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帝后巡江南察民生,舟车赴东南问商情
换源:


       开春后的奉国,北境冰雪初融,江南已透着暖意。萧玉轩与沈若初敲定巡访江南的事宜,只带了五百亲卫,未办盛大仪仗,乘着一艘修饰简洁的官船,沿运河向东南而行。临行前,两人特意嘱咐内阁,若有紧急朝政,可快马传信至江南,务必不耽误国事。

官船行至运河中段,两岸已是一片春耕景象。沈若初扶着船舷,看到田埂上农人牵着牛犁地,孩童提着竹篮跟在身后捡拾田埂上的枯草,眼中满是笑意:“去年推行的免赋税、发农具之策,看来是真落到了实处。你瞧,农人的脸上都带着劲。”

萧玉轩站在她身侧,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点头道:“前几日收到江南巡抚的奏报,去年返乡垦荒的农户已有三万余户,今年春耕的种子也都分发到位。不过耳听为虚,咱们还得亲自去田埂上问问,才知他们真正的难处。”

次日清晨,官船停靠在常州境内的一个渡口。萧玉轩与沈若初换上寻常富商的服饰,只带了两名侍从,沿着田埂向村中走去。刚走到村口,便见一位老农正蹲在田边,对着刚冒出嫩芽的秧苗发愁。

沈若初上前,轻声问道:“老丈,这秧苗看着长势不错,您怎么还愁眉不展?”

老农抬头见是面生的男女,却也和善地叹了口气:“姑娘有所不知,这秧苗是长得好,可去年冬天雪大,河渠冻裂了好几处,如今春耕用水不够,要是再不下雨,怕是要旱死一半。”

萧玉轩闻言,立刻问道:“官府没组织修河渠吗?”

“修是修了,可人手不够啊!”老农道,“村里青壮大多去镇上的作坊做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河渠修得慢,哪赶得上春耕用水。”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有了数。离开村子后,萧玉轩立刻让人传信给常州知府,命他从附近州县抽调人手,优先抢修灌溉河渠,同时从府库拨款,给参与修渠的百姓发放工钱,既解了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能让百姓多一份收入。

三日后,两人抵达苏州。苏州是江南的富庶之地,也是奉国与南越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刚走进苏州的商市,便听到街边商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绸缎庄、茶叶铺、铁器行里,往来客人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沈若初走进一家售卖南越丝绸的店铺,拿起一匹丝绸,对店主问道:“掌柜的,这南越丝绸近来销量如何?关税调整后,进货成本有没有增加?”

店主见她气度不凡,连忙笑着回话:“这位夫人好眼光!这南越丝绸颜色鲜、质地软,卖得可好了。前阵子南越那边加税,进货价确实涨了些,好在朝廷很快就派人交涉,关税又调了回来,如今进货成本稳了,我们也敢多囤些货了。”

“那与南越通商,还有没有其他麻烦?”萧玉轩追问道。

“麻烦倒是没有,就是商船在海上偶尔会遇到海盗,不过朝廷的水军近来巡逻得勤,海盗也少了许多。”店主道,“要是水军能再多派几艘船巡逻,咱们这些做海贸的,就更安心了。”

离开商铺后,两人又去了苏州港口。站在码头,看着往来的商船装卸货物,沈若初对萧玉轩道:“看来通商之事整体顺利,只是海上治安还需加强。不如从东南水军调派三艘战船,专门负责苏州至南越港口的航线巡逻,再联合南越水军,共同打击海盗,这样既能保障商船安全,也能增进两国信任。”

萧玉轩点头赞同:“此策甚好,明日便让苏州知府传信给东南水军都督,落实此事。”

当晚,苏州知府设宴款待帝后,却被萧玉轩婉拒,只让知府准备了几样家常小菜。席间,知府提及苏州的织锦业近来发展迅速,不少农户都开始养蚕缫丝,只是缺乏织锦技艺好的匠人,导致织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卖出好价钱。

沈若初听后,提议道:“可在苏州设立织锦坊,从都城请技艺精湛的织锦匠人来此授课,免费教农户织锦技艺。同时,官府可牵头,将农户织好的织锦集中起来,打上‘奉国织锦’的印记,统一运往都城与海外售卖,这样既能提高织锦的价格,也能让更多农户受益。”

知府连忙躬身应道:“皇后娘娘此策,真是解了苏州织锦业的难题!臣明日便着手筹备织锦坊之事。”

在苏州停留五日后,两人又前往杭州。杭州的粮市是江南最大的粮市,每日都有大量粮食从这里运往都城与北境。两人在粮市走访时,粮商们纷纷反映,近来粮食运输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运河上的船闸年久失修,船只通行缓慢,耽误了粮食运输时间。

萧玉轩当即下令,让工部拨款修缮运河上的船闸,同时增加船闸管理人员,确保船只通行顺畅。此外,还规定粮商运输粮食,可凭官府发放的“粮运凭证”,减免部分运河通行费,降低粮食运输成本。

在江南巡查的一个月里,萧玉轩与沈若初走遍了苏州、杭州、常州等江南重镇,深入田间地头、商铺码头,倾听百姓与商人的诉求,解决了灌溉用水、织锦技艺、粮食运输等诸多问题。

启程返回都城那日,江南百姓自发在码头相送,手中捧着刚摘下的茶叶、织好的丝绸,一声声“陛下、皇后娘娘保重”萦绕在耳边。沈若初站在船头,对着百姓们拱手道别,眼中满是动容。

萧玉轩走到她身边,轻声道:“此次江南之行,虽累却值得。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商道畅通无阻,便知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沈若初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江南岸,轻声道:“是啊,这天下的太平盛世,不是靠朝堂上的奏折堆出来的,而是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百姓身边,解决他们的难处,才能真正实现。”

官船顺着运河向北而行,船头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帝后并肩而立,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都清楚,守护这奉国的太平盛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们同心同德,携手同行,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需要我继续写帝后返回都城后,如何推广江南的治理经验到其他地区,或是漠北因遭遇雪灾请求奉国援助的情节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