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五会面后,日子仿佛又恢复了平静,但林国恩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纽带已经将他与一个庞大的体系连接了起来。他耐心等待着,既有些忐忑,又隐隐有些期待。
约定的联系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三天后,一个加密号码打到了他的手机上,听筒里传来的是苏晴干练而不失温和的声音:
“林先生,您好,没打扰您吧?根据之前的沟通,我们这边确实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借助您的专业眼光。不知您今天下午是否方便?”
“请讲。”林国恩言简意赅。
“情况是这样的,”苏晴的语气稍显凝重,“我们近期从海外追索回一批文物,情况比较复杂。这批东西来源多样,真伪混杂,而且其中可能涉及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敏感性的物品。常规的鉴定流程遇到了一些困难,专家团队内部争议很大,急需一个全新的、客观的视角来做最终裁定。您看……”
“时间,地点。”林国恩没有犹豫。他知道,这就是龙五所说的“小任务”,也是对他的第一次正式考验。
“下午两点,我会准时到您小区门口接您。”苏晴办事效率极高。
下午两点整,一辆看似普通但明显经过特殊改装的黑色轿车准时停在小区门口。苏晴亲自担任司机。林国恩上车后,发现车窗玻璃颜色极深,从内部可以看到外部,但外部几乎无法窥视车内。车辆行驶平稳,路线却并非驶向任何知名的博物馆或研究机构,而是在市区绕行片刻后,驶入了一个看似普通的机关大院地下车库。
通过一道需要密码和虹膜验证的厚重金属门,苏晴引领着林国恩走进了一条光线柔和、安静异常的走廊。空气中有淡淡的消毒水气味,环境温度恒定。
最终,他们进入一间宽敞的无尘实验室。室内光线明亮均匀,几张宽大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件各式各样的文物,以陶瓷、金属器为主。几位穿着白大褂、戴着白手套的研究人员正围着一件青铜器低声讨论,眉头紧锁。龙五赫然也在其中,正背着手看着一件瓷器,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对林国恩微微点了点头。
“林先生,麻烦你跑一趟。”龙五的语气比上次稍缓和些,“就是这批东西。来源复杂,真假难辨,有些还牵扯到历史定论,我们需要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一位看起来是负责人的老专家走上前,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林先生,久仰。我们是实在没辙了。你看这件西周青铜鼎,皮壳、锈色、器型似乎都对,但纹饰细看总觉有些别扭,铭文也……唉,争议很大。还有那批明清官窑瓷,好几件都像是‘朱仿’(近代著名仿古高手)的手笔,但又有些地方让人吃不准……”
林国恩能感受到实验室里弥漫的焦虑和压力。这批文物显然非同小可,其鉴定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外交谈判、历史研究甚至国家形象。
他没有多言,只是点了点头,戴上苏晴递来的白手套,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意念空间无声无息地全面启动,如同最高效的扫描阵列,瞬间覆盖了所有器物。
海量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物品:青铜鼎】
【年代:现代高仿(约20年内)】
【做旧工艺:电解做锈,树脂翻模,激光刻铭】
【破绽:锈色浮于表面,无层次感;铭文字体结构与真品存在细微系统误差;重量略轻。】
【价值评估:工艺品,价值约5万元。】
【物品:青花云龙纹大盘】
【年代:清康熙官窑】
【状态:品相完美,釉水肥润,青花发色翠蓝。】
【价值评估:真品,市场估值约800-1200万人民币。】
【物品:珐琅彩花卉小碗】
【年代:民国仿乾隆(“朱仿”代表作之一)】
【做旧工艺:高超,几可乱真。】
【破绽:彩料质感略新,底部款识笔画力度稍弱。】
【价值评估:高仿精品,本身具一定艺术价值,估值约50-80万人民币。】
【物品:玉琮】
【年代: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状态:有自然侵蚀痕迹,神人纹模糊但真确。】
【价值评估:真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市场估值难以衡量。】
【物品:铅锡合金令牌】
【年代:明末】
【状态:锈蚀严重,字迹模糊。】
【隐藏信息:表面覆盖层下隐藏“司礼监”字样及特殊编号,可能与某历史悬案有关。】
【价值评估:历史研究价值极高,远超材质本身。】
……
林国恩步履平稳,一件件器物看过去,速度不快不慢。他偶尔会拿起某件器物,仔细端详片刻,甚至用手指轻轻触摸(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像是在感受质地,实则是在配合意念空间进行最终确认,并组织语言。
实验室里安静得只剩下他的脚步声和研究人员紧张的呼吸声。
看了约莫三分之一,林国恩停下脚步,指向那件争议最大的西周青铜鼎,语气平静却肯定:“这件,新仿。做旧手段高明,但锈色浮,铭文僵,重量也不对。”
“什么?”那位老专家失声,但立刻忍住,“林先生,这……皮壳手感很对啊,而且这铭文……”
“皮壳是电解做上去的,缺乏自然层次。铭文是激光雕刻,笔画转折处的力度和氧化痕迹与真品有系统差异。”林国恩点出了两个最关键的技术性破绽,这都是意念空间给出的精准信息,但他用相对专业的术语表达了出来。
几位研究人员立刻围上去,拿出高倍放大镜和便携式显微镜再次仔细观察,片刻后,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好像……真的是!”“这里,激光痕!太隐蔽了!”“重量!快拿秤来!”
