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刷短视频引领古人大革命 > 第18章 金屋藏娇的由来
换源:


       【刘彻出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他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王娡。】

【尽管刘彻从小聪慧过人,但他并不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九个哥哥,其中包括当时的太子刘荣。】

【然而刘彻的命运,因其母亲王娡和姑姑馆陶公主刘嫖的政治操作,而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刘嫖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联姻,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他原本打算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但因与太子生母栗姬关系紧张,刘嫖最终转向王娡,想要促成刘彻与陈阿娇的婚事。】

【而此时的刘彻才只有五岁,但情商非常高。】

【当即对陈阿娇许诺,日后要给陈阿娇盖漂亮房子,并把陈阿娇娶回家,这也就是金屋藏娇成语的由来。】

【这句承诺不仅赢得了姑姑的欢心,还为他日后的太子之位奠定了基础。】

弹幕飞出: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第十子,其母王娡最初仅为美人。”

“尽管他聪慧早熟,但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太子刘荣(景帝长子,栗姬所生),刘彻仅为封地胶东王。”

“馆陶长公主刘嫖(景帝胞姐)凭借窦太后宠爱及频繁为景帝进献美人的特殊影响力,长期干预宫廷政治。”

“为延续家族权势,她计划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实现“帝后联姻。”

“关键转折:栗姬因嫉妒刘嫖进献美人,断然拒绝联姻,甚至公开羞辱刘嫖。此举激化矛盾,导致刘嫖转向扶持其他皇子。”

“王娡敏锐察觉刘嫖与栗姬决裂,主动示好并承诺让儿子刘彻娶陈阿娇。刘嫖遂与王娡结成利益同盟,共同策划易储。”

“时年约五岁的刘彻在刘嫖试探性询问时,宣称“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此回应深得刘嫖欢心,成为双方盟约的象征。”

“刘嫖持续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善妒骄横”,并散布“栗姬诅咒宠妃”的谣言;同时极力赞誉王娡母子贤德。”

“公元前150年,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王娡晋封皇后,陈阿娇定为太子妃。”

大汉位面。

刘彻看着这些内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

他轻笑道:“这些记载倒也属实,当年朕不过五岁孩童,却也知姑姑之意,那金屋藏娇之诺,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若不是姑姑与母妃联手,朕这皇位怕是难坐得稳。”

“栗姬那妇人,心胸狭隘,若太子刘荣继位,我大汉怕难有今日之盛景。”

“朕能得此皇位,实乃天时地利人和。”

“陈阿娇虽与朕有金屋之约,但后来她行事乖张,朕亦不能容她。”

“如今想来,那些过往皆是朕成就大业的铺垫,朕也不后悔当初所言所行,唯有带领我大汉走向昌盛,才不负这天下苍生啊。”

说罢,他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

【公元前一五零年,刘彻被立为太子,三年后登基为帝,年仅十六岁。】

【然而,尽管年轻的刘彻才华横溢,他的早期统治却并不轻松。】

【太皇太后窦漪房掌握实权,崇尚黄老思想,抑制了刘彻推行儒家学说的愿望。】

【这使得刘彻在登基初期,不得不小心行事,表面上顺从,暗地里积蓄力量。】

【公元前一三八年,随着窦太后的去世,刘彻终于迎来了独立施政的机会。】

【他立即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推恩令。】

【这一法令规定,诸侯王的封地要分封给多个儿子,导致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此外,刘彻还借此打击豪强势力,巩固了皇权。】

弹幕飞出:

“公元前150年,刘彻因“金屋藏娇”的政治联盟被立为太子,三年后以16岁之龄即位,但实际权力由太皇太后窦漪房掌控。”

“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压制刘彻推行的儒家改革(如罢免儒臣赵绾、王臧)。”

“刘彻表面顺从,暗中培植势力:于终南山训练“期门军”(卫青等将领来源),并派孔仅经营盐铁以积蓄财力。”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立即推行集权措施:废除黄老治国,立明堂、改历法,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启用卫青、主父偃等寒门近臣。”

“推恩令阳谋本质:利用宗法伦理要求诸侯将封地分给所有子弟,使诸侯国“不削而自弱。”

“齐国被拆分为7侯国,楚国拆为5侯国,中央直辖郡县从15个增至80余个。”

“推行“酎金夺爵”以黄金成色不足为由废除106个侯国。”

“设立13州刺史,严密监控豪强与诸侯,如发现燕王刘定国淫乱罪证并迫其自杀。”

“诸侯势力彻底瓦解,为北击匈奴提供稳定的后方。”

“推恩令被后世称为“史上最强分家令”但因需强有力中央权威支撑,魏晋后王朝难以效仿。”

“外儒内法”治国模式自此定型,影响兔子两千年。”

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着这些内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自得。

“朕初登皇位时,窦太后权倾朝野,朕确实处处受限,推行新政难如登天,只能隐忍不发。”

“但朕心中之志从未动摇,朕要的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大汉!”

他微微握紧拳头,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待窦太后离世,朕便再无顾忌。推恩令一出,诸侯王势力土崩瓦解,那些妄图割据一方的家伙再也翻不起风浪。”

“打击豪强亦是必要之举,只有皇权稳固,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大汉才能长治久安。”

“朕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这万里河山,为了我大汉的千秋万代!”

刘彻目光坚定,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汉的繁荣昌盛。

【在对外政策上,刘彻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尤其是在与匈奴的战事中,他决心改变汉朝自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汉武帝认为,仅靠和亲并不能真正解决匈奴问题,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