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山的春阳透过“守”字光罩,在药圃的八色还魂草上洒下暖光。孙鹰正用掌心的青囊印记滋养新栽的幼苗,神农鼎突然轻颤,鼎身连接的八色光带中,代表黑风口方向的红光突然闪烁不定,像被什么力量干扰。
“孙鹰哥,道源珠有反应了!”丁芳柔捧着悬浮的道源珠跑来,珠身的八色纹路里,黑风口的位置浮现出团淡黑色的雾气,“《道源真经》里说,大平衡稳固后,各地小阵眼可能残留旧伤,若不修复,会慢慢侵蚀根基。”
赵青山这时从守护亭走来,手里拿着阿木日记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黑风口的地形图,标注着个红色三角:“阿木当年在黑风口卧底时,曾记录过这里有个‘火毒残阵’,是拜火教当年没来得及激活的,现在可能因为道源珠的光带激活了它。”日记旁的小字写着:“黑风口地脉连昆仑,火毒若渗,恐染还魂草。”
竹楼外传来马蹄声。黑风口的猎户老马裹着尘土冲进药圃,手里攥着把枯黄的麦苗,麦根发黑,还沾着些暗红色的粉末:“孙医生,丁姑娘,黑风口的地不对劲!庄稼全枯了,好些人身上长红疹,痒得钻心!”
孙鹰接过麦苗凑近道源珠,珠身的黑雾突然缠上麦根,粉末在光中显形——是拜火教残留的焚心蛊虫卵,被阵眼的火毒唤醒了。丁教授的羊皮笔记在这时自动翻开,五十年前的字迹与阿木的日记重叠:“黑风口阵眼需以冰魄蝶鳞粉混还魂草蕊,辅以双生血脉的寒力,方能压灭火毒。”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突然泛起淡蓝微光,掌心的道源印记与道源珠共鸣,在地上凝成黑风口的立体地图,标注着阵眼的具体位置——就在当年拜火教关押山民的山洞深处。“我们得赶紧去,再晚火毒会顺着地脉传到云蒙山。”
出发前,王二带着山民们准备了物资:裹着还魂草花蜜的干粮、装着冰魄蝶鳞粉的陶罐,还有新铸的青铜铲——用来挖掘阵眼周围的火毒土壤。“我跟你们一起去!黑风口的路我熟,还能帮着搭帐篷。”
前往黑风口的路上,道源珠的红光始终指引方向。孙鹰发现每靠近黑风口一步,掌心的青囊印记就烫一分,路过当年激战的山坳时,印记突然射出道青光,照亮了埋在土里的半截青铜令牌——是之前拜火教先锋的令牌,上面还残留着焚心蛊的气息。
“这令牌能定位火毒源头。”丁芳柔用双生血脉的寒力包裹令牌,令牌上的蛇形纹突然亮起,指向山洞的方向,“你看,火毒已经顺着地脉蔓延了半里地,好在还没到麦田深处。”
山洞比当年更幽深,岩壁上还留着拜火教的圣火印记,只是颜色变成了暗红,像凝固的血。走到洞底,果然看到个半开的石门,门内泛着灼热的红光,隐约能听到“滋滋”的声响——是火毒在侵蚀阵眼的基石。
“小心点,火毒会顺着真气入侵。”孙鹰将冰魄蝶鳞粉撒在石门周围,粉末接触到红光,立刻化作层淡蓝的冰膜,暂时挡住了火毒。丁芳柔则举起道源珠,珠身的八色光带缠绕在石门上,与门后的阵眼形成呼应。
两人同时将手掌按在石门上,青囊印记与道源印记的光芒交融,顺着光带流入阵眼。孙鹰运转《龙象功》,将鼎心之火的温和力量注入,压制火毒的躁动;丁芳柔则引导双生血脉的寒力,配合冰魄蝶鳞粉,在阵眼周围凝成层冰壳,隔绝火毒与地脉的接触。
“还需要还魂草蕊!”丁教授的声音从洞外传来,王二举着装有草蕊的木盒跑进来。孙鹰接过草蕊,捏碎后混着自己的血,涂在阵眼的裂痕上——青囊派的“血融术”,能让草药之力与地脉共鸣。
草蕊接触到裂痕的瞬间,爆发出金色的光芒,火毒在金光中发出刺耳的尖啸,渐渐化作黑色的烟雾,被道源珠吸收。石门上的圣火印记彻底褪色,阵眼的基石恢复成原本的青灰色,岩壁上渗出清澈的泉水,带着还魂草的清香。
