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青青之丘 > 第四章 :天罚骤至
换源:


       真武八年夏,京城的暑气尚未浓烈,东宫却先被一层浓重的药味笼罩。太子萧瑾自入夏便偶感风寒,起初不过咳嗽发热,太医用了几剂药,却不见好转,反而日渐沉疴,到后来竟已卧床不起,连水米都难以下咽。

消息传入御书房时,萧彻正在批阅各地呈报的春耕简报,见内侍慌张闯入,他心头猛地一沉,丢下朱笔便往东宫赶。寝宫内,太医们跪了一地,面色惨白;皇后伏在太子床边,哭得几乎晕厥。萧彻快步走到床前,握住太子滚烫却无力的手,只见昔日活泼康健的少年,此刻面色灰败,气息微弱,连睁眼的力气都没了。

“到底怎么回事?”萧彻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看向为首的太医令。

太医令磕着头,声音哽咽:“陛下,太子殿下脉象紊乱,五脏似有衰竭之兆,臣等用尽良方,却始终查不出病因,实在……实在无能为力啊!”

接下来的几日,萧彻几乎寸步不离东宫,遍请天下名医,甚至下旨减免东宫附近赋税,以期为太子积福。可这一切都没能留住太子的性命,三日后,萧瑾在睡梦中咽了气,年仅十七岁。

东宫的丧钟敲响时,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哀痛中。萧彻站在太子灵前,一身素服,背影挺直却透着难以言说的疲惫。他并非不信鬼神,只是从未想过,自己“弃天敬祖”的决定,会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反噬在最疼爱的儿子身上。皇后哭晕数次,醒来便拉着他的衣袖,泣声道:“陛下,是不是我们触怒了上天?求求您,举行祭天大典吧,求上天饶过我们……”

萧彻闭上眼,指尖攥得发白,却只沉声道:“太子之死,是命数,与祭天无关。”话虽如此,深夜独处时,他望着窗外的月光,心头第一次泛起了一丝动摇。

可还没等他从丧子之痛中缓过神,川蜀之地的急报便如惊雷般传入京城——入夏以来,川蜀五州接连爆发山火,起初只是零星火情,谁知火势竟愈烧愈烈,狂风助长下,火舌席卷了山林,连带着山下的村落、城镇都被吞噬。五州官员调集了所有人力物力救火,却杯水车薪,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逃往邻州,沿途哀鸿遍野,死伤无数。

奏折上的字迹,字字泣血:“……火势诡异,白日烈火熊熊,夜间竟有火星随风飘移,似有灵性般追烧民居,五州已焚去大半,粮田尽毁,流民逾十万,恳请陛下速派援兵、拨粮赈灾!”

御书房内,萧彻将奏折重重拍在案上,脸色铁青。川蜀多山,虽时有山火,却从未如此猛烈且诡异。他猛地想起太子骤逝,想起李宗衡当初“天帝降罪”的劝谏,想起老臣们担忧的眼神,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此时,内侍通报,已调任翰林院编修的李宗衡,跪在宫门外,恳请见驾。萧彻沉默片刻,终是叹道:“让他进来。”

李宗衡依旧是一身素服,须发已添了几分花白,入殿后便重重跪倒在地,不发一言,只是不停叩首,额头很快渗出血迹。

“你想说什么?”萧彻的声音沙哑。

李宗衡抬起头,眼中满是悲戚与恳切:“陛下,太子薨逝,川蜀火患,这是天帝的警示啊!老臣当初苦劝,并非危言耸听,太祖借天兵定鼎,大齐命脉与天庭相连,如今陛下废黜祭天,便是断了这份联系,天帝震怒,才会降下惩罚!若陛下再执迷不悟,恐有更大灾祸降临啊!”

萧彻看着他,又看向案上川蜀灾情的奏折,耳边似乎响起了太子临终前微弱的呻吟,响起了川蜀流民的哭喊。他猛地闭上眼,良久,才缓缓睁开,眼中是从未有过的复杂——有痛惜,有动摇,却仍有一丝不甘。

“赈灾的粮草、援兵,即刻调拨,不得有误。”萧彻沉声道,语气却没了往日的决绝,“至于祭天……容朕再想想。”

李宗衡闻言,知道这已是帝王最大的让步,忙叩首道:“陛下三思!大齐百姓,经不起再一场灾祸了!”

殿外,夏日的阳光依旧炽烈,可御书房内的气氛,却比寒冬还要凝重。萧彻知道,这场与“上天”的对峙,或许从一开始,他就无法全身而退。而川蜀燃烧的山火、太子冰冷的灵柩,不过是天帝惩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