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叶城哥哥,妾身知道了。”
做完这件事,叶城不急着回去,便看向了周围,“分田进行的如何?”
“一切顺利,再有三日,我们带来的人,就都有耕田了。”
“江城周边的五条河渠和官道,也都开始修建了,叶城哥哥,用不了多久,这江州,便会成为一个人间乐园。”
叶城满意的点点头,“甚好,安晴,一切,交由你来做就是了。”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水渠修成了,官道修好了,政令统一了。
整个江州都焕然一新了,民众的脸上,也都有了笑模样。
先皇时期的繁华景象,在消失了五年之后,再度出现在了江城。
与此同时,京城,安晴看着有一封送到京城的捷报。
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叶城哥哥,这么厉害的吗?竟然又打赢了张继的叛军?”
这已经是这个月里的第五封奏捷的塘报了。
“陛下,臣也觉得,这战报甚是可疑。”
“叶城带的如果是他昔日的精锐的话,那他打赢情有可原,可他此行带的是十万刚刚由难民编组而成的新军啊。”
“而且,去的时候,还把这些难民的家眷全都带上了。”
“在如此情形之下,叶国公接连奏凯可就不合理了。”
“而且,他的对手可是江州镇抚将军张继,若是臣所忆不错的话,那厮手下,都是精锐的江州军吧?”
安晴点了点头,“正是,所以,朕怀疑叶城哥哥这是在写信蒙骗于朕。”
“他带的军队里,真正的可战之兵只有他亲自调教的两万御林军。”
“两万打十几万,还能这么赢?这太反常了,朕粗略的算了一下,截止今日,被叶城剿灭的江州叛军,已达四万人,被俘将领也有了是私人,而缴获的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按照叶城的说法,没有枪没有箭,叛军给他造,没有粮没有草,叛军给他送。”
“一切都太顺利了,朕也是知兵的,这些报捷的塘报,可能没有一封是真的。”
“陛下,若是如此,那我等?”
“派个信得过的人,当监军,去监视叶城那厮的所作所为。”
“是!”
“是!”萧天急忙应声。
“还有……大将军,若是御林军想要去江州,任由他们去,这帮人已经被叶城收买,留在京城毫无用处。”
“臣遵旨!”安
此时,江州,大将军府内。
安宁正在伏案疾书,毛笔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她面前摊开着一卷江州田亩粗略划分图,而这图的旁边,则是今日送来的账册与工役数目清单。
这些,都是她需要处理的事务。
“做这些事,可真累啊,我不明白,皇姐她要这个皇位干什么?就为了让自己早一天被累死吗?”
正说着,叶城缓缓推门而入,“若是安晴真的由你一般辛苦,大周也不会是这般田地。”
安宁抬头,见是叶城,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叶城哥哥,你怎么来了?”
叶城将一碗熬制好的肉粥放在了安晴的面前,“母亲为你我熬的肉粥,我那碗已经吃了。”
“这不?我来把剩下的这一碗给你送来。”
“婆婆熬的粥啊?那我确实得喝,不过……现在不行。”
“为何?”
“叶城哥哥,我正在写新的新政十策,等写完了便喝。”
“等你写完,关筷子都插不进粥碗里了,先喝吧。”
“叶城哥哥,别闹……”
安宁话音刚落,就被叶城抱了起来。
“先吃饭,你中午的膳食还在桌边原封不动,晚饭再不吃,身体顶得住,脑子也跟不上,岂能思虑出好的政策?”
“叶城哥哥……你呀。好好好,我喝粥就是。”
安宁无奈的拿起汤匙,开始进食。
“叶城哥哥,你说,我们真的能赢吗?”
叶城笑着点了点头,“自然可以,安晴龙气已尽,皇天不佑,她又如何能赢?”
“民心所向,天命所归,我们为什么赢不了?”
安宁静静的看着叶城,片刻之后笑着点了点头,“叶城哥哥,不管输赢,我都陪你到走到最后。”
“嗯。”
就在这时,敲门声不合时宜的响起。
叶城不耐烦的看了一眼门外的方向,“吃个饭都不让人消停啊。”
“叶城哥哥,你还是快去看看,有什么事吧。”
叶城点了点头,出了门,见来人是张继。
“张继?怎么了?有什么事?”
“大哥,方才王月转来了京城发来的圣旨。”
“哦?”
“圣旨上说,陛下派了监军,不日便到江州,监督你平叛。”张继神色凝重地说道。
叶城眉头微皱,随即冷笑一声:“监军?安晴终于坐不住了?”
“是啊,大哥,这次来的,是萧天的亲信,名叫陈云,据说轻功极高,擅长刺探,相反,此人对谋略一窍不通……”
说到这里,张继压低了声音继续道,“这个陈云恐怕,是来查你虚实的。”
叶城负手而立,目光望向大将军府外。
“监军是吗?我们如今准备的如何了?”
张继想到江州城内外的生机勃勃的,点了点头,“大哥,我觉得咱们准备的差不多了。”
“那就是,还没有必胜的把握是吗?我们,得控制住这个监军。”
说到这里,安宁也走了出来,“叶城哥哥,这监军想来在萧天手下过得并不如意,否则不会被安排这么危险的差事。”
“依我看,我们可以尝试招降这个监军。”
叶城点了点头,“有道理,安宁,那就这么准备吧,等一切暴露了之后,再说。”
“叶城哥哥,你的意思是?”
“我等,要前往江州府城外的梁山扎营,若是能糊弄过去,那自然是极好的,若是糊弄不过去,就按照你说的做。”
“全听叶城哥哥你的。”
三日后,江州府城,梁山大营。
监军陈云,远远的便见山上旌旗猎猎,刀枪如林,杀气腾腾!
而叶城率领王月赵玉与新军提拔上来的十名将军,在辕门外列队,迎接他这位监军大人。
陈云见状,急忙下马,上前拱手,“国公,末将陈云,奉陛下之命,前来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