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弱冠封储承国祚,及笄授邑显风华
换源:


       时光倏忽,十六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昔日在御花园捡银杏叶的稚童,已长成挺拔少年;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小公主,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这年秋,奉国皇宫迎来两件大事——萧承安年满二十,行弱冠礼后册立为太子;萧承宁年届十五,行及笄礼后获封“安宁公主”,赐封地青州。

弱冠礼当日,太极殿内外庄严肃穆。萧承安身着玄色绣龙礼服,头戴束发玉冠,在礼乐声中缓步走上殿阶。萧玉轩端坐龙椅,看着长子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宛如当年的自己,心中满是欣慰。待礼官唱喏“加冠”,萧玉轩亲自起身,为萧承安戴上象征储君身份的鎏金冠冕,沉声道:“承安,今日你行弱冠之礼,既为成年,更承国祚。往后当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念,勤勉修身,辅佐朝政,莫负朕与天下的期许。”

萧承安屈膝跪地,双手接过冠冕,朗声道:“儿臣定当谨记父皇教诲,守初心,担使命,护佑奉国,不负苍生!”声音掷地有声,殿内百官纷纷俯首行礼,齐呼“太子千岁”。礼毕,萧承安退至殿侧,目光扫过群臣,沉稳有度——多年来,他不仅随萧玉轩学习朝政,跟随沈若初习武练兵,更曾多次前往各地巡查新政落实,在寒门官员与百姓中早已积累了威望。

三日后,长乐宫举办萧承宁的及笄礼。不同于太极殿的庄重,长乐宫满是雅致温馨。沈若初亲自为女儿梳理长发,将一支雕刻着鸾鸟的金簪缓缓插入发髻,轻声道:“宁宁,及笄之后,便是成年女子。父皇赐你青州封地,并非让你安于享乐,而是盼你以‘安宁’为名,护一方百姓平安。”

萧承宁身着粉色绣裙,眉眼间既有沈若初的英气,又不失少女的灵动。她握住母亲的手,笑道:“娘亲放心,女儿这些年跟着你学武,跟着父皇学治政,定不会让青州百姓失望。再说,还有哥哥帮衬,女儿不怕。”说话间,她挽起衣袖,露出小臂上的薄茧——那是常年练剑留下的痕迹,其剑法已得沈若初真传,寻常侍卫三四人近不了身。

及笄礼后,萧玉轩正式下旨,将青州封给萧承宁,允许她自主任命封地官员,只需每年向朝廷上缴定额赋税。旨意一出,朝野皆赞——青州乃是鱼米之乡,皇帝与皇后对公主的宠爱可见一斑,更难得的是,萧承宁凭借多年来随帝后巡查的经历,早已展现出不俗的治政能力,众人皆信她能将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自萧承安封太子后,萧玉轩便开始让他协助处理朝政。每日早朝,萧承安立于御座之侧,针对官员奏报的民生、水利等事务,总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一次,江南遭遇水灾,地方官员上奏请求朝廷拨款赈灾,萧承安当即起身道:“父皇,儿臣以为,赈灾不仅要拨款,更要派懂水利之人前往,指导百姓加固堤坝、疏通河道,从根本上解决水患。儿臣愿亲往江南,督办此事。”

萧玉轩略一沉吟,看向沈若初,见她微微点头,便准了萧承安的请求:“好,朕给你调派五百禁军,再让工部尚书随行,务必妥善处置,保江南百姓平安。”

萧承安领旨谢恩,三日后便带着人马启程。沈若初看着儿子的背影,对萧玉轩笑道:“承安行事沉稳,有勇有谋,已是合格的储君了。”萧玉轩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笑意:“这都是你教得好。”

萧承安离京后,萧承宁也着手准备前往青州。出发前,她特意去东宫见哥哥,萧承安正对着江南舆图研究治水方案,见妹妹进来,笑着起身:“宁宁要去青州了?哥哥给你准备了些东西。”说着,他递过一本册子,“这是各地新政推行的经验,尤其是农事、工坊方面,青州多水,可借鉴江南的水利灌溉之法,哥哥已在册子上标注清楚。”

萧承宁接过册子,心中一暖:“谢谢哥哥,等你从江南回来,我定让青州的粮食增产,给你接风洗尘。”兄妹二人相视一笑,多年来,他们不仅一同习武、一同读书,更时常一起探讨朝政,感情深厚,默契十足。

萧承宁抵达青州后,并未急着入住公主府,而是第一时间带着侍卫前往田间地头。她见农户因灌溉不便,稻田产量不高,便依照萧承安册子上的建议,召集当地工匠,仿照江南的水车样式,改良出适合青州地形的“双轮水车”;又发现青州盛产桑蚕,却因织造技术落后,丝绸卖不上价钱,便从京城请来织工,开设工坊传授新技术。

短短半年,青州便焕发出新的生机——稻田丰收,丝绸远销各地,百姓收入翻倍。萧承宁还在青州开设学堂,不仅教孩童读书,更教农户、工匠实用技艺,百姓们都称她为“贤德公主”。消息传回京城,萧玉轩与沈若初欣慰不已,沈若初笑着对萧玉轩说:“宁宁虽是女子,却有不输男子的魄力,青州在她手上,定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萧承安在江南也顺利完成赈灾治水之事。他不仅带领百姓加固了堤坝,还修建了三条新的灌溉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了江南水患。回京时,江南百姓自发沿途相送,还为他立了“爱民太子碑”。萧玉轩得知后,在朝堂上公开称赞:“太子亲赴灾区,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乃储君之责,当为百官表率!”

这日,萧玉轩与沈若初在御花园散步,看着远处萧承安正指导萧承宁练剑——兄妹二人剑光交错,招式凌厉却不失章法,引得一旁的禁军侍卫连连赞叹。萧玉轩笑着对沈若初说:“你看他们,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咱们总算没辜负这江山,也没辜负他们。”

沈若初望着一双儿女的身影,眼中满是温柔:“是啊,承安沉稳,能守好这江山;宁宁灵动,能护好一方百姓。往后,咱们也能松口气了。”这些年,萧玉轩与沈若初携手推行新政,虽历经风雨,却让奉国愈发繁荣稳定,如今儿女皆已成才,他们终于能卸下些许重担。

萧玉轩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的宫殿与炊烟,语气坚定:“往后,朕便将更多政务交给承安,你我偶尔去青州看看宁宁,或是去京郊行宫小住,过几天清闲日子。不过,在那之前,还要看着承安坐稳储君之位,看着宁宁把青州治理得更好。”

沈若初笑着点头,心中满是安稳。她知道,奉国的未来,在萧承安与萧承宁手中,定会愈发光明;而她与萧玉轩的故事,也将在这太平盛世中,续写更多温馨与圆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