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医武双绝:守护芳柔 > 第30章 盐驿蚀影
换源:


       云蒙山的晨雾裹着还魂草的清香,漫过守护堂的“天下阵眼图”。孙鹰正用黄色笔圈出中南平原粮驿的点位,笔尖刚划过纸页,道源珠突然从神农鼎旁飘起,珠身八色光带中,代表东南沿海的橙红色光纹竟渗出细碎的盐粒,落在图上“东南盐驿”的红圈处,瞬间结出层淡红的盐霜。

“孙鹰哥,快看火脉卷宗!”丁芳柔抱着本裹着油纸的典籍冲进堂内,纸页上画着座临海的盐仓驿,墙角刻着离火图腾,“卷宗里说,东南盐驿是五十年前火脉守护者的驻点,当年你爷爷平定血莲教后,曾想加固这里的火脉阵眼,却因海潮泛滥中途折返——现在盐田的盐结晶带着黑纹,盐农晒盐时手会脱皮,肯定是‘盐蚀蛊’醒了!”

赵青山这时拎着袋泛黑的粗盐走进来,盐粒间还沾着暗红色的黏液:“这是东南盐农托商船带来的‘预警盐’,他们说最近盐驿的海水又咸又涩,晒出的盐要么带苦味,要么结块后裂开黑纹,孩子们在盐田边玩,脚碰到盐水就会红肿。”粗盐凑近道源珠,盐粒突然炸开,在墙上投射出盐驿的虚影——驿旁的老盐井旁,藏着泛着橙红光的阵眼核心。

竹楼外传来盐担的吱呀声。东南盐农首领阿盐挑着盐筐冲进药圃,筐里的黑纹盐正顺着筐缝掉落,他掌心的脱皮处还沾着盐粒,语气急切:“孙守护者,丁守护者,盐田的盐不对劲!官府收盐时说盐质差拒收,我们靠晒盐糊口,再这样下去可要饿肚子了!”

孙鹰接过黑纹盐凑近道源珠,盐块瞬间裂开,结晶间竟藏着无数针尖大小的蛊虫,外壳泛着与血莲教血莲蛊相似的暗红光泽。丁教授的羊皮笔记在这时自动翻开,五十年前的字迹与火脉卷宗重叠:“盐蚀蛊以盐水为媒,母巢藏于盐驿老盐井旁,需以离火镜碎片混冰魄蝶鳞粉,辅以双生血脉的净化之力,方能除盐蚀、固盐晶。”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突然泛起橙红微光,掌心的道源印记与黑纹盐共鸣,在地上凝成东南盐驿的立体模型——老盐井的井壁纹路里,刻着半截离火封印,正是孙鹰爷爷当年留下的痕迹。“爷爷当年带着晒盐工具进了盐驿,却被海潮冲毁了盐田,只能先退出来!我们得替他完成这件事。”

出发前,王二带着山民们准备了防盐蚀物资:浸过还魂草汁的粗布衫、装着离火镜碎片的铜匣(防盐雾腐蚀),还有裹着净化草绒的麻布手套——能抵抗盐蚀蛊的黏液侵蚀。“我跟你们去!之前修过盐蚀、枯穗蛊阵眼,盐田里晒盐、辨盐质的活我也会!”丁教授则将《道源真经》的东南沿海篇抄录成册,塞进孙鹰行囊:“里面记着辨潮口诀,盐驿海潮多变,光靠道源珠的指引不够。”

前往东南盐驿的路上,道源珠的橙红光带始终指引方向。越往沿海走,盐雾越浓,孙鹰发现每过一片盐田,掌心的青囊印记就涩一分,路过当年血莲教的废弃盐寨时,印记突然射出道橙红光,照亮了埋在盐堆下的半截铜镜——是孙鹰爷爷当年用来聚火力的离火镜碎片,上面还留着未完成的固盐纹。

“这碎片能定位母巢位置。”丁芳柔用双生血脉的净化之力包裹碎片,碎片上的纹路突然与道源珠的光带相连,指向盐驿的方向,“你看,盐蚀蛊的黏液已经蔓延到二十里外的盐田,再晚盐农们就没法晒盐了。”

