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初入职场 > 第三十三章参观
换源:


       纪晓夫笑着说,“是啊,有了新人,忘旧人。但是新人和旧人在我这里是不同的时间线,忘记是不可能忘记的。但是,给新人机会是每个单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了,我还没有吃早饭,你吃了吗?”

纪晓明笑着说,“就冲你没吃饭,我也要带你去餐厅吃饭。”

纪晓夫笑着拉着纪晓明说,“走,我知道你们餐厅哪里的饭好吃。这顿你请,权当为妹妹我践行。”

纪晓明一脸严肃地说,“说什么践行。也不是离太远,只是到单位实习。没有什么见不了面的,祝你工作顺利就可以了。”

于是,纪晓明带纪晓夫到餐厅吃了饭,顺便又叮嘱了纪晓夫在单位注意事项,然后,兄妹俩人分开到各自的安排上去了。

且说学校里又是另一种情况,邹学明和罗峰在实验室记录数据,顺便写各自论文。

邹学明好奇地问罗峰,“你说的交流电在电机上的应用是怎么回事?”

罗峰说,“我们的手电筒是直流电。现在改革开放了,许多电器开始不用电池供电,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电将普遍应用于各个方面。我提前调研一下,看看生活方面哪里需要电机,针对改革开放未来电机的应用写一篇论文。你呢?你准备写机械制造方面。是哪一方面?”

邹学明说,“我想写改革开放后的农产品开发。机械制造的广泛应用。以前我们靠人力,一点点割挣工分,如今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和人比生产效率。那么机械制造在农产品上的应用将会普及,到那时人不再为农忙发愁,机械收割代替人力,实现机械化大生产。如果不是纪晓夫,我想不到机械制造用于农业上。纪晓夫的时尚大气让我开始考虑走上时代的潮流。比如外国工业发展,那么中国是农业大国,机械发展在农业上也需要普及。这就像穿衣风格随时代变化一样。农业也将随着机械制造的发展变化。中国现在军事发展比较强,那么有许多军工厂开始转民用。如果我也改上时代的时髦,为自己的机械制造穿上时代的新衣,着力于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制造的研究将是新的划时代意义。机械制造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抓住机会往前变化。我说纪晓夫是我的缪斯不是空穴来风的,因为她给了我时尚的灵感,以及把握潮流的闪光点。不过,你的改革开放后电机的应用确实范围比较广。电动机的供电模式开始普及化,也不近机械的普及。不过,我们可以有一个交叉点比如发电器可以通过车辆的缸动进而为机械供电从而带动电动机运动。就是简单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进而转化为动能。这样的电动机用在农业生产资料上也是比较好的。你的电机可以用于其他工业,以及生活中,比如电扇、起重机、抽水机等等。看来,改革开放这股风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罗峰想着说,“不亏是我的好兄弟,我们都想到我们的环境是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进行发展的时代。虽然纪晓夫不是我的缪斯,但是我觉得兄弟你却是我的榜样。我正愁怎么写交流电在电机上的应用,你就给我铺设大环境。我准备随便收集资料,简单应付过去。你却让我拔高了层次。我就想着简单地说明一下交流电的产生及发展历史,举一些国外例子。然后介绍一下电机的工作原理,说一说它是谁发明的,以及应用范围,简单地说一下电机在军工厂的应用。结果,你竟然给我规划了未来。我想的是交流电未来的广泛应用,你竟然能想到各行各业都有电机的应用。果然一流的人才可以将三流的人才推上二流的高度。一个人是否有才不是他的高度,而是他能使不入流的人变为入流的有用之人。阿明,今后,你就是我的好兄长。我准备追你妹,俗话说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后,我跟着你混,你吃肉,我喝汤就好。”

邹学明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听罗峰挑明自己的意图,邹学明心里又喜又怒,喜的是自己猜的没错,罗峰就是惦记自己妹妹,怒的是罗峰竟然真的惦记自己妹妹。

邹学明没好气地说,“没想到你竟然是真的准备应付导师,还好我提前问一下。否则,到时候你的毕业答辩过不过就是问题。选题挺好,不够深入。到时候,恐怕导师会让你重新写。再说,谁愿意帮你。你不要自作多情。我没有熟到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你认识。”

