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钓船无限成长,全球钓鱼佬前来朝圣 > 第22章 澈神立规!谁赞成,谁反对?
换源:


       在所有村民半信半疑的注视下,江澈的拇指,在那条编辑好的信息上,轻轻一点。

发送!

几乎是同一时间,那个汇聚了岩台市最核心钓鱼佬的近五百人VIP大群,手机齐刷刷的“叮咚”一响。

一条由群主“澈神”亲自发出的群公告,弹了出来。

【天水号群公告】

【各位钓友,为维护天水村垂,创造和谐有序的垂钓环境,经与天水村村委会友好协商,现发布《天水村垂钓文明行为准则V1.0(试行)》,请全体钓友共同遵守。】

【一、严禁在码头及村内所有公共区域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尤其是在夜间十点至次日清晨六点之间。】

【二、所有垂钓期间产生的个人垃圾,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包装、渔具耗材、烟头等,必须自行打包带走,或投入码头指定的垃圾桶内。】

【三、以上两条,为天水村垂钓“铁律”。】

【即日起,将由本人及天水村村民共同监督。】

【凡有违反者,一经发现,永久取消其在天水号及天水村全境的垂钓资格,并移除出所有相关钓友群。】

【望周知。】

【——江澈】

……

公告不长。

措辞也很平淡。

但最后那句惩罚,却如同九天落下的神罚之锤,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千钧之力。

永久取消资格!

移除所有群聊!

这对于已经将天水村视为“耶路撒冷”的钓鱼佬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被从神圣的殿堂里驱逐了!

意味着你将被打上“异端”的烙印,被所有信徒所唾弃!

意味着从此以后,几十上百斤的巨物传说,都将与你无关!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群里,那平日里24小时不间断刷屏的聊天记录,在这一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足足十秒钟,没有任何人说话。

所有看到这条公告的人,都在反复阅读,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那个冷酷无情的惩罚。

终于。

第一个打破沉默的是王陆山。

他几乎是秒回,一连串的消息如同机关枪般喷射而出。

王陆山:“拥护澈神!坚决拥护!”

王陆山:“说得太对了!没规矩不成方圆!”

王陆山:“妈的,咱们是来朝圣的,是来挑战巨物的!不是来当野人搞破坏的!”

王陆山:“我把话放这儿,谁要是敢砸澈神的场子,坏了咱们天水村的风水,我王陆山第一个不答应!”

他的话,像是一颗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引爆了整个钓友群。

刘健:“王哥说得对! 1!没素质的就不配来天水号!”

耗子:“支持澈神!早就看那些乱扔垃圾的不顺眼了,搞得跟猪窝一样,怎么出巨物?”

“说得好!澈神英明!早就该这么管了!”

“我昨天就看见一个哥们,泡面汤直接倒海里,我当时就想抽他!”

“支持!双手双脚支持!谁要是不遵守规矩,就别怪我们钓鱼佬不客气!”

“就是,别到时候因为几个老鼠屎,坏了澈神的心情,不让我们钓了,那找谁哭去?”

群情激奋!

所有人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争先恐后地表态,仿佛生怕自己表态晚了,就会被当成是“没素质”的那一类人。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支持了。

这是一种急于证明自己“虔诚”的表忠心!

王陆山看着滚屏的聊天记录,感觉还不够,他感觉自己的“大总管”职责受到了挑战。

于是再次打出一段话,发了出去。

“咱们是来钓鱼的,不是来当野人的!谁要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就别怪我们把他当鱼一样,直接扔下水里去冷静冷静!”

这句话,带着一股子粗犷的江湖气,和只有钓鱼佬才懂的黑色幽默,瞬间成了新的爆点!

“卧槽!王哥威武!这话我爱听!”

“哈哈哈!扔下水冷静一下!这个好!我建议写入村规!”

“附议!对于没素质的人,物理降温是最好的办法!”

“澈神负责制定规则,我们负责执行!谁赞成?谁反对?”

“我赞成!”

“赞成!”

“没有!没有!没有!”

码头上,江澈平静地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一切,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身边的村民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着他手机里那飞速滚动的聊天记录,以及那些不断冒出来的“支持”、“拥护”的字眼。

虽然看不懂全部,但那股扑面而来的狂热气息,他们感受到了。

老张头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这就……解决了?

就靠着手机上打了几行字?

这群昨天还无法无天、跟野马一样难管的城里人,今天就变得比小学生还听话?

这简直比变戏法还神奇!

苏晴瑶站在人群外围,没有去看江澈的手机,而是用一种近乎呆滞的目光,看着江澈的侧脸。

她终于明白了江澈那句“堵不如疏”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

先是用无法抗拒的利益,来塑造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

再用这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来设计规则,建立秩序。

这样一来,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自发维护秩序,惩罚那些“异端”。

江澈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

只是制定了规则,然后看着一群最狂热的信徒,替他完成了最困难的“管理”工作。

这……这是何等恐怖的掌控力!

苏晴瑶下意识地从自己的小挎包里,掏出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支笔。

推了推眼镜,镜片下的双眸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翻开第一页,她在标题栏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以核心利益为抓手,构建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天水村为例》。

写完,她又觉得不够精准,想了想,在下面加了一行小字作为备注。

主笔:苏晴瑶,核心思想提供者:江澈。

【叮!】

江澈的脑海里,再次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利用个人威望,初步建立了以社群公约为基础的钓场秩序。】

【钓场环境舒适度 5,鱼群活跃度微量提升。】

江澈内心毫无波澜。

嗯,这还差不多。

一个良性的正循环,正在慢慢形成。

他收起手机,对已经看傻了的老张头说道:“张爷爷,立规矩之后,具体线下的执行,就要靠你们了。”

“啊?哦!好!好!”