东南盐驿比卷宗里画的更萧条,盐仓的木墙被盐雾蚀出无数小孔,老盐井的井口结着厚厚的黑纹盐,风一吹就卷起白色的盐雾,带着细微的“簌簌”声——是盐蚀蛊在盐粒中游动。走到老盐井西侧,果然看到片泛着橙红光的盐滩,滩下隐约能看到离火图腾,正是阵眼的入口。

“小心盐雾,蛊虫会顺着毛孔钻进体内。”孙鹰将离火镜碎片放在盐滩上,镜片的火属性能量与盐田共鸣,瞬间蒸开片五尺见方的无盐雾区,里面泛着透亮的橙红光。丁芳柔则举起道源珠,珠身的八色光带缠绕在无盐雾区周围,与老盐井旁的母巢形成呼应。

两人同时蹲下身挖盐层,双生血脉的净化之力在周身凝成层光罩,抵挡住盐雾的侵袭。老盐井的盐层下,爬满了透明的盐蚀蛊,层底的母巢泛着暗红的光,与孙鹰爷爷的半截封印纹相贴——只差最后一段固盐纹,就能彻底封死母巢。

“用冰魄蝶鳞粉补封印!”孙鹰将铜匣里的鳞粉撒向丁芳柔,自己运转《龙象功》,将鼎心之火的温和热力注入离火镜,镜片泛出橙红光芒,周围的黑纹盐开始缓慢褪去黑纹。丁芳柔则引导双生血脉的净化之力,顺着鳞粉的轨迹画固盐纹,每画一笔,盐蚀蛊就退一分。

“老盐井要塌了!”王二的声音从无盐雾区外传来,他举着装满还魂草叶的布包冲进来,草叶撒在盐井周围,暂时固定住摇晃的井壁,“还需要还魂草的根!我带来了!”

孙鹰接过还魂草根,混着自己的血缠在封印纹的缺口处——青囊派的“固盐术”,能让草药之力在盐脉中保持活性。草根接触到盐层的瞬间,爆发出橙红的光芒,盐蚀蛊在光芒中发出细微的嘶鸣,母巢的暗红光芒渐渐消散,周围的黑纹盐也开始恢复雪白,盐田的海水重新变得清澈。

站起身时,东南的夕阳正落在海面上,给盐田镀上层金辉。阿盐带着盐农们在远处的盐堆旁等候,看到他们出来,立刻挑着盐筐迎上来:“盐白了!官府也愿意收盐了!”众人跑到盐田边,果然看到黑纹盐已经褪去黑纹,盐农们正用新晒的白盐装筐,孩子们在盐田边追着海鸟跑。

当晚,盐农们在盐驿的空地上摆了庆功宴,陶锅里煮着加了还魂草根的海鱼汤,烤海虾上刷着净化草汁,吃着浑身清爽。丁芳柔坐在篝火旁,给盐农的孩子们讲云蒙山的八色还魂草,手里还教他们用盐粒拼图案;孙鹰则和赵青山、王二一起,在老盐井旁立了块新石碑,上面刻着“蚀蛊已除,盐路永宁”,旁边刻着青囊派与道源阁的标志。

“孙鹰哥,你看道源珠。”丁芳柔突然指着夜空,道源珠的八色光带中,西北草原方向的翠绿色光纹轻轻闪烁,“下一个阵眼在草原的牧草驿。”

第二日清晨,众人前往西北草原牧草驿。当年的驿站被牧草环绕,只剩下半截木栅栏,栏下的牧草泛着翠绿色的光,草叶一碰到就会枯萎。道源珠的翠绿色光带指向栅栏后的草堆,孙鹰用青铜铲拨开枯草,露出个黑漆漆的草穴——里面藏着个草编盒,装着半块《青囊秘要》的残页,上面画着牧草驿阵眼的修复方法,还有孙鹰爷爷的字迹:“西北草原属木脉,需以青龙木枝混还魂草籽,辅以双生血脉的生机之力,方能除枯草蛊。”