走出山洞时,黑风口的夕阳正染红天际。老马带着山民们在麦田里等候,看到孙鹰他们出来,立刻迎上来:“红疹消了!麦苗也开始返青了!”众人跑到麦田边,果然看到枯黄的麦叶间,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当晚,黑风口的山民们摆了庆功宴,桌上的野菜团子裹着还魂草花蜜,酒坛上贴着“谢守护”的红纸。丁芳柔坐在篝火旁,给孩子们讲云蒙山的八色还魂草;孙鹰则和赵青山、王二一起,在麦田边埋下块新石碑,上面刻着“火毒已除,地脉永宁”,旁边是青囊派与道源阁的标志。
“孙鹰哥,你看道源珠。”丁芳柔突然指着夜空,道源珠的八色光带中,万蛊窟方向的蓝光也开始闪烁,“下一个阵眼在万蛊窟。”
第二日清晨,众人前往万蛊窟。当年的万蛊窟已经长满了青草,只有中央的祭坛还留着当年的痕迹。道源珠的蓝光指向祭坛下的暗格,孙鹰用青铜铲挖开土壤,露出个布满蛛网的青铜盒——里面装着半块《青囊秘要》的残页,上面画着万蛊窟阵眼的修复方法,还有孙鹰爷爷的字迹:“万蛊窟属水脉,需以玄武龟甲混鼎心之火,方能净化残蛊。”
“玄武龟甲!”赵青山从怀中掏出块龟甲,正是之前在玄武渊找到的四象信物,“没想到当年留着它,现在派上了用场。”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泛起蓝光,与玄武龟甲共鸣,在祭坛周围凝成个水纹阵。孙鹰将龟甲按在阵眼上,运转鼎心之火,火光顺着龟甲的纹路流淌,渗入地脉。祭坛下的土壤中,渐渐钻出些白色的小虫——是被净化的蛊虫残魂,在光中化作点点蓝光,融入道源珠。
修复完万蛊窟的阵眼,道源珠的八色光带彻底稳定,不再闪烁。孙鹰望着珠身的光芒,突然明白爷爷说的“守护”不是一次性的战斗,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大平衡需要守护,小阵眼的安危、山民的生计,同样需要放在心上。
返程的路上,丁芳柔靠在马车上,翻看《道源真经》的新注解:“道源非远在天际,乃在每寸土地、每个苍生。”她抬头看向孙鹰,两人掌心的印记同时亮起,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回到云蒙山时,药圃的八色还魂草开得正盛,守阵台的“守”字光罩比之前更明亮。丁教授在竹楼前等着他们,手里拿着新绘制的“天下阵眼图”:“根据《道源真经》和你爷爷的笔记,天下还有十二处小阵眼,不过不急,我们可以慢慢修复。”
王二带着山民们在守护亭旁建了个“守护堂”,里面摆放着各地阵眼的模型,还有孙鹰和丁芳柔修复阵眼的画像。“以后孩子们来这里,就能知道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
当晚,孙鹰和丁芳柔坐在药圃的门槛上,道源珠与神农鼎悬浮在他们头顶,八色光带连接着远方的阵眼,像一张温暖的守护网。丁芳柔靠在孙鹰肩头,轻声说:“原来守护不是轰轰烈烈的战斗,还有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
孙鹰握紧她的手,掌心的印记与她的印记贴合:“爷爷说过,医者的手既能救急危重症,也能治寻常小病;武者的刀既能斩大奸大恶,也能护邻里安宁。这些小事,才是守护的真正意义。”
远处的山神庙传来悠扬的钟声,与黑风口、万蛊窟方向的风鸣交织在一起。药圃的八色还魂草在风中摇曳,花瓣上的守护图案闪着微光,像是在记录着他们走过的每一步路,守护过的每一个生命。
属于孙鹰与丁芳柔的传奇,不再只有激烈的战斗与惊险的试炼,更有了烟火气的温暖与长久的坚持。而神农鼎与道源珠的光芒,将继续照耀着他们,去修复更多的阵眼,去守护更多的苍生——因为真正的传承,从来都在脚下的土地上,在每一次伸出援手的温暖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