老张头如梦初醒,连连点头。

他现在对江澈的话,已经是奉若纶旨。

“小澈你放心!我这就去办!”

老村长的行动力,在“搞钱”这个终极目标的驱动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他立刻就叫上了村里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

在江澈的“远程指导”和“友情赞助”下,不到半个小时,十个崭新硕大无比的蓝色塑料垃圾桶,就被整齐地摆放在了码头最显眼的位置。

一个年轻人找来红漆和刷子,在每个垃圾桶上,都歪歪扭扭但气势十足地刷上了八个大字:

“垃圾入桶,钓运昌隆!”

这八个字,对钓鱼佬来说,简直是直击灵魂的“诅咒”和“祝福”。

与此同时,码头的另一头,老张头的老伴王婆,也在自家儿媳妇的帮助下,手忙脚乱地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子。

两张桌子,几条板凳,一个巨大的保温桶里是刚煮好的茶叶蛋,另一个蜂窝煤炉子上,正炖着一锅香气扑鼻的卤肉。

一个简易的盒饭摊,就这么诞生了。

看着眼前这既混乱又充满勃勃生机的一幕,江澈满意地点了点头。

王陆山这个大管家,还挺敬业的。

回头得找个机会,给他转个正,搞个“天水号核心钓客自治委员会”之类的东西。

以后像查垃圾、维持秩序这种琐事,全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办。

自己只需要坐在船上,喝喝茶吹吹风,看看系统面板。

这,才是通往终极躺平的康庄大道啊!

新规矩的建立,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一个刚从外地开车过来,不明就里的年轻钓鱼佬,习惯性地撕开泡面包装,随手就把塑料膜扔在了地上。

他还没来得及去找开水。

“嗖”地一下,三个黑影就把他给围住了。

为首的,正是今天主动承担起“巡视员”职责的王陆山。

“哥们。”

王陆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挂着和善的微笑,但眼神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东西掉了。”

年轻钓鱼佬一愣:“啊?什么东西?”

王陆山下巴一抬,指了指他脚下的塑料膜。

“这玩意儿。”

“哦哦。”年轻人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就要去捡。

旁边一个本地钓友已经皮笑肉不笑地开口了:“兄弟,新来的吧?没看群公告?在澈神的地盘上乱扔垃圾,可是要上黑名单的。”

“黑名单?”

“永久取消钓鱼资格,懂吗?”

年轻钓鱼佬的脸,“唰”地一下就白了。

他可是连夜开了三百多公里的车,慕名而来的!要是还没下竿就被拉黑了,那他妈比空军还惨啊!

“我……我不是故意的!我马上捡!马上捡!”

他像是被踩了尾巴的兔子,瞬间蹲下身,手忙脚乱地把那片小小的塑料膜捡了起来。

然后一路小跑,无比虔诚地将它扔进了不远处的那个蓝色垃圾桶里。

做完这一切,他才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着王陆山等人,脸上露出了讨好的笑容。

王陆山满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

“记住,在天水号,素质和你的鱼获是直接挂钩的。”

这一幕,被很多钓友看在眼里,也把“澈神铁律”这四个字,深深地刻进了每个人的DNA里。

很快,就有人将江澈的群公告截图、码头整洁的新面貌照片,以及那个写着“垃圾入桶,钓运昌隆”的垃圾桶特写,打包发到了岩台市本地的钓鱼论坛上。

标题起得极其夸张:

《神迹再现!澈神一句话,天水村码头环境堪比一线景区!这就是规矩!》

帖子一发,瞬间引爆了整个论坛。

“卧槽!真的假的?这么干净?这还是我上周去的那个天水村码头吗?”

“牛逼!澈神牛逼!这号召力,简直比市长说话还管用!”

“哈哈哈,‘垃圾入桶,钓运昌隆’!这谁想出来的,简直是人才!直击灵魂啊!”

“别说了,我现在就在现场!刚才亲眼看见一个哥们乱扔烟头,被三个大汉围住‘友好教育’,那场面,啧啧,我当场就把烟给戒了!”

“楼上的 1,我现在感觉在天水村码头,随地吐痰都是一种对神的亵渎。”

“这就是澈神格局!他想打造的,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钓场,而是一个属于我们钓鱼佬的秩序文明圣地!我悟了!”

“别悟了,赶紧去吧!我听说村里王婆的卤肉盒饭已经开卖了,六十一份,去晚了就没了!”

“什么?还有盒饭?卧槽!天水号的服务越来越到位了!我这就出发!”

网络上的舆论,进一步神化了江澈的个人威望。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江澈本人,此刻却在计算着今天的收益。

六个VIP钓位,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已经轮换了一批人,收入稳定在1.2万。

天水村码头的五十个普通钓位,他可以拿三分之一分成,收入稳定在5000。

再加上每天的鱼获返现收入,基本稳定在1-3万之间。

江澈如今的净收入,至少在3万元/天。

算上昨天升级钓船剩下的2806.4元,他现在的某宝余额接近3.6万。

距离终极躺平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不过,相比于个人收益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一个由整个村子构成的庞大商业链条,正在被他亲手锻造出来。

江澈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王婆揉着惺忪的睡眼,被老张头从被窝里拉了起来。

当她打开门,看到码头上那黑压压的、比昨天还多了一倍的人群时,整个人都懵了。

那些人一个个眼冒绿光,死死地盯着她家门口那个简陋的盒饭摊。

“王……王婆……”

一个钓鱼佬看到她,激动地喊道。

“你家的卤肉饭,今天……管够吗?”

王婆看着那一张张饥渴的脸,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又激动得浑身发抖。

她知道。

天水村的致富梦,从今天起,可能真的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