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北疆猛卒 > 第25章 将印?不,古代公章!
换源:


       “那你是怎么想的?朝廷授予的将号你还打算接受吗?”谢林问道。

“接受!为什么不接受?”王渊轻笑。

他扬了扬手里的信纸道:“这上面可是写了,授予我父龙骧将军的封号,同时领兖州刺史,假节;这可是军政一把抓了,在兖州地界上,我父亲代表的就是朝廷正统。”

“同时我也被授予了讨虏将军的封号,对了,这上面还有谢兄你的名字,谢林,封广武将军,有将军封号在手,谢兄你完全可以自领一军,给你,你不要吗?”

“什么是大义?”

“这便是大义!”王渊语气坚定。

谢林苦笑一声,他发现少帅当真是变了不少。

若说之前有点过于‘单纯’,那现在实在是有点精明市侩了。

可谢林转念一想,这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乱世之中,过于单纯的人可是活不长久的。

以前那是有王延昌庇佑。

现如今他却成了那个需要扛起大梁的存在。

“那少帅现在有何打算,这封号你准备接下倒是没有问题,可老帅的死讯是否也该上报……”

“这个不急。”王渊摆摆手:“向南传递一次讯息不易,不能把宝贵的传讯力量用在单独汇报一件事上,你看着上面的落款时间。

从南方传递消息回来就用了三个多月,比南下时还要久,这一来一回半年多时间就过去了。”

“如果钉大点事就要向南传讯通禀,那我们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况且这次信使归来,不仅带回了家书、任令,还有我们几个将军封号的印信,这是你的,还有这个,你给柳幢主带过去……”

王渊扒拉了一下从信使怀里掏出的包裹,从中寻摸出几个印信。

这些印信的体积都不大,等若核桃般大小。

王渊父亲的‘龙骧将军章’,王渊的‘讨虏将军章’以及谢林的‘广武将军章’和柳浩的‘厉武将军章’。

其实除了这四方将印外,还有一个‘宣武将军章’,这个将印在任命中提到,是给王渊的叔父王延文的。

可王渊这个叔父战死的比他父亲还要早些。

这下子将印直接空出来两方。

王渊除了拿给谢林的两个将印外,其余三枚将印直接都揽入了自己怀中。

不仅如此,还有一方归属于‘兖州刺史’的印信。

手持这两方印信,就具备了合法性。

这在江南朝廷里也是有记录可查的。

除非南方得到王延昌确切的死讯,不然是不会把给王延昌的任令撤销的。

“这……好吧。”谢林捧着王渊递过来的两个将印,无语的看着王渊将其余将印揽入怀中的动作。

他不难从王渊方才的言语中判断出一些东西。

挂羊头卖狗肉,挟大义壮己之威。

虽然现在王延昌已经战死,可到手的印信却做不得假。

并且将印上可没有刻王延昌的名字,直接就是一方‘龙骧将军章’。

将印属于古代公章一类,彪炳的是权力。

具有制式、官方性,是官印,代表的是这个职位的权力,所以上面根本没有任何私人标识。

这意味着,王渊虽然受封的是‘讨虏将军’。

可他却能任意使用‘龙骧将军章’,以及‘兖州刺史印’。

收下两方将印的谢林站在王渊面前却没有离开,反倒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王渊皱眉:“你还有什么事吗?”

“倒是没有什么事,就是……我想问问少帅,对于这桩婚事到底持什么想法?”谢林微微有点扭捏。

“我不是说了吗?贵门季略公看重的是我父亲在北地扎根抗击胡虏的势力,现在咱们兴汉军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用我多说,你觉得我可有资格脚踏两只船?”

王渊一句‘脚踏两只船’让谢林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但他细细一品就明白了其中意味。

两只‘船’说的可不正是卫氏女和谢氏女吗?

谢林莞尔一笑:“少帅,踩不踩两只船的我不知道,我需要得提醒你,谢家嫡女不可能为妾室!季略公丢不起那个人。”

王渊无奈摊手:“我也没想娶谢氏贵女为妾啊,我几斤几两,如何能入得季略公的眼?这件事休要……”

谢林笃定打断王渊的话:“季略公的家书回信你可能没看全,上面说了,我谢氏嫁女,陪嫁自然不能寒碜了,考虑到亲家公人在北地,正是紧缺粮帛甲胄兵刃的时候……”

“额,怎么说?”王渊眼巴巴的看着谢林问道。

“陪嫁粮两千石,甲胄三百、环首刀一千柄,弓三百,箭矢无算。”谢林面无表情的吐露出几个数字。

王渊眨巴了下眼睛,眼巴巴问:“就这?没了?”

谢林:……

如果谢林知道那句话,一定会无比赞同: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有会被笑到。

谢林无语片刻后,没好气道:“就这?就这?你知不知道两千石粮食够你吃多久?甲胄三百副,可不是皮甲,清一色的鱼鳞甲你知道吗?朝廷官造专供前线使用的环首刀,可比北地这些劣质的刀兵强多了!”

“东西呢?”王渊自然伸手。

谢林顿时像是被扼住了喉咙一般,戛然而止。

他面上一僵,幽幽道:“东西……东西自然在江南,上面不是说了吗,是陪嫁,等你在江南完婚,自然能把东西带回来了。”

“合着就是逗小孩玩的空头许诺,你是当真了?谢兄啊,不应该啊,你不应该是这个水准啊?

怎么,事涉谢家,你骄傲了?把许诺当成实物了?

现在没办法运来的东西,就算是两万石,两百万石,那也是个屁!

都还不如我从鲜卑人手里缴获来的战马!”王渊冷哼一声。

王渊跟谢林讨论着有关于信使身上带回的消息,那厢卫昱也处理完了有关于叛乱者入罪营的相关事宜。

最终只余下几个特例交由王渊处理。

“少帅,这几人都是您带回来的出征将士的家眷,他们也卷入了此次叛乱中,不知该如何落罪?”

面对卫昱的问询,王渊只反问了一句:“叛乱和出卖行军的事情与军卒相关吗?他们知情否?”

“如果知情,家眷并其人,一起编入罪营,若不知情,就讲清缘由,恕他们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