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来面试的。”一个实习生模样的眼镜男敲开办公室门后,满脸堆笑的向办公桌后的中年男人介绍到。桌子后的陈与臻打字间隙抬头看了眼面前的面试者,点了头说句先坐着,我忙完这个事。两分钟后,他拿起眼镜男放在桌子上的简历,漫不经心的扫视着。
“林晓,经济学本科毕业,不错呀,还是所985院校。”
林晓给出礼貌性微笑。
“之前在私募基金公司,做金融多赚钱啊,怎么想到应聘我们单位?”
“原本打算离职后专心准备出国读研,可惜目标院校今年招生满了,自己也不能再等待一年时间,所以就投递了简历。”
办公桌后的中年男人审视了一下面前的应聘者,确实有几分留学生气质。干净清爽的齐肩短发,向一旁偏分,露出耳朵一侧的头发轻拢在耳后。驼色的大衣下,一身黑色的套裙。着装的干练,有效中和了脸上的少女气,使整个人身上透露出一份知性。不过在这份知性下,隐约能感受到对方的傲气。陈与臻想到刚进门时的那一瞥,应该也有身高的缘故,这丫头得有一米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双眉眼,灵动又童真,一副没受过欺负的样子,跟自己当年在外留学时见到的学生别无二致。他再次低头看看简历,工作经验四年,已经26岁了。不过单看这脸,就是一20岁的女大学生。
“之前电话里也沟通过,这份工作和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有较大不同,主要还是运营为主,比较细碎,需要细致和认真,挑战性不大。加上企业的性质,整体节奏相对之前不会那么快,不担心屈才了?”
又到了做抉择的关口。林晓对这份工作是一百个抗拒。有悖职业规划不说,还跨行了。司慧的话再次出现在脑海:“姐妹,年底了,一定要带薪过年啊”,这还真是个大事,再不带薪休公假,怕是又要一百次自我否定了。躲在屋里没有社交自己攻击自己的感觉真难受。谁的人生不走些弯路呢,重要的是自我秩序、状态的恢复。
“没问题”,林晓回复到。
“行吧,明天早上八点来报道,找运营部门负责人郭雨恬。”
两天前林晓从州海回到了北城。次日一早便被电话铃声吵醒,电话便是陈与臻打来的,说从邮箱看到了应聘简历,简单聊一下。在一番自我介绍后,电话另一端说,“您的工作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大材小用了,我们双方都再考虑下吧。”林晓扔开手机,躺在床上思绪翻飞。她的目标从找到蹦一蹦才能够的着的工作,到一份行业内的就行,再到是份工作就可以。北城这个地方,高校林立,人才济济,十个人中间八个研究生还有两个是博士。这样的环境自己确实没有竞争力。到了北城林晓才明白,金融行业中最普通不过的岗位,都要权衡家庭背景和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能力出色的本科生被一个平平无奇的本地二代完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另一件事则是,再完美的规划在现实面前,都稚嫩的吹弹可破。
好的状态才能吸引来好的事物。一顺百顺,一波三折,就是这个道理。最讨厌鸡汤文学的林晓,现在是煲鸡汤专业户了。面试回来恰巧碰上通勤晚高峰,林晓大脑中又回想起朋友们的规劝,再次对自己进行心理安抚。不合适的开始也是开始,得动起来,让能量流转起来。环顾车厢里疲倦的年轻人,林晓不自觉揣测起他们背后的故事。所有人都沉默的翻看手机,每到一站,拥挤的人群像庞大又灵敏的鱼群一样,蜂拥而出,蜂拥而入。追梦的人啊,在这一刻,都好像燃尽了激情,蜕成疲累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