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惊梦为真 > 楔子
换源:


       太古之初,混沌初开,定三界,立六途:清炁升腾为天,神道煌煌,仙踪缈缈;浊世沉凝为地,人寰繁盛,万象丛生;九幽渊邃承负亡魂,鬼魄呜咽,寒霜永寂。此三者,本为寰宇之常序。

然,阴阳流转,动而生变。浊气如跗骨之蛆,噬侵万物,那自人心贪嗔、生灵残暴、天地戾气中扭曲而生的污秽孽种。它们蛰伏于洞幽,觊觎着清平世界。

天地初定,有真龙降世,与日月并行。一为司掌时序之烛龙,昼夜开阖在其一目;一为执掌风雷云雨、匡正乾坤之应龙。二龙神威赫赫,如无形巨网,压制着浊流,维系着天道纲常,虽有恶妖滋生,但不成大患。

然而,寿元终有时,烛龙之目阖,应龙之翼朽。如同撑天之柱轰然断裂,三界清浊之气骤然失衡。天地震鸣,星宿移位。清气日渐稀薄,而无尽的凶戾、贪婪、怨憎所化的浊气却如溃堤狂潮。世间生灵,无论草木鸟兽、凡人修士,一旦心防失守被浊气侵蚀,便有极大可能化作暴戾嗜血的妖魔,,灵智泯灭,沦为杀戮的傀儡。

妖魔,至此不再是阴影里的癣疥之疾,而是席卷三界六道的滔天劫火!

天界为之震惶。星辰暗淡,鸾鹤悲鸣。诸仙神祇耗尽了神力,也难以堵住那源自天地本源、源源不绝涌出的混沌浊流。值此危倾之局,上古神尊,在三十三天绝境处,以无上妙法,汇聚散逸于虚空中的最后也是最精粹的一缕先天清气、九霄之上万载不熄的日月精华、以及从六道芸芸众生之灵,将此间造物本源的力量,注入一枚混沌奇卵之中,随着岁月流转,终在一声震彻寰宇的清越龙吟中碎裂开来——

尘泽。

他并非应、烛般的先天神圣,而是孕育于末世绝望与万灵祈盼中的希望,双眸流转着洞察万象的智慧光辉。他初生于混沌,却肩负着拨乱反正、肃清三界的至高天命。天界倾其所有教导,将最精妙的法诀、最宏大的仙道至理倾囊相授。尘泽亦不负众望,龙身负着风雷云电,龙吟可定山海震荡。他踏过皑皑雪山,涤荡蛮荒沼泽,尽其所能的冲刷着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血雨暂息,浊气也被暂时驱退。那银白的身影,成为了摇摇欲坠的三界唯一的曙光。

尘泽心怀慈悲,不忘凡尘疾苦。他见人间因妖魔而饥馑困顿,便时常降临九洲云巅,降下甘霖,泽被苍生。一次布施之中,他偶然窥见一凡人青年,于穷山恶水中不弃弱民,以微末法力硬抗小妖。尘泽心头微动,尖锐的龙爪此刻就就像是一座令人安心的靠山,手心中一颗发着七彩光芒的琉璃宝珠,融入青年眉心。

青年只觉识海炸开,眼前掠过星河演化、世间元素的无上玄奥,一篇篇由金光镌刻、凝聚着诸神大道真髓的文字在心中长流不息。那不仅仅是一部功法,更是洞察天地元素、驾驭三界源力的天书!

青年于群山之巅枯坐十载,不饮不食,身躯竟被云雨滋养笼罩。当他破关而出之时,双目神光湛湛。他一改昔日姓名,以“玄穹”*自号,取意“参玄天道,如护苍生之穹庐”。他求尘泽于山巅之处建立宫殿,将其名之为“玄云居”—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云卷云舒,逍遥自得。玄云居功法,自此源于神龙尘泽所授之天书,融汇诸神元素真意,以守护、契合天地正道为根髓,成为乱世中清流砥柱。

玄云居的兴起,不禁引起世间能人异师的憧憬,纷纷自立门派,广纳贤才,为护佑一方安宁、为守护一方净土。除去昆仑山前的玄云居,亦有不少新起之秀。如坐落于东部空桑山的回风阁,建立于西部草药富饶的天帝之山上的灵枢堂。

他们各司其职,但都以平定妖魔动乱为己任,相互扶持。为世间、为三界争得一个太平盛世。

然而……盛景终虚!

神祇并非永恒的清净逍遥。权柄之争,在九天之上亦未能免俗。尘泽力量强大却年轻,他顾惜妖魔曾经都是或是飞禽走兽、或是平凡路人,终究是浊气惹了祸害,心下不忍独自做主并未剿灭妖魔。而是以自身三片龙鳞为媒,竖起一座锁妖塔建于空桑山回风阁后的一座孤山上,由回风阁历代传人看守镇压。

可此事依旧是暴露于众神眼前。

一场由猜忌与贪婪引发的内乱爆发。尘泽因抗命被天界众神降下刑罚,剔出星宫正籍。一纸谪仙法谕,裹挟着无匹的神罚伟力,将其强行打入凡尘。

多年后,三界依旧安定,只是天界少了对于那位主心骨的讨论声,似乎“尘泽”这个名字就此被抹杀在岁月的史书中。

锁妖塔,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

风惹尘伫立在剑阁之上,远远看着孤山上的锁妖塔。黑色的气不断缠绕着塔身,微弱的金光似乎拼尽全力一般包裹着黑气,即使相隔甚远,也好似听到了锁妖塔的呜咽声。

回风阁历代掌门人兢兢业业,可此时却没了办法。

龙,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