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顶级东方文物修复大师的集体“半隐退”与行踪成谜,如同又一片阴云,笼罩在“涅槃”行动的诡异谜团之上,让张碧兰心中的不安愈发浓烈。敌人所图,绝非寻常,其准备之周密、渗透之深远,远超想象。风暴仍在酝酿,且可能从意想不到的方向袭来。
然而,就在这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疑云重重的压抑时刻,北角别墅内,却悄然发生着一件温暖而坚韧的小事,为这冰冷的商战与阴谋注入了一丝慰藉人心的力量。
病榻之上,张儒林的病情虽未恶化,却依旧缠绵病榻,言语不清,行动艰难。廖静徽日夜守护,悉心照料。或许是久病之中对故土与往昔的思念愈发深沉,又或是潜意识里不甘就此沉沦,张儒林在精神稍好的时候,竟用他那只尚能轻微活动的左手,颤抖着,开始在一叠旧稿纸上,艰难地书写起来。
起初,廖静徽以为他只是随意涂画,排遣寂寥。但渐渐她发现,丈夫写的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条条、一款款关于茶叶品类、冲泡技艺、尤其是宁波本地茶俗与香江茶楼文化对比的札记。字迹歪斜扭曲,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他是在用残存的气力与意志,整理他毕生所嗜、所研的茶道心得!
廖静徽心中酸楚又感动,悄悄将此事告诉了张碧兰。
张碧兰闻讯,立刻赶到父亲床前。看着父亲专注而吃力书写的侧影,看着他笔下那些虽不工整却凝聚着数十年阅历与深情的文字,她的眼眶微微发热。父亲这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试图留下些什么。
“阿爹”她轻声唤道。
张儒林抬起头,看到女儿,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嘴角努力地想扯出一个笑容,喉咙里发出含糊的音节,手指轻轻点着稿纸。
张碧兰握住父亲微凉的手,用力点头:“阿爹,我明白。您慢慢写,不着急。您想写的,一定是极好的东西。”
她转身对廖静徽道:“阿娘,找最好的裱糊师傅,把这些稿纸一页页精心衬裱好,方便阿爹翻阅和书写。再请一位可靠的书记员(从碧兰书局调派),每日定时过来,听阿爹口述,帮他誊录整理。”
命令下达。此后数月,张儒林的病榻成了他特殊的书房。在书记员的帮助下,他以惊人的毅力,断断续续地将毕生积累的茶叶知识、品鉴心得、尤其是对故乡宁波“雪窦山云雾茶”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以及早年穿梭港甬两地所见茶事茶俗的变迁,一一口述记录下来。
张碧兰虽忙于应对各方危机,却每日必抽空来看望父亲,听他讲述点滴,时而提出建议,将一些现代商业视角融入其中。父女二人,在这特殊的“合作”中,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默契。
终于,一部凝聚着两代人心血、名为《香江茶典》的书稿,艰难地完成了。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各类茶叶的品鉴、冲泡、储藏之法,更深情追溯了宁波茶文化尤其是雪窦山云雾茶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韵味,并巧妙分析了其在香港乃至南洋市场的潜在价值。
书稿完成当日,张儒林精神仿佛好了许多,看着那叠厚厚的誊清稿,眼中满是欣慰。
张碧兰捧着书稿,对父亲郑重道:“阿爹,您的心血,绝不会被埋没。”
她回到碧兰大厦,立刻召来宋启寰和小林。
“立刻联系印刷厂,用最好的纸张和油墨,将《香江茶典》精印一千册。设计要古朴典雅,体现茶文化韵味。”张碧兰指示道,“其中一百册,加厚硬壳封面,烫金字体,作为礼品珍藏版。”
“印发之后?”宋启寰问。
“五百册,”张碧兰目光深远,“通过宁波同乡会和‘渔阳’先生的渠道,秘密送往宁波,分发给当地的茶农、茶商、文化馆和图书馆。特别是雪窦山区的茶农,务必送到他们手中。”
“另外四百册,”她继续道,“在碧兰文物馆、碧兰书局、以及我们旗下的茶餐厅、百货公司精品部公开陈列售卖,售价定高些,凸显其文化价值和收藏意义。”
“小姐,这是要”小林若有所思。
“《香江茶典》不仅是阿爹的心血,更是一颗种子。”张碧兰解释道,“宁波雪窦山云雾茶,品质上乘,历史悠久,但如今名气不显,产销困顿。我们将茶典送回去,就是要重新唤醒当地人对自家珍宝的认知与自豪感,为他们提供科学的种植、制作、品鉴参考,更重要的是”
她眼中闪烁着商业的光芒:“以这本茶典为媒介和信任背书,通过同乡会,秘密接洽宁波几家最有潜力的老字号茶厂和合作社,以‘碧兰鉴藏’的名义,投资入股,提供资金和改进工艺的设备,帮助他们复兴‘雪窦山云雾’品牌!按照茶典中的标准,统一品控,设计高端包装,然后通过我们的百货和外贸渠道,引入香港及南洋市场!”
文化输出反哺产业振兴!用一本书,撬动一个故乡的特色产业!
宋启寰眼中露出钦佩之色:“一举多得!既完成了伯父的心愿,传播了文化,又扶持了故乡经济,还为我们的商业版图增添了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妙极!”
命令迅速执行。精装的《香江茶典》被精心包裹,通过秘密渠道,一箱箱运往宁波。据“渔阳”先生后续反馈,茶典在宁波当地,尤其是茶乡引起了巨大轰动,茶农茶商如获至宝,对张家父女的情怀与远见感激不已。合作谈判也顺利开启。
数月后,第一批按照新标准精心制作的“雪窦山云雾”新茶,通过碧兰集团的渠道,悄然摆上了香港碧兰百货的精品柜台和高端酒楼的茶桌。其独特的兰花香韵和深厚文化故事,很快吸引了众多品味人士和怀旧乡贤的关注,销量与口碑节节攀升。
一件源于病榻的暖心小事,最终成就了一段文化传承与商业成功的佳话,也为碧兰集团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品牌美誉度。
然而,就在张碧兰为父亲的心愿得以实现而稍感欣慰,并期待着“雪窦山云雾”茶未来能带来更多收益时,小林律师带着一份刚从特殊渠道解码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密电,匆匆走进了办公室。
他的脸色极其古怪,混合着难以置信与深深的困惑。
“小姐,宋律师,”小林的声音有些干涩,“刚收到‘渔阳’先生转来的一条极其诡异的消息是关于我们送去宁波的那批《香江茶典》的”
“茶典怎么了?”张碧兰蹙眉。
“消息说”小林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宁波那边有人在翻阅茶典时无意中发现在书中关于唐代茶器鉴赏的某一页的空白处似乎用某种特殊的隐形墨水写着几行极其古怪的符号和数字像是某种密码或坐标”
“什么?!”张碧兰和宋启寰同时愕然!
“更奇怪的是”小林继续道,脸上惊容更甚,“当地有人尝试用老一辈传下的一种古老药水显影那字迹竟然真的显现出来了!但没人看得懂那是什么‘渔阳’先生已将显影后的字迹图样传了过来”
他递过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复印件。
张碧兰接过照片,只看了一眼,浑身猛地一僵!瞳孔骤然收缩!
那照片上显现出的符号她竟然觉得无比眼熟!那扭曲的线条、那独特的结构分明与她手腕胎记的空间里那尊佛骨舍利上偶尔流转的那些极细微、极古老的暗金色纹路有着惊人的神似之处!!!
这怎么可能?!
父亲病中写就的茶典里怎么会隐藏着与神秘空间相关的古老密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