罗峰笑着赔笑说,“你已经介绍我们认识了。再说,每次来,不是都有我参与。我以为你在撮合我们两人。结果,你现在说不让我肖想你妹妹。这是不是已经晚了。再说我和你妹妹处得也非常好,你不能这样棒打鸳鸯。”

邹学明气得无语的扶了一下头说,“什么是棒打鸳鸯,你会用词吗?你们两人八字还没一撇呢,还鸳鸯。我看现在你是一头热地往前贴,至于我妹妹有自己的想法。我还要靠她的奖学金才能活得更好。你的能力,到时候你和她谁养谁还不一定。你想过你们的未来吗?你有没有考虑将来谁支撑整个家。你觉得你有能力维持一个家的运作。你还没我有保证,我怎么敢把妹妹交给你照顾。你说说你有什么?”

罗峰苦笑不得,又想了想邹学明说得比较正确。罗峰也想给邹学弈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想让邹学弈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自己能不能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也是不确定的。

邹学明看着罗峰的犹豫和难过,知道自己打击了罗峰,安慰道,“我们不一定将来不行,你可能值得别人拥有。可能是我和你没有亲人缘。”

罗峰听到邹学明这样说,觉得这不是安慰人,倔强地说,“既然我们未来都会很好,为什么阿弈跟着我就是吃苦。如果我给不了阿弈幸福,那么注定我不会幸福。阿弈幸福不幸福,和我一起就知道了。谁规定幸福的统一标准就是男养女,或者女养男。而是对方心情不好,处于困境能扶持一把,是对方没有血缘亲人了,觉得自己的对象还是岁月亲人的存在。我不觉得我配不上你妹妹,也不觉得我能配上你妹妹。感情不是配不配,而是在一起才知道未来是否有可能。反正,我不尝试一下,我是不会认输的。”

邹学明更觉得无语了,点头说,“对对对,你说得对。没有配不配。我只是提醒你一下,我妹妹的主意,我做不了主。到时候,你失败了,不要找我买醉。我不希望你们两个的事能影响到我们两人多年的情分。”

罗峰瞬间笑着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只要你不阻止,我就放心大胆地追了。到时候,别说我的不如人以及嫌弃我如粪土。”

邹学明看着情绪不稳定的兄弟说,“好好好,我怎么可能觉得我的兄弟是粪土,绝对是一朵好花。”

邹学明拍了拍罗峰的肩膀,一起帮导师的帮了。导师问他们什么时候去研究所?他们回答的是先做好论文准备,再说其他。

话说纪晓夫到报社上班,她的上司编辑诸葛彤说,“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写一些工厂里面的事情。比如改革开放,一些军用工厂开始转民用企业。你有没有这方面的人脉,可以转转,到时候容易转正。”

纪晓夫想了想说,“我只认识两名工科的研究生。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认识工厂里的人。”

诸葛彤听了点点头说,“一般研究生都有对应的实习工厂。你可以试试,说不一定有新的进展。”

纪晓夫想了想,应了声,“是”。然后,纪晓夫回去,便到纪晓明学校。

纪晓明见到纪晓夫神情紧张的样子,于是便问,“妹妹,有什么事能让我帮忙的吗?”

纪晓夫犹豫了一下,然后支支吾吾地说,“真让你说对了,我的确需要邹学明和罗峰的帮助。我们报社编辑让我针对改革开放新气象写一篇关于军用工厂转为民用生产的文章,这关乎将来转正。我不知道怎么和罗峰和邹学明开口。既然,哥你以前说过让他们帮我,那么你就开这个口。我跟着你,到时候看他们怎么说。”

纪晓明笑着说,“我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行业合作。你替他们做宣传,他们为你提供材料。晓夫,你真的比较幸运遇到他们,否则,到时候我到哪里帮你找工厂里的人。邹学明和罗峰不是说随时可以到研究所里工作吗?研究所都有对应的合作工厂。肯定有你想要的车间生产。况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要研究什么项目。到时候再说。说不定,他们的同学有这方面的渠道。我们同学是指望不上,除非我们同学也有认识工科的学生。如果通过我同学认识一些工科生,还不如直接通过邹学明和罗峰他们两人认识的同学更可靠点。毕竟我们也开始熟悉了。现在急着要实习资料吗?如果你急着要,我帮你问问。我和你一起去邹学明和罗峰的实验室去。到时候,我也熟悉了他们的环境,顺便更好地替你把关。”

