!触发权限解锁条件!】

【解锁新权限:文物鉴定权限(初级)!可调用系统数据库内文物材质分析、笔迹比对、年代检测等数据!】

面板上多了个“文物鉴定”的图标,点进去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参数,从纸的纤维密度到墨的成分比例,写得清清楚楚。林砚心里松了口气,对着镜头摆了摆手:“今天先到这,下章除了请杨老师,再给你们扒宁王的骚操作——他见士兵逃,居然下令‘杀逃兵全家’,结果越杀逃的人越多,最后2万兵愣是跑了一半,全投了王阳明。”

【宁王这操作是来送人头的吧?】

【下章几点?我定三个闹钟!】

林砚没再多说,按了暂停直播。屏幕暗下去时,他指尖点在“文物鉴定权限”的图标上,嘴角勾了勾——老冯这波质疑,倒歪打正着帮他解锁了新东西。明天,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铁证如山”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