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层面的雷霆反击,如同一记沉重的闷棍,狠狠砸在了“全球前瞻资本”及其背后势力的神经中枢上。巨额的资金损失和计划破产,让他们不得不暂时收敛了明目张胆的金融攻击和暴力手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退缩,而是意味着策略的转变——更隐蔽、更阴险、更多元化的攻势,如同毒蛇般,从四面八方悄然袭来。
第一波攻势,来自舆论场。
数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和艺术收藏类刊物,几乎同时刊登了数篇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机锋的报道与分析文章。文章的重点聚焦于突然崛起的“未来前沿探索基金会”及其神秘的创始人林国恩。
这些文章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指控,而是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和“巧合”来引导读者:
——“一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何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如此惊人的财富,并建立起一个瞄准前沿科技的基金会?其资金源是否经得起推敲?”
——“该基金会投资的项目看似分散,但其精准度令人咋舌,是否意味着其拥有某种‘未公开的信息优势’或‘特殊渠道’?”
——“据悉,该基金会与华夏国内某些敏感科研领域联系密切,这是否意味着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
这些报道被大量境外媒体转载,并在国内一些小众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被“有心人”刻意传播、讨论,试图营造出一种林国恩及其基金会“背景神秘”、“目的不纯”的舆论氛围。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舆论风暴,但已然在特定的圈层内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第二波攻势,则指向了基金会本身和其投资的项目。
一家注册在海外的所谓“学术诚信调查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基金会首批资助的某个高校科研团队的“调查报告”,捕风捉影地质疑其部分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并隐晦地将矛头引向基金会的“投资动机”,暗示其可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施加了“不当压力”。
同时,基金会所投资的几个最具潜力的科技初创公司,其核心技术人员陆续接到了来自境外猎头或研究机构的“挖角”电话。开出的条件优厚得令人咋舌,不仅是数倍于当前的高薪,更是承诺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和“完全自由的科研环境”。这明显是针对性的技术窃取和人才掠夺!
第三波攻势,则更加阴险,试图从内部瓦解。
一位自称是某海外华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老者,通过层层关系,辗转联系到了徐老,表达了想要“拜会”林国恩的强烈愿望,声称对他在拍卖会上的“神乎其技”敬佩不已,并暗示手中有一批“绝对震撼”的流失海外重宝,希望能与林先生“共赏”,甚至探讨“合作回归”的可能。
经过苏晴团队的紧急核查,该协会背景复杂,与多个西方老牌收藏世家及博物馆关系密切,其突然的热情背后,极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意图接近林国恩,近距离评估其能力,甚至可能设局套取信息或进行策反。
一时间,林国恩和他的基金会仿佛陷入了八方风雨的包围之中。舆论的暗箭、人才的争夺、技术的窥探、内部的渗透……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虽然不再有直接的暴力威胁,但其造成的困扰和潜在危害同样巨大。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局面,林国恩在最初的紧绷之后,反而迅速冷静下来。在龙五团队的指导和支持下,他见招拆招:
对于舆论攻势,他采纳了建议,保持绝对沉默,不回应、不辩解,同时由基金会官方发布了一份措辞严谨的声明,重申其公益宗旨和投资原则,并晒出了部分合规的资金来源证明(主要是拍卖收益和西北矿脉的投资收益),以不变应万变。龙五方面则动用影响力,限制了相关不实报道在国内主流平台的传播。
对于人才挖角,基金会迅速行动,一方面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了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股权激励,另一方面则由方面出面,加强了与这些团队及其所在单位的沟通与保密教育,提升了整体的忠诚度和防范意识。最终,大多数技术人员都顶住了诱惑,只有极个别意志不坚定者选择了离开,但其接触到的核心机密有限,损失可控。
对于那位“热情”的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林国恩通过徐老委婉而坚定地回绝了见面请求,表示自己才疏学浅,近期忙于基金会事务,无暇会客,轻松化解了这次接近企图。
在这一系列应对中,林国恩发现自己那强大的意念空间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面对那些试图接近他、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人时(如那位副会长),即使隔着电话或邮件,他也能隐约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带有“恶意”或“算计”的能量波动,虽然远不如面对直接危险时那么强烈,但却提供了一种额外的、直觉性的预警。
这种能力的细微进化,让他能更好地辨别哪些是善意的交流,哪些是糖衣炮弹。
然而,他和龙五都清楚,这些手段都只是对方的佯攻和试探,真正的杀招必然还在后面。对方就像最有耐心的猎人,在不断消耗猎物的精力和警惕性,等待其露出破绽的那一刻。
“根据我们截获的零星情报显示,”苏晴在一次安全通话中告知林国恩,“‘普罗米修斯未来研究所’的背后金主之一,那个庞大的跨国财团‘斯通国际’的掌控者,老维克多·斯通,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边的连续失利和你的特殊之处。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拥有近乎无限资源的老牌金融巨鳄。他的关注,意味着麻烦的等级将完全不同。”
维克多·斯通(VictorStone)。这个名字,如同一片沉重的阴云,预示着更猛烈的风暴即将来临。
八方风雨虽急,但真正的惊涛骇浪,尚在海天之外酝酿。
林国恩深知,他必须利用这短暂的间隙,更快地强大自身,巩固防线。
下一场战斗,或许将超越商业、舆论甚至间谍战的范畴,
走向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层面。
(第48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