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超过六百万的流动资金,居住环境改善,父母安康,林国恩的心态和视野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城南古玩街的地摊和普通店铺,已然难以满足他进一步积累顶级财富和见识的需求。他知道,真正的好东西,往往流通于更高端、更隐秘的圈子。
通过“博古斋”老板的引荐(他刻意维持着这条人脉,并以偶尔“凭直觉”指点对方一两次小漏作为回报),林国恩获得了一次进入小型私人拍卖会的资格。
拍卖会的地点不在繁华的商业区,而是设在一处僻静的私人艺术会所内。入口低调,需要验证邀请函方可入内。内部的装修古朴雅致,灯光柔和,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与外面赌石市场的喧嚣燥热判若两个世界。
到场的人数不多,仅二十余人,大多衣着得体,气度沉稳,彼此间低声寒暄,显然多是相熟的面孔。林国恩的出现,引来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打量目光。他依旧穿着简单,但质地精良,举止低调,选择了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坐下。
他能感觉到,这里的“能量场”与地摊截然不同。陈列的拍品数量不多,但绝大多数都散发着或浓郁或内敛的岁月气息和艺术光华,赝品率极低。当然,标价也远非地摊可比。
拍卖师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言辞清晰精准的中年人。拍品涵盖瓷器、玉器、书画、杂项,来源清晰,大多附有初步的鉴定证书。
林国恩没有轻易出手。他冷静地观察着,意念空间的能力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一件件拍品。大多数东西的价值与起拍价相符,甚至略有溢价,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窄。
【清中期粉彩折枝花卉纹碗,起拍价15万,估值18-22万。】【民国时期田黄石薄意随形章,起拍价8万,估值10-12万。】……
突然,他的注意力被一幅起拍价并不算高的古画吸引。
那是一幅设色纸本立轴,标注为“明代佚名山水画”。画工尚可,山水意境清幽,但纸张略显暗沉,品相一般,且因无款无识,价值大打折扣。起拍价仅为八万元。
当林国恩的感知落在这幅画上时,反馈的信息却让他心头猛地一跳!
【物品:山水画立轴】【外层:清代晚期仿明山水画,纸本设色,技法娴熟但时代较晚。】【状态:画面略有污渍,装裱老旧。】【价值评估:仿品,价值约人民币2-3万元。】【异常检测:画心内部检测到隐藏夹层!夹层内另有绢本画作!信息深度解析中……】【隐藏画作: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残卷(部分),绢本水墨,笔法精妙,气息高古。】【隐藏状态:保存相对完好,画面清晰。】【综合价值评估:外层仿品价值低,但内部夹层藏画为南宋真迹,虽为残卷,艺术与历史价值极高。保守估值:人民币1,200,000-1,800,000元。】【风险提示:夹层工艺精湛,难以察觉,强行剥离极易损毁内核珍品,需极高技巧。】
内有乾坤!夹层藏宝!
林国恩的心脏再次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这种捡漏方式,比在地摊上找蒙尘的瓷器更加刺激,更需要眼力和……或者说,需要他这种bug般的能力!
拍卖已经开始,对这幅画的竞拍并不激烈。只有两三个人出于装饰目的或者捡漏心理,缓慢地将价格抬到了十二万元。
“十二万第一次……”拍卖师举起了槌。
“十五万。”林国恩平静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第一次出价。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会场里显得清晰可闻。
不少目光再次投向他,带着些许探究。花十五万买一幅无款仿古画,在他们看来有些难以理解。
之前出价的一位老者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放弃了。最终,林国恩以十五万元的价格,成功拍下了这幅“仿品”。
交易迅速完成。当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幅画时,能清晰地感受到画轴中段似乎比两头略沉一些,那是夹层存在的细微证据。他强压下立刻研究的冲动,将画轴小心收好,继续参与后续的拍卖,但再也没有出手。
拍卖会结束后,他婉拒了博古斋老板喝茶的邀请,带着画迅速返回家中。
书房里,他拉上窗帘,戴上白手套,将画轴放在铺着软绒的桌面上。他不敢轻易动手剥离,只是借助强光手电和放大镜,从侧面仔细观察画轴的装裱边缘。
果然,在画心与命纸(覆背纸)之间,似乎存在极其细微的、几乎与旧裱工融为一体的加厚痕迹!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若非能力明确指示,就算是最顶尖的鉴定专家,也极难发现其中奥秘。
“南宋……《秋山萧寺图》残卷……”他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画轴,感受着其中沉甸甸的价值和历史。
这一次的收获,远非金钱可以衡量。这不仅是一百多万的利润,更代表着他真正踏入了收藏的深水区,接触到了古玩中更具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层面。
同时,他也意识到,剥离和保护这幅藏画,需要最顶级的装裱修复大师出手。这又意味着需要接触更专业、也可能更复杂的圈子。
他将画轴重新小心收好,存入定制的书画保管箱中。
登堂入室,初窥门径。更大的世界,更深的的水,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而他的“好运”,也必将在这个更高层次的圈子里,引来更多、更复杂的关注。
(第26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