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饥荒,我用一斤米换两王炸 > 第34章 你们还欠着我的诊费
换源:


       “秦大哥,这几只野鸡如何?”

楚武带着野鸡回到秦少琅的身边,直接拿起来给秦少琅看。

秦少琅不禁点头。

“成,毛色都挺不错的。”

楚武见秦少琅看懂了他的心思,也不禁嘿嘿一笑。

“秦大哥还是有当官的潜质,就是缺一个引路人。”

这话在楚武心中可是最高的夸赞了,对当兵的来说,那些不用上战场也能得功劳的官员,才是他们最羡慕的存在。

秦少琅轻咳了一声,便招呼道。

“先吃饭,等下跟我去把张巧的事处理了。”

今日的午饭与昨日一样,都是米饭配上两勺猪油和酱油,秦少琅和楚武的米饭,是苏棠细心打理过的,没有米壳。

而帮工的这些人,偶尔还是能吃到,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他们早已习惯,一股脑儿咽下。

在土窑的边上,张巧看着自己手中白森森的米饭,又看了看远处其他人的酱油配猪油的饭,不禁叹了一口气。

“女儿你也别怪你娘,你娘当年没得选。现在你爹又得罪了人家,这米饭有得吃就不错了,你也别嫌弃。”

张巧还在絮絮叨叨的说话,可她女儿早已饿了,只顾埋头大快朵颐。

忽的,张巧仔细扒拉了一下碗里的饭。

“娘,里面好像加了猪油。”

张巧听得这话,连忙凑过去一看,果然,在碗底藏着一小块猪油。

再小心翼翼将自己碗里的米饭扒拉开些许,她看见了下方被油浸透的米饭。

心中不禁一暖。

连忙将碗里这些带油的米饭都刨到女儿碗里。

“孩子多吃点,你身子弱。”

“娘昨儿晚吃得太多了,肚子还涨着气。”

看着女儿吃得开心,张巧的心中有些幸福,但很快就又升起一抹不忿。

二麻子哪怕拿出十分之一的酒钱填补家用,他们娘俩也能弄些油水下肚,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的。女儿的身子也不至于这么差。

对张巧这个成年人来说,跟着打猎开荤并没有多少大碍,但女儿在长身子的年纪里也是这样,身子怎么可能好得了。

……

心里的杂念一直持续到吃过了饭,母女俩有些心虚的将碗放了回去。

自家男人得罪了秦少琅,还能在秦少琅这里得到一般“帮工”的待遇,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

就在母女俩准备继续干活的时候,秦少琅吊着一根草,带着楚武来到了土窑。

刚一露面便喊道。

“张巧母女过来,今儿是怎么回事。你明知二麻子和我有过节,还来我这里帮工,还骗我饭吃?”

在张巧母女满脸的惊恐中,秦少琅瞥了一眼桌上的饭碗。

“哟呵,还吃我家的饭?”

闻讯而来的林慧听得这些对话,心头暗道不妙。

张巧母女怎么吃上饭了?

这打乱了她原本的计划。

二麻子和秦少琅有过节,来帮工却不吃饭,就是想要赔罪,知道他们家男人做得过分的意思。

但现在吃了饭,整个事情就变成了,他们母女在明知知道两人过节的情况下,仍旧想要来这里帮工!

这两者在本质上就有极大的差距,前者是为了道歉而来,后者更像是脸皮极厚的举动。

“这两母女,怎么还吃上了。”

林慧心中暗暗不爽。

可她又怎么知道,苏瑾先前为了按照秦少琅的吩咐,将午饭送到两母女的手中,费了多大的心思才找到她们。

又是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让她们安心的吃了饭。

事情的改变,在秦少琅下达吩咐的时候,就已经超出了林慧的预期。

还不等张巧说话,她身边的女儿噗咚一声跪在地上。

“是我贪吃,是我吃的,别怪我娘,要打就打我吧。”

秦少琅瞥了一眼这丫头,不禁轻笑道。

“上次帮你治病的钱都还没给,把你打坏了,你也好赖账是吧?”

众人完全没想到,秦少琅会用这种方式应对。

看起来,他已经有了一个不能动手的理由。

张巧连忙磕头道。

“这笔钱我会努力给的。”

秦少琅不屑瘪嘴。

“我知道你家里有钱,二麻子还在外边喝酒呢,怎么可能没钱。但钱不是你管,你要是能管得住一分钱,也不至于拖欠药钱。”

被秦少琅戳穿了所有的事,张巧也是无力的低下了头。

她若能弄到钱,哪里还需要这么低三下四的,被一次诊费难住。

等了片刻,秦少琅见张巧的确说不出话来,这才继续说道。

“你们就在这里当长工还债吧,每天的工钱就别想了,管你们一顿饭。等到这里修完,就当是还清了。”

张巧本没有多少心思,连忙点头。

“多谢秦大恩人。”

每天都能弄到一碗饭吃,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她需要付出的也仅仅是帮工的力气而已。

秦少琅看着张巧连声应答,视线落在她女儿身上。

这身子骨可真瘦啊,只差一点就快赶上苏瑾和苏棠姐妹了。

需知苏瑾两姐妹是被一路押送过来,那些日子都不是人过的,才会瘦弱不堪。

可她没有这样的经历,还能饿成这副瘦弱的模样,可见二麻子对家里的人有多不放在心上。

“行了,就这样吧。”

说完,秦少琅招呼上楚武,两人给其他人交代了几句后,便结伴而去。

路上,楚武好奇的问道。

“秦大哥,这二麻子不当人,你咋还帮他婆娘?”

秦少琅沉思了片刻,在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天夜里,那个为了给自己女儿治病,穿着满是破洞的冬衣,在夜里跌了一跤,仍旧保住怀中酒坛的那位母亲。

真正让秦少琅动容,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的,就是那晚张巧展现过的,无可挑剔的母爱。

“我这个人比较迷信,我一直觉得头顶三尺有神灵,人在做事天在看。帮她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秦少琅没有说出他的真实想法,用这一番更像是神棍口吻的话,将整个事情搪塞过去。

他不想多解释,因为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或许对母爱和父爱的体会并没有那么深。

他们并不知道,在和平年代里,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溺爱能到什么地步。

尤其是这些人多是兄弟满堂,不像秦少琅所处的世界,家里孩子多是独苗。

双方的基础观念都不相同,他也没法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