“青龙木枝!”赵青山从怀中掏出段木枝,正是之前在青龙岭找到的四象信物,“当年修四象阵时特意留着,没想到草原上正好用得上。”

丁芳柔的双生血脉泛起翠绿微光,与青龙木枝共鸣,在栅栏周围凝成个木纹阵。孙鹰将木枝插在草穴旁,运转鼎心之火,火光顺着木枝的纹路流淌,唤醒了草原下的生机。草穴下的泥土中,渐渐钻出些绿色的小虫——是被净化的枯草蛊残魂,在光中化作点点绿光,融入道源珠。

修复完牧草驿的阵眼,道源珠的八色光带终于彻底稳定,八色光芒交织成完整的光环,再也没有一丝闪烁。孙鹰望着珠身的光芒,想起阿盐昨晚说的话:“守护不是让盐田永远无蚀,是让坏盐能变好,盐农能有饭吃。”西域的商队、江南的渔民、漠北的牧民、高原的牧人、北疆的骑手、丘陵的茶农、西南的竹农、戈壁的石匠、东北的猎户、平原的农夫、东南的盐农、西北的牧人,这些平凡人的生计,终于都有了安稳的保障。

返程的路上,丁芳柔靠在草原的马背上,翻看《道源真经》的最后一页,上面新浮现出一行字迹:“道源在盐田,在草原,在人间——众生安,则道源定。”她抬头看向孙鹰,两人掌心的印记同时亮起,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回到云蒙山时,守护堂的“天下阵眼图”上,所有红圈都已被不同颜色的笔圈满,形成一张色彩斑斓的守护地图。山民们在守护亭前挂起了新的彩绸,上面串着东南的盐粒、西北的草籽、东北的狼牙、平原的稻穗。“守护堂”的木架上,摆满了各地百姓送的礼物:猎户的兽骨刀、农夫的稻米、盐农的白盐、牧人的奶酪、竹农的竹编篮、石匠的石砚,每一件都带着烟火气的温度。王二带着孩子们在药圃里种下最后一批还魂草,幼苗上系着的彩色布条,已经写满了天下各处的地名。

当晚,孙鹰和丁芳柔坐在药圃的门槛上,道源珠与神农鼎悬浮在他们头顶,八色光环连接着天下所有修复好的阵眼,像一张覆盖山河大地的守护网,温柔地笼罩着每一寸土地。丁芳柔靠在孙鹰肩头,轻声说:“我们终于完成了爷爷未完成的事,也走遍了他当年想去却没来得及去的地方。”

孙鹰握紧她的手,掌心的印记与她的印记紧紧贴合:“爷爷说过,医者的仁心没有尽头,武者的守护没有终点。但今天,我们终于能让他放心——天下的阵眼已安,苍生的生计已稳。”

远处的山神庙传来悠扬的钟声,与西域的驼铃、江南的水声、漠北的鹿铃、岭南的虫鸣、东海的浪声、高原的风声、北疆的马蹄、丘陵的茶歌、西南的竹笛、戈壁的风啸、东北的猎号、平原的牛哞、东南的潮声、西北的牧歌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跨越山河的守护之歌。药圃的八色还魂草在风中摇曳,花瓣上的守护图案闪着微光,像是在记录着他们跨越山河的每一步足迹,也记录着每一次守护带来的烟火气——是商队平安的驼铃,是渔民满仓的渔网,是牧民暖炉里的奶茶,是雨林新生的藤蔓,是海边清澈的浪花,是高原翠绿的草甸,是草原复苏的牧草,是茶田鲜嫩的新芽,是竹海挺拔的青竹,是戈壁稳固的石驿,是林海翠绿的树木,是平原金黄的稻穗,是盐田雪白的盐粒,是草原茂盛的牧草。

属于孙鹰与丁芳柔的传奇,至此终于走过了“修复天下阵眼”的征程。但他们的守护并未结束——神农鼎与道源珠的光芒,依然会继续照耀着他们,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去守护每一片需要守护的土地。因为真正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完成一次壮举,而是将“守护苍生”的初心,永远延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次为百姓伸出援手的温柔里,在每一张因安宁而绽放的笑容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