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的温馨与安宁,让林国恩饱经紧张和冒险的心神得到了极大的抚慰。但看着父母安稳的笑容,享受着优渥的物质生活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顿,也没有忘记那些依旧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
尤其是当他通过手机新闻,偶尔看到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下求学的报道时,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童年在那所乡镇希望小学读书的情景。虽然清苦,但那片小小的操场和简陋的教室,承载了他最初的知识和梦想。
如今,他拥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和能力,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他以前觉得是空谈,但现在却有了真切的体会。他的财富来自于非凡的机遇,将其的一部分回馈给社会,尤其是滋养过他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必然。
他几乎没有过多犹豫,便做出了决定:向他童年就读的那所希望小学捐款。
金额他仔细考虑过。太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太多,又过于引人注目,与他低调的原则不符,也可能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最终,他定下了五十万这个数字。足够为学校更换一批崭新的课桌椅、添置一些体育器材、建立一个小型图书室,或许还能给坚守在那里的老师们提供一些微薄的补助。
接下来是方式。匿名是必须的。他动用了一些之前积累的“小技巧”,没有通过自己任何常用的银行账户或支付平台。他特意去了一家不需要实名验证的网吧,使用公共网络,通过一种极其隐蔽的、多层跳转的加密货币兑换和跨境汇款方式(这是他之前研究匿名性时了解到的),最终将五十万元人民币折算后的金额,汇入了那所希望小学对外公开的、用于接受社会捐赠的对公账户。
在汇款附言里,他只留下了简单的一句话:“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一名曾在此就读的学子。”
做完这一切,他清除了所有操作痕迹,离开了网吧。外面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的心情异常平静,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和愉悦感在心中荡漾。
这种快乐,不同于捡漏成功时的兴奋,也不同于资金到账时的激动,更不同于购买新房带给家人的满足。它是一种更深沉、更宁静的喜悦,源于内心的善意得到了实现,源于自己终于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去让这个世界变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他想象着学校的老师们收到这笔意外捐款时的惊讶与欣喜,想象着孩子们用上新桌椅、读到新书籍、在崭新球架上投篮时的笑脸……这种想象带来的幸福感,远超五十万金钱本身的价值。
“或许,这就是金钱真正的意义之一吧。”他默默地想着,“除了改善自身生活,更能成为帮助他人、传递善意的工具。”
这一次的捐款,像是一次悄无声息的试验,也是一次内心的洗礼。它没有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回报,却让他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盈和开阔。
他并不知道,尽管他自认为做得足够隐蔽,但一笔五十万元的匿名捐款,尤其是通过非常规渠道汇入一个偏远小学的账户,虽然在社会新闻层面没有激起水花,但其资金流动的异常特征,已然被纳入某个金融监管系统的自动化筛查程序之中,成为了海量数据中一个微小的、需要后续人工复核的“节点”。
一颗善意的种子悄然埋下,一场悄无声息的关注也悄然开启。个人的命运与更庞大的力量之间,产生了第一次极其微弱的、单向的链接。
林国恩对此一无所知,他沐浴在阳光中,脚步轻快,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力量,准备继续前行。
(第24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