纪晓夫无语地说,“哥,怎么说这个。我说过邹学明和罗峰的关系不清不楚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到时候再说,你先帮我问一下他们是不是有能力帮忙。”

纪晓明看着纪晓夫着急的样子,表示让人安心地说,“放心,我肯定要为妹妹出头的。当时,他们在火车上已经答应我要帮忙的。如今,正好是他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走走走,我和你一起去找他们。”

纪晓明说着便推着纪晓夫往纪晓夫的学校去,并且拍了拍纪晓夫的肩膀让纪晓夫安心,顺便表示一切有纪晓明这个哥哥,凡事好解决。

纪晓明和纪晓夫两人坐着公交车到了纪晓夫的学校,两人直奔邹学明和罗峰的实验室去。

邹学明和罗峰正好没有在实验室,他们帮导师联系生产厂家,关于一些材料的加工需要他们跑过去和厂家。于是,纪晓夫和纪晓明跑到实验室时,只有邹学明和罗峰的同学在那里。

一位邹学明和罗峰的同学冉君看到纪晓明和纪晓夫在实验室门口徘徊,好奇心驱使冉君问实验室门口的人。冉君说,“你好,我是冉君,这里是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实验室,请问你们找谁?”

纪晓夫和纪晓明非常开心,笑着说,“我们是找邹学明和罗峰的。请问他们在实验室吗?”

冉君看了看纪晓夫和纪晓明有点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他们去帮导师沟通工厂厂房加工中心了。现在,他们不在,你们有什么急事吗?我可以把工厂的电话给你们,让你们给他们打电话。我也可以将工厂地址告诉你们,我找一张纸,你们稍等,我写给你们。”

纪晓夫和纪晓明看着,这么热情的同学,心里非常感激,纪晓明立马说,“谢谢你,我们确实找他们有点事。麻烦你,把他们的工厂地址和联系方式告诉我一下。到时候,我们去找他们。”

冉君不好意思地说,“小意思,我是第一次见有人找邹学明。以前,邹学明只顾学习,不问其他事。我们以为他的交际圈就是我们这群同学,没想到你们也认识他。想到能帮到邹学明,我们心里都比较开心,谁让导师比较看重他,我们也想着因为你们的感激而让我们跟着沾导师的光。顺便说一下,邹学明好像已经被一所研究院录用了。而且,因为他的论文的特别性,让他在研究院的影响力比较高。邹学明还没到研究院报到,研究院已经开始传他的过人之处了。顺便经邹学明指导的罗峰论文也受到同一个录取研究院的重视,只不过罗峰和邹学明不在一个项目上。说到他们两人,我们研究院的同学都觉得以他们为傲。”

纪晓夫和纪晓明尴尬地一笑,他们不知道邹学明和罗峰的情况,更不知道邹学明就是学霸一样的存在,所以,心里忽然有点难为情。

冉君还想继续说说邹学明和罗峰的关系,以及邹学明在学校表现的情况,纪晓明有点难为情地打断了冉君说,“冉君同学,我们以前不知道邹学明这么优秀。邹学明和我们在一起时,邹学明同学表现的比较低调。我想,他们也是不想让自己的优秀成为别人拒绝与他亲近的理由。能不能麻烦冉君同学,写一下邹学明和罗峰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冉君有点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马上找纸和笔,你们要到实验室来吗?我们这里是小型的加工基地。这里有房间可以招待你们。你们要不坐到我们实验室里,等我写好联系方式,你们再出去。顺便,休息一下。你们跑到实验室一定比较累。”

纪晓明看了看纪晓夫说,“我们和她一起过去,顺便坐着等等邹学明和罗峰。说不定他们能很快回来。”

