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红楼:天工造物,我重振将门! > 第18章:薛家入京,梨香院暗藏机锋!
换源:


       当贾珩的马蹄踏碎江南的月色,率领玄甲卫化作一道利刃,准备刺入泉州那深不见底的浑水时。

千里之外。

天子脚下,神京城。

朱轮华盖,车水马龙,一派冠盖云集之景。

荣国府那两尊气势恢宏的石狮子,静静注视着一批新客人的到来。府内,因这远客的到来,平添了数分鲜活与喧闹。

“我的好妹妹,快些来看。”

穿花拂柳的游廊上,王熙凤一袭华丽的绛红宫锦长袍,臂弯里挎着描金漆篮,用涂着丹蔻的指尖,轻轻点了点不远处的方向。她拉着林黛玉的手,语调里是惯有的热络与爽利。

“那就是姨妈家的宝姐姐,你瞧瞧,真是天仙下凡一般的好模样!”

林黛玉顺着她指引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名少女,年岁与她相仿,身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肩胛,葱黄绫棉裙。她面庞莹润,肌骨丰泽,眉眼间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端庄与平和。行走之间,裙摆摇曳,仪态万方,仿佛每一步都经过了最精准的丈量,挑不出半分瑕疵。

那便是皇商薛家的大小姐,薛宝钗。

金陵城的一桩人命官司,让薛家大爷薛蟠不得不暂避风头。薛姨妈便带着一双儿女,千里迢迢自金陵进京,投奔亲姐王夫人家中。

王夫人将他们安置在了荣国府东北角,一处名为梨香院的独立院落。

对于自己亲妹妹一家的到来,王夫人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

她不仅亲自督促下人,将久未住人的梨香院里里外外收拾得焕然一新,从窗纱幔帐到桌椅陈设,无一不是上等货色。更是每日晨昏定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模样,让府中下人都暗自咋舌。

只有少数几个心腹之人才窥得一丝内情。

这份殷勤背后,姐妹之情固然有之,但更深层的算计,却隐藏在王夫人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眸之下。

薛家,号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泼天的富贵,这百万家资,才是真正让她动心的根源。她看着自己那视若性命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再看看那举止得体、堪为表率的薛宝钗,一个完美的计划,已在她心中悄然成型。

是夜,荣庆堂灯火通明。

贾母下令,大排筵宴,为远道而来的薛家接风洗尘。

林黛玉与三姑娘探春、四姑娘惜春,也一并应邀到场。

席间,琉璃灯盏映照着满堂珠翠,空气中弥漫着佳肴与名贵香料混合的暖香。

薛宝钗无疑是今夜最耀眼的存在。

她言语谦和,举止娴雅。

对上,她能以最恭顺的姿态,三言两语便逗得贾母开怀大笑;对下,她与迎春、探春等姐妹们亲切交谈,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显亲近,又不失大家闺秀的矜持。

不过短短一个时辰,她便以一种无可挑剔的姿态,征服了贾府上下所有人的心。

贾母更是喜爱得不行,直接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握着她那温润如玉的手,左看右看,不住口地夸赞。

“好孩子,真是个有福气的。”

贾母的目光,落在了宝钗衣襟上挂着的一枚赤金璎珞上,璎珞下坠着一个金灿灿的锁。

“我听说,你这金锁还有个来历?”

不等宝钗回答,一旁的薛姨妈便满面含笑地接过了话头,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满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老太太说的是,这孩子,说起来也是个有来历的。”

薛姨妈的脸上带着几分神秘,几分感念。

“打小儿身上就有些热毒,亏得是遇着个癞头和尚,给了个海上方,又给了一枚金锁,说是这金锁上的八个字,是吉谶,必要有玉的来配,方能压得住,保她平安一世呢。”

说者,或许无心。

听者,却个个有意。

尤其是王夫人,听闻此言,眼底深处瞬间迸发出一道亮光,嘴角那抹笑意,也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林黛玉端坐于席间。

她静静地看着那被众人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中央的薛宝钗,看着她脸上那完美无瑕的微笑,看着贾母握着她的手不放的亲昵模样。

她又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

周遭的喧嚣与笑语,仿佛在这一刻都离她远去。

唯有那句“必要有玉的来配”,如同一根无形的针,精准地刺入了她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金玉良缘。

这四个字,在她脑海中轰然作响。

她天性聪慧,更兼修习了贾珩所传心法之后,灵台清明,感知远超常人。她能敏锐地嗅到这四个字背后,那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那是一种宣告,一种暗示,一种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强大力量。

她的心,第一次对一个同龄的女子,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宝姐姐”,生出了一丝莫名的、无法言说的警惕与不安。

一场围绕着“金玉”与“木石”的无声较量,就在这觥筹交错、笑语晏晏之间,开始悄然涌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