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灯光柔和,却驱不散林国恩眉宇间的凝重和眼底残留的一丝惊悸。
那混凝土块砸落的巨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死亡的擦肩而过,让他彻底认清了现实的残酷。赵鲲鹏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黑市商人,而是一个无法无天、视人命如草芥的恶徒!
短暂的恐惧和后怕之后,涌上心头的是巨大的愤怒和一种冰冷的清醒。
躲,是躲不掉的。示弱和求饶,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必须反击!至少,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可以随意捏死的蚂蚁,动手需要付出代价!
但他也无比清楚,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和资源,正面硬撼赵鲲鹏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需要策略,需要借力,需要找到对方的弱点。
他首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复盘整个事件。对方选择在市中心银行门口、伪装成工地意外下手,说明几点:一,他们顾忌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行凶;二,他们有能力快速调动资源制造“意外”;三,他们对自己的行踪有一定掌握。
针对这几点,林国恩立刻采取了行动:
1.彻底打乱生活规律:他不再有任何固定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去父母家、去市场、甚至下楼扔垃圾的时间都变得完全随机。他注销了常用的网约车账号,重新注册了新的,用车地址也经常变换。
2.强化信息壁垒:他检查了所有社交账号的隐私设置,确保不会泄露位置信息。他新买了几张不记名的电话卡,用于非重要联系。与徐老、马先生等重要人脉的联系,也变得更加谨慎,多采用加密通讯软件或直接见面(地点由他临时指定)。
3.升级家庭安防:他立刻联系了专业的安防公司,为父母的新家以及自己租住的房子(他暂时不打算搬家,以免暴露父母新址)安装了更高级别的防盗报警系统,并与自己的手机和安保公司联动。他再次严肃地和父母妹妹谈了话(没有透露具体危险,只说得罪了人),让他们提高警惕,遇到任何异常立刻报警并联系他。
4.身体与意识准备:他开始更加系统地进行体能训练和反应速度练习,并购买了一些合法的防身器材(如强光手电、防狼喷雾)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时刻保持意念空间的“预警”功能处于待机状态,对任何一丝心悸或不安都保持高度警觉。
做完这些被动防御措施后,他开始思考主动反击的可能。
他的筹码有哪些?
-那段记录了赵鲲鹏威逼利诱的录音。
-他知道赵鲲鹏的“镇店之宝”是赝品,并且对方手下可能长期用假货糊弄他。
-他在高端收藏圈有徐老等几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善缘”。
-他拥有“探宝意念空间”这个终极信息获取器。
直接公布录音?风险太大。赵鲲鹏完全可以否认,并可能引来更疯狂的报复。而且录音内容并未涉及直接杀人放火,杀伤力有限。
利用赝品信息?或许可以……但需要时机和方式。
他想到徐老之前的提醒和善意。或许,可以有限度地向徐老透露一些信息,寻求建议甚至间接的庇护?至少让赵鲲鹏知道,动他可能会引起这个圈子里某些人物的关注,增加对方的顾忌。
但如何开口,分寸如何拿捏,需要仔细斟酌。
最后,他想到了那个最初引起他能力感应的“异常现象点”——国家有关部门的初步关注(虽然他并不知道报告具体内容)。这或许……也是一条潜在的、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途径?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飞速运转、推演、组合。他像下棋一样,分析着赵鲲鹏可能的行为,思考着自己每一步的应对和反制。
他不再慌乱,而是进入了一种极度冷静的“战斗状态”。每一次出行都如同执行任务,每一次与人交谈都经过思量。
他暂时停止了所有明显的“捡漏”行为,仿佛真的被吓破了胆,蛰伏了起来。账户里近千万的资金和他隐藏的那些小件珍品,就是他蛰伏的底气。
他知道,赵鲲鹏一定在观察他的反应。对方在等待,要么等待他屈服,要么等待他再次露出破绽。
而林国恩,也在等待。
等待一个时机,
一个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精准地回敬对方一拳的时机。
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有时并非一成不变。
蛰伏的猛兽,往往在沉默中积蓄着最致命的力量。
(第34章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