冉君笑着说,“也对,他们是到工厂里进行材料的精加工。我们实验室有些精度达不到要求,所以到外面工厂里去了。以前那个工厂是军工厂,现在对外开放与一些单位合作,加工一些材料。也就是来料加工,开始向民用生产转变。我们合作的工厂大部分都选择这类工厂。你也知道以前的军工厂加工能力非常强,加工精度是普通工厂不能比的。术业有专攻,我们也有不能加工的材料。平时,一些简单或者精度不高的成品,我们可以加工成型。你也知道,我们是实验室,有些经费不够买高精度设备。那么,有些高精度的加工要求,就要与工厂合作。这就是校厂合作。等将来,邹学明和罗峰的研究院也是与一些厂合作的。他们来图加工或者将设计方案表达出来,交给工厂加工。来来来,到我们实验室的办公室里来。”

冉君说着将纪晓明和纪晓夫领到了邹学明和罗峰他们研究生常用来整理资料的办公室,没有带他们到自己的加工基地的实验室内部去。冉君找了一个笔和一张纸,写下了邹学明和罗峰的工厂联系方式,并且打开了办公室的风扇,顺便说,“我们没那么讲究,没有热水可以让你们喝。你们先凉快一会儿。邹学明和罗峰早上去的工厂,你们等等,看他们是不是会回来。如果上午回不来,那么下午你们可以打电话给他们,或者直接到工厂里找他们。我也没什么能帮你们的。这里有一些报纸,是最近新闻。你们可以看一下。我先去做我的实验了。我的论文也在追赶中,还没有让导师看。”

冉君说着把实验室最近定的报纸交给纪晓明和纪晓夫,让他们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接着,冉君走出办公室,顺便帮纪晓明和纪晓夫关上门,离开了办公室,去了实验室的加工基地。

纪晓夫看着冉君离开,转头对纪晓明说,“哥,我们真的要等邹学明和罗峰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吗?如果上午他们不回来,我们怎么办?”

纪晓明笑着说,“我们可以等等,不过一上午。现在已经十一点了。只不过一个小时。没想到他们也看报纸,我一直以为像他们这种搞研究的学生是关起门来什么都不管,只顾自己的项目。结果,他们也定报纸看。虽然我已经看过最新的报纸了,但是我们可以聊聊最新的实事。你觉得最新的发展有什么趋势吗?”

纪晓夫无语地说,“哥,你还是让我看报纸。我还没有看过定的报纸。你知道我们专业看似有才华,其实比较穷。所谓穷秀才就是说得我们。我突然觉得人和人是不能对比的。看着不关心实事的人,却有大把的实事资料。而我们则是守着旧文学一直在研究。有时候,我觉得资源是公平的,有时候也觉得不公平。比如,他们工科最容易入党,而我们则是入党激烈。虽然都是一样的名额,但是侧重点不同,发展的仕途不同。再比如,我们想到工厂里参观,需要走关系。而他们专业对口,直接走绿色通道。是不是比较不公平?”

纪晓明看着纪晓夫从自己手上夺走报纸,笑着说,“没有什么不公平。有时候,你可以发出的声音,他们不一定能发出。更重要的是赛道不同。工科类的学生走向是工资,技术等等。他们只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就好。哪里像文科生,入党走的是仕途。而他们只要技术能让人认可就好,至于职位竞争是许多人不太热衷的事。”

纪晓夫翻着报纸,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纪晓夫仿佛想到了什么,又接着问,“像他们这种学生有什么认为重要的吗?比如家庭?他们是不是要找一个同一行业彼此了解的人呢?那么,哥,你的妹夫人选就有点危险了。那个冉君就不错,她对邹学明的态度是比较好的。”

纪晓明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是怎么想的。不能有好感的人都是喜欢,或者注定在一起的。有些人不喜欢同行,这也难说。我觉得邹学明和罗峰不是那种认准了同行的人。你也别觉得自己推销不出去。家庭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绝对的事。现在,你还是看报纸,多学学别人怎么写文章。趁这个机会,你多了解一下你的同行。到时候,你的文章别被编辑退稿或者要求重写就好。”

纪晓夫听了纪晓明的话,闭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