结果一出来,比标准器轻了整整300克!这对于青铜器来说是致命的破绽!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和如释重负的呼气声。老专家看着林国恩,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敬佩。
龙五的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接下来,林国恩如同一个精准的鉴定机器,一路看过去。
“这件康熙青花大盘,真品,没问题。”
“这件珐琅彩小碗,民国朱仿,仿得极好,但彩料和款识露了马脚。”
“这件玉琮,良渚真品,珍贵。”
……
当他走到那堆锈蚀严重的金属器前,拿起那块毫不起眼的铅锡合金令牌时,眉头微蹙,仔细“端详”了许久,甚至示意工作人员拿来弱酸溶液和棉签,在不起眼处轻轻擦拭了一下(经过允许)。
片刻后,他抬起头,看向龙五和那位老专家,语气凝重了许多:“龙先生,王教授,这块令牌……可能比这里大多数东西都重要。表面锈蚀下,应该有‘司礼监’的字样和一个特殊编号。我怀疑,这可能与明末某桩宫廷秘案有关,具体需要专业设备进一步清理和研究。”
“司礼监?!”老专家王教授惊呼出声,声音都变了调,“快!快拿去X光荧光和CT扫描!”
工作人员立刻小心翼翼地将令牌送往旁边的检测室。很快,初步检测结果传回:成分确为铅锡合金,符合明代特征。X光透视影像隐约显示出内部存在与表面锈蚀层不同的密度差异,勾勒出模糊的字迹轮廓,与林国恩所说的“司礼监”字样高度吻合!
整个实验室沸腾了!这件看似破烂的东西,竟然是可能填补历史空白的关键证物!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国恩身上,充满了震惊、感激,甚至是一丝敬畏。这种眼力,已经超出了他们理解的范畴,近乎神技!
龙五走到林国恩面前,郑重地伸出手:“林先生,非常感谢!你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避免了可能的重大误判,更是立下了一大功!”
这一次,他的握手更加有力,眼神中的认可也更加实质化。
林国恩平静回应:“力所能及,应该的。”
后续的鉴定过程变得异常顺利。林国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这批数十件争议文物全部鉴定完毕,真伪立判,条理清晰,甚至能点出关键破绽或价值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震惊,最后几乎变成了崇拜式的记录和学习。
当林国恩和苏晴离开那栋神秘大楼时,天色已晚。
“林先生,今天真是……太感谢您了!”苏晴的语气充满了由衷的敬佩,“您可能不知道,这批文物的鉴定结果,对我们有多重要。”
“能帮上忙就好。”林国恩依旧谦逊。
车辆行驶在夜色中。苏晴沉默了一会,轻声说道:“龙先生让我转告您,您赢得了信任。以后,或许会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您。”
林国恩望向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心中波澜渐起。
首次合作,圆满成功。
金石为开,信任初立。
他已经踏上了这条全新的征途,
而这条路的尽头,似乎连接着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