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诸位将军,本世子的计划如何?叶凌再厉害也只是一介匹夫,纵然有些许谋略,本世子料他也看不出破绽。”

“一石二鸟,将叶凌生擒活捉,既能打击守城官军士气,又能提升我军军心,大战将起,生擒敌军一员猛将,不但会让父王高兴不已,更能震慑城中守军,令他们无心和我军交战。”

蒋顺才看似询问众人意见,句句都在夸赞他的计谋高明。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

乍听上去,蒋顺才计划确实有可取之处。

军前斗将是常有的事情。

叶凌又以武艺出众闻名三军。

听闻城外敌军叫阵,并且为首之人还是蒋耀祖的大公子蒋顺才。

换作他们是叶凌,也一定会拍马迎战。

可是……

几名心腹将领偷偷望着杨达。

真要让蒋顺才的计谋得逞,杨达的处境只怕会更加艰难。

“神威将军,你说呢?”

蒋顺才始终没有等来众人的一致称赞,神色冷漠地看向杨达。

父王真是老糊涂了,不但热情收留成了丧家之犬的杨达。

还对他委以重任,敕封他为领军大将,神威将军。

进而导致的叛军内部只知有杨达这么一个二首领。

不知蒋顺才这位未来的世子。

才是真正的二号人物。

几次劝说蒋耀祖收回兵权,将这些兵马交给自己指挥。

可惜,父王根本听不进去。

说什么千金之躯不坐垂堂。

还说杨达统领过一千多名山贼,行军打仗方面颇有可取之处。

收留这个丧家之犬。

不但能让杨达死心塌地给蒋家卖命。

还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让叛军中的各路头领看到,蒋耀祖既有容人之量,更有用人之明。

蒋顺才可不管所谓的容人和用人。

知道大权必须掌握在蒋家手里。

或者说。

叛军的二把手,必须是他这位王世子!

“世子的计划自然是妙不可言,不过两军交战,阵前斗将绝非儿戏,世子是千金之躯,容不得任何的闪失,要不……要不上奏大王,请大王定夺如何?”

都是千年的狐狸,蒋顺才雕虫小技岂能瞒得过老狐狸杨达。

人前显能而已。

计划拙劣,成功概率却挺高。

“这么点小事不用麻烦父王定夺,神威将军是一军主帅,难道连这么点小事都不能做主?又或者说,神威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愿接受本世子的好意?”

蒋顺才咄咄逼人。

不答应,等于侧面承认他和官军有所勾结。

若是答应了。

呵呵呵!

凭借生擒守军猛将的功劳,叛军当中谁还敢说他蒋顺才不懂兵事。

届时。

蒋顺才再次提出夺杨达的兵权,父王焉能不应。

“神威将军,听闻你的义子杨彪死于官军之手,杀他的官军将领,还想就是这个叶凌吧?如果消息是真的,本世子设计擒拿叶凌,可就不是一箭双雕,而是三雕,替你义子杨彪报仇雪恨。”

蒋顺才冷笑问道:“于公于私,神威将军都应该配合本世子才是,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哪怕杨彪只是你的义子,此仇同样非报不可。”

“不然,只怕会寒了部下的心啊。”

一番话气得杨达火冒三丈。

好一个蒋顺才。

嘴皮功夫当真不简单。

几句话就将大道理拉到他这边。

杨达但凡敢说一个不,马上就会被蒋顺才扣上无数的罪名。

“谨遵世子命令。”

杨达单膝跪地,带着屈辱接受蒋顺才的安排。

“明日带领五千名精锐杀向南门,众将随本世子计擒叶凌!”

眼见计划得逞,蒋顺才心情无比舒畅。

行动在即,今晚索性留在杨达的营帐休息。

只等明天开战擒拿猛将叶凌,为叛军和父王立下盖世之功。

话分两头。

叛军大营忙着调兵准备明天行动,武安府内布政使衙门同样灯火通明。

得知叶凌所部几乎全歼叛军斥候,自身未损一兵一卒。

丁隆既高兴又有些惆怅。

此等猛将,本该有更大的用处。

用他当诱饵吸引杨达的怒火,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呢?

无奈,城内兵多将少。

战力卑微。

叶凌和杨达有杀子之仇,属实是最佳的诱敌人选。

只要叶凌还活着,杨达率领的叛军一定会持续猛攻南门。

这么一来。

另外三门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程都统,赏银送过去了吗?”

不多时,都统程怀远出现在眼前。

“回大人,一千两赏银已经送到叶凌军中,我观叶凌兵马严整,士兵士气高涨,所部兵马的战力与唐林率领的三千守军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

“还请大人三思。”

程怀远话里有话地将叶凌所部和唐林所部进行对比。

具备一定天时地利的情况下。

叶凌的四百兵马,都有可能全歼唐林的三千官军。

与其将他们当成炮灰葬送。

不如划归丁隆直接指挥。

倘若城破。

这批精兵将是掩护文武官员逃生的重要助力。

嘴上说与武安府共存亡。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又有几人能够殉城死战呢?

“程都统莫要再说了,此事……此事,容我细细思量一番。”

丁隆面色苦闷。

他何尝不想跑,问题是没那么多银子疏通关系。

城里地皮早就被魏文常刮得干干净净。

应了那句话。

天高三尺,地薄七分。

见状,程怀远未再多说。

继续思量着如何找一条后路。

叶凌没来之前,失败气氛就已经笼罩了全城。

今天纵有小胜,也对大局于事无补。

叛军声势浩大,又有大批善于掘地,熬制硝石的矿工为主力。

守军士气低迷,军心涣散。

一旦全面攻城,除非朝廷派遣大批精锐增援。

不然。

武安府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次日下午。

叶凌召集手下班底,召开了内容相同的秘密议事。

城破以后。

如何名正言顺地退出战场。

叶凌是人不是神。

统子更不是无所不能玉皇大帝。

经过几日的观察,叶凌心知这场战斗必将以失败而落幕。

提前商议撤军办法。

他可没兴趣和武安府共存亡,更没兴趣带着四百精锐给大夏王朝尽忠。

“不好了,叶兄,天大的祸事来了。”

会议还未正式开始,唐林和多名校尉屁滚尿流地冲进营帐。

城外出现大量叛军,人数起码有几千。

远远望去,似乎都是叛军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