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龙五的首肯和幕后支持,“未来前沿探索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以惊人的效率推进着。林国恩在专业顾问团队的协助下,很快就完成了基金会在开曼群岛的注册(便于资金运作和保密),并在国内设立了代表处。创始资金由林国恩个人注入五千万人民币,这笔钱对他来说已不算伤筋动骨,却足以撑起一个颇具规模的基金会门面。
基金会的章程经过精心设计,公开表述的宗旨宏大而模糊:“支持人类前沿科学探索、促进跨学科技术创新、保护濒危文化遗产”。这涵盖了从太空、深海、地底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乃至文物保护的广阔领域,为其未来的资金流向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龙五方面并未直接插手基金会的具体事务,但通过苏晴,一个由方面推荐的、背景干净且能力出色的执行团队很快到位,负责日常运营。同时,一份经过筛选的、首批值得资助的“潜力项目”清单也悄然摆上了林国恩的案头。这些项目大多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领域涉及新型材料、深空探测、量子传感、古环境分析等,既前沿又或多或少与“探索未知”沾边,且普遍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
林国恩的第一次“投资决策会议”就在他的新公寓里举行。他没有完全按照清单来,而是用意念空间的能力快速扫描了每个项目的简要说明——并非直接鉴定项目本身,而是感知其“潜力能量”,评估其负责人及其团队散发出的“专注与真诚”的气息,结合常规逻辑判断,快速筛选出了五个项目:一个关于耐极端环境新型合金的研发、一个低成本小型卫星载荷项目、一个深海微生物勘探研究、一个基于AI的古代文字破译尝试,以及一个高原冰川古气候研究。
每个项目首批资助金额在200万至500万人民币不等,总额不到两千万。钱不多,但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林国恩主导的基金会,正式开始了其“撒钱”支持科研的历程。消息在smallcircle内传出,引来了一些好奇和关注,但也仅此而已,毕竟世界上有钱又愿意投科研的富豪并不少。
然而,这只是明线上的操作。暗线之下,真正的“深度绑定”正在悄然进行。
某天深夜,苏晴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气质沉稳、目光锐利、自我介绍叫“秦教授”的中年男子(林国恩后来才知道他来自某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没有寒暄,秦教授直接打开了一份高度加密的文件。
“林先生,感谢你的基金会对我同事项目的支持。”秦教授开门见山,“我这边有一个更直接的需求。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特殊环境下的物质稳定性’研究,急需一种极其纯净、内部结构近乎完美的天然水晶样本作为基底材料。常规渠道获取的样本总是存在各种缺陷。我们知道你对物质有着独特的感知力,能否请你帮忙……‘筛选’一批最好的天然水晶原料?数量不多,但要求极高。”
林国恩立刻明白了。这绝非普通的科研材料需求!所谓的“特殊环境”和“物质稳定性研究”,很可能与航天、深海探测器乃至更前沿的领域有关。对方看中的,是他那能够洞察物质内部最细微结构的“直觉”能力。
他没有多问,点了点头:“我可以试试。”
次日,在一间守卫森严的仓库里,林国恩面对着小山般的、未经切割打磨的天然水晶原石。他闭上眼,意念空间如同最精密的CT机,缓缓扫过每一块石头。他不再关注其市场价值或艺术性,而是全力感知其内部的纯净度、结构的完整性、能量的均匀性。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需要将感知精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微观层面。汗水再次浸湿了他的额头。
最终,他从数吨原料中,挑选出了三块不过拳头大小、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原石。
“就是它们。”林国恩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无比肯定。
秦教授亲自将三块原石送去进行最先进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这三块原石的内部纯净度、晶格完整度远超现有技术所能筛选出的最佳样品,几乎达到了理论极限值!是进行那种高精尖实验的理想基底材料!
“不可思议……”秦教授看着检测报告,喃喃自语,再看林国恩的眼神,已经完全像是在看一件人形战略仪器。
这次合作,并未通过基金会走账,也未有任何记录。但它标志着林国恩的能力,开始直接服务于国家最前沿、最敏感的科研项目。这是一种比金钱资助更深层次的“绑定”。
龙五对此结果非常满意。作为回报和进一步的支持,他透露了一个信息:“你之前帮忙指认的那个西北矿脉靶区,初步钻探结果出来了,确实发现了高品位的稀有金属矿苗!地质部门的那些老专家都快把你当成神仙了。根据贡献,后续会有一部分勘探收益,通过合规渠道注入你的基金会。”
这意味着一笔可持续的、来源清晰且规模可观的资金,即将流入基金会,支撑其未来的运作。
基石,已然奠定。
“未来前沿探索基金会”这艘大船,在看似平静的学术资助海面下,已经与国家战略的深海巨鲸连接上了坚实的缆绳。
资金、技术、人才、乃至最前沿的需求,开始通过这条隐秘的渠道,缓慢而坚定地流动起来。
然而,就在林国恩忙于基金会初创和秘密任务时,他并未察觉到,遥远的海外,某些敏锐的“触手”已经悄然探出。
某跨国矿业巨头的数据分析部门,注意到华夏西北某区域的勘探活动突然变得异常精准和高效,远超其以往水平,这引起了他们的好奇。
一家国际艺术品市场调研机构,在季度报告中将一位“匿名华夏年轻买家”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因其数次精准低价竞得高价值拍品。
而某个背景深厚的欧洲家族办公室,其情报网络则捕捉到华夏新成立了一个名为“未来前沿”的基金会,其创始人的资金流向和初步投资领域,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战略意图”。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信息,正在被不同势力收集、分析。
暗流,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悄然涌动。
风暴,正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慢慢酝酿。
(第45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