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青青之丘 > 第一章:大齐之乱
换源:


       大齐真武六年秋,连绵的阴雨已缠了南方四省月余。御书房内,烛火映着满案的奏章,几乎都染着“水患”“流民”“缺粮”的朱批,空气里似也飘着江南水乡的湿意。新帝萧彻立于窗前,玄色常服上绣着暗金龙纹,登基未满七载的他,眉宇间尚带着几分年轻气盛,却又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陛下,南方池州堤坝又溃了,流民已涌入江宁府,户部存粮只够支撑十日。”户部尚书颤声递上急报,话音未落,殿外又传来内侍急促的通报:“启禀陛下,北境六百里加急!胡、羌两族十六部联兵,已破雁门关,正劫掠云、朔二州!”

两道急报如惊雷炸响,殿内重臣皆变了脸色,有人欲言又止,似怕惊扰这位年轻的帝王。萧彻却只抬手接过军报,目光扫过“烧杀抢掠”“尸横遍野”等字,指尖在案上轻轻一顿,随即转身,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先点向南方四省:“吏部,即刻遴选二十名干练官员,务必是懂水利、善安抚的,三日内启程赴南方,由工部尚书总领,带工部半数匠人、漕运所有存粮先行,先固堤坝、设粥棚,流民安置妥当后,再核查灾情,奏请免税三年。”

吏部尚书与工部尚书齐齐躬身领命,萧彻的目光已转向北方:“兵部,调京营五万精锐,再令九边各镇守军即刻集结,五日内在雁门关外会师。朕,要亲征。”

“陛下不可!”首辅大臣急忙上前,“南方未平,陛下若亲征,京中恐生变数!”

“变数?”萧彻回头,眸中闪过锐光,“外患不平,内忧难安。胡人羌人敢联兵犯境,正是瞧着朕年轻,以为大齐可欺。朕亲去,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大齐的江山,不是谁都能碰的。”他看向兵部尚书,语气斩钉截铁,“粮草、军械、战马,三日内备齐,少一件,提头来见。”

就在此时,位列朝班末位的奉祀卿李宗衡忽然出列,手持玉笏躬身道:“陛下息怒,臣有一事不得不奏。”见萧彻颔首,他才继续说道,“今岁秋分,乃祭祀天庭天帝的‘秋禋大典’,依祖制需陛下亲自主祭,以祷上天庇佑大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今陛下欲亲征北境,恐难按时行大典,若失了对天帝的敬奉,怕是会惹得天帝不悦,于国事更是雪上加霜啊!”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奉祀卿掌管天下祭祀礼仪,历代帝王皆重视祭天之事,李宗衡这番话,倒也合规矩。

萧彻闻言,眉头骤然拧紧,脸色沉了几分。他盯着李宗衡,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卿是说,朕该留在这里,对着泥塑木雕的天帝焚香叩拜,任由北境百姓被胡人屠戮,南方流民死于水患?”

李宗衡身子一僵,忙叩首道:“臣不敢!只是祭天乃国之大事,关乎气运……”

“气运?”萧彻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大齐的气运,不在天庭天帝的恩赐,而在朕的子民、朕的将士身上!”他转身看向满朝文武,一字一句道,“秋禋大典,暂且延后,待朕平定北境、南方水患平息,再亲往天坛,告慰天地。”

顿了顿,他目光扫过殿内,带着一股撼人的力量:“若真如奉祀卿所言,天不佑大齐,那便不必求天——朕,自佑之!大齐的江山,朕自己守;大齐的百姓,朕自己护!”

话音落,他拿起朱笔,不再犹豫,在调兵、遣官的两道旨意上飞速落下御批,朱砂印盖下的瞬间,殿内再无一人敢言。“各部各司其职,三日后,工部尚书率人南下,朕在校场点兵,北上亲征。”萧彻将旨意掷下,“记住,南方要安,北方要胜,大齐的百姓,不能再受苦了。”

烛火摇曳,映着他挺拔的身影,也映着满朝文武眼中重新燃起的底气。这位年轻的帝王,不仅有雷霆处置内外困局的魄力,更有不信天命、只信己力的决绝——大齐的难关,定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