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时间,在高度紧张和绝密攻关中飞速流逝。
“水晶宫”实验室已扩建了数倍,俨然成了一座深藏地下的未来科技之城。内部汇聚的不仅是全国顶尖的科学家,更有经过最严格筛选、签署了终身保密协议的全球华人精英。他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理解“星痕”,消化“星痕”。
投入的巨额资金和超常的精力,开始结出初步的、却足以令外界瞠目结舌的果实。
虽然对“星痕”本身的理解依旧停留在皮毛,对那浩瀚的信息碎片也只是解读出一些支离破碎、含义不明的“音节”或“几何符号”,但仅仅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对那奇异能量性质的模仿尝试,就已然推动了多个前沿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材料学领域,基于对那奇异固体微观结构的模仿,一种新型的、具有自我修复雏形(在特定能量场照射下)的超强复合材料走出实验室,其性能指标震惊了所有参与测试的工程师,率先应用于“龙王”号新一代深潜器的改进型和空天项目的预研中。
能源领域,虽然无法稳定复制那种能量,但基于对其转化和传导模式的理解,新一代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取得了突破性提升,高效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瓶颈也随之松动。一座基于此原理、可为整个“水晶宫”基地供电的小型示范聚变堆(借鉴了“星痕”能量约束的某些思路)建设进度大幅提前。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在信息传输领域。基于林国恩破译出的那一两个疑似与“稳定性”或“坐标”相关的模糊符号,以及对其能量脉冲调制方式的逆向工程,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带宽高到离谱的新型量子通讯协议原型被开发出来。虽然传输距离尚且有限,但其表现出的特性,让负责通讯的院士激动地宣称:“这简直是为……为星际通讯准备的!”
这些突破性进展,被严格控制在“燧人氏-天穹”协议内部,外界无从得知全貌。但华夏在精密制造、特种材料、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突然发力,以及一些无法完全掩盖的专利申请和学术论文(经过严格脱敏),依然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一圈圈不小的涟漪。
“未来前沿探索基金会”及其幕后那位神秘的“直觉大师”林国恩,再次成为顶级圈子裡热议和猜测的焦点。人们无法理解,一个以“鉴宝”和“慈善”起家的基金会,为何能如此频繁地催生出颠覆性的技术方向。
唯有维克多·斯通和他的“联盟”成员们,心中那贪婪与不安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炽烈。他们几乎可以肯定,华夏这些突兀的技术飞跃,必然与他们在马里亚纳海沟下的发现息息相关!
“不能再等了!”斯通在一次秘密联盟视频会议上低吼,屏幕上是几个模糊处理的身影,分别代表“北极光”资本、“克洛诺斯”军工、“先知”基金会等巨头,“他们每前进一天,我们就落后一天!必须采取行动!”
然而,联盟内部的行动,却并非一帆风顺。
华夏方面主动释放出的、经过处理的关于“新型能源”的研究进展和安全性评估,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国际社会对“高风险”的恐慌情绪,并且其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让联盟内部一些原本立场并不坚定的成员产生了别样的心思。
“斯通先生,”“北极光”资本的代言人谨慎地开口,“华夏人似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那种能量,并开始转向应用研究。或许……合作开发比对抗更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强行对抗的风险太高了。”
“愚蠢!”斯通怒斥,“那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真正的核心,他们绝不可能分享!合作?那只是温水煮青蛙!等到他们完全掌握了那种力量,我们在座的所有人,连同我们背后的国家,都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他极力弹压内部的动摇情绪,但分歧的种子已经种下。
与此同时,华夏的外交策略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有选择地与几个一直保持相对中立、且在某些领域拥有独到技术的发达国家(如瑞士、新加坡、以及部分北欧国家)进行有限度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提供部分边缘技术共享,换取他们的特定技术支持和政治中立),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可能出现的西方统一阵线。
龙战天在内部会议上总结道:“斯通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利益动人心中,有人想吃肉,有人怕挨打,有人想捡便宜。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大这种分歧,争取更多时间。”
而争取来的时间,被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对“星痕”的下一步探索准备中。
新一代的“龙王-II”型深潜器正在日夜赶工。它更大,更坚固,搭载了更多基于“星痕”副产品技术的新型设备,尤其是防护系统和通讯系统。它的目标不再仅仅是观测,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向那裂口内部投送更高级、能短暂存在的探测器,甚至……为未来可能的有人进入做极端环境模拟。
林国恩的身影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水晶宫”最深处的屏蔽静室。他的脸色时常带着疲惫,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对信息碎片的破译工作缓慢而艰难,每一次深入感知都如同在无尽的星海中漂流,消耗巨大。但他能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某个关键的“节点”。那浩瀚的“星海低语”似乎不再完全是噪音,偶尔能捕捉到一两个重复出现的、带有某种“警告”或“指令”意味的波动模式。
苏明月则忙于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组建一支真正能够应对未来复杂水下乃至超常规环境冲突的安保力量。这支队伍不仅装备了最先进的单兵作战系统,更开始接受针对异常能量环境、心理对抗、甚至基础外星环境生存的适应性训练。他们的代号是——“盘古”。
这一日,林国恩刚刚结束一次长达数小时的精神力消耗,从静室中走出,脸色苍白却带着一丝兴奋。他找到了苏明月和钱老。
“我又捕捉到了一组重复的符号序列,结合之前的碎片,”他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肯定,“它们很可能与‘星痕’结构的‘稳定状态’或者‘安全通道’有关。虽然还不懂具体含义,但下一次下潜,或许可以尝试用这组序列作为基础,调制安抚信号,看能否降低那空间排斥的反应强度。”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进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可能找到了与“星痕”安全交互的一把钥匙!
然而,就在这时,苏明月接到了紧急情报。
“斯通那边还是忍不住了。”她脸色凝重地说,“他们无法在技术上正面突破,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国际围堵,开始玩更阴险的手段了。”
“什么手段?”
“他们通过多个匿名基金会,向全球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投放了巨额资金,启动了一项名为‘迷雾计划’的大规模舆论操控行动。”苏明月解释道,“不是直接的造谣诽谤,而是更狡猾的——大量雇佣网络写手和‘专家’,撰写看似客观实则充满引导性的文章,从环境保护、科研伦理、甚至‘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质疑我们独享‘深海发现’的正当性,煽动公众情绪,给我们施加道德压力。”
“同时,”她顿了顿,语气更冷,“我们监测到,有受联盟资助的激进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正在策划组织船队,试图前往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进行所谓的‘和平抗议’和‘环境监测’,实则是想进行实地侦察和干扰,甚至不惜制造事端。”
斯通的联盟,见明的暗的硬的软的一时都难以奏效,终于开始打起了“民意”和“碰瓷”的主意,试图用更无赖的方式拖慢华夏的脚步。
林国恩听完,冷哼一声:“跳梁小丑,终究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急了。”
他看向远方,仿佛能穿透层层阻隔,看到那片深邃的海域。
“看来,‘龙王-II’的下水时间,需要再提前一些了。”
星尘之光已然点亮,前路虽遍布荆棘与暗礁,却无法阻挡探索的脚步。
第四卷的征程,就在这合作与对抗、希望与阴谋交织的复杂图景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