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枕边呼吸 > 第三章:“贴心”的监控
换源:


       意识彻底清醒的后果,就是看什么都像裹着糖衣的毒药。林晚现在看周辰,感觉他脸上那副金丝边眼镜后面藏着的不是眼睛,是两台高精度扫描仪,正时刻准备给她挑错。

“得找证据。”这个念头像救命稻草,被她紧紧攥在心里。她开始留意周辰的一切:他“忘”在书房抽屉里的旧手机(密码试遍了都没打开)、他接电话时偶尔会走到的阳台角落(玻璃隔音太好)、甚至他带回来的维生素瓶子的生产批次(上网一查,正规得让人绝望)。

周辰似乎察觉到了她的“不安分”,或者,这只是他计划中的下一步。

那天晚上,他搂着她,语气温柔得能滴出水:“晚晚,我最近总心慌,老担心你和宝宝。”

林晚心里警铃大作,面上却只能依赖地靠着他:“怎么了?我很好啊。”

“就是我不在家的时候,万一你又不舒服,或者需要什么……我想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你们,才能安心。”他拿出手机,点开一个购物页面,“我买了个最新的监控摄像头,带360度旋转和高清夜视,就装在客厅和餐厅中间那个位置,正好能照顾到大部分区域。这样,我想你们了就能看看,也能确保你安全。”

林晚的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监视。这是赤裸裸的监视。她几乎能想象到以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眼皮子底下的窒息感。

但她能拒绝吗?一个“记忆错乱”、需要被精心照顾的孕妇,有什么理由拒绝丈夫这份“贴心”的关怀?

她听到自己的声音软软地说:“老公……你想得真周到。这样你上班也能放心点了。”天知道她是用了多大力气才压下喉咙里的恶心。

摄像头第二天就装上了。白色的,圆溜溜的,像个充满恶意的独眼,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她的活动范围。

周辰的手机上永远开着监控界面。他开会间隙会看,午休时会看,甚至有一次,林晚发现他在深夜,屏幕微弱的光映在他毫无笑意的脸上,手指正拖动着她白天的活动回放进度条。

她的生活变成了现场直播,而唯一的观众,是她的狱卒。

她试过一些小动作,比如迅速把维生素片藏进沙发垫子缝隙下面。动作快得像触电。

当晚,周辰给她热牛奶时,状似无意地提起:“晚晚,今天是不是又把什么东西塞沙发缝里了?我看你弯腰摸索了好久。是又丢东西了吗?没关系,明天我帮你好好找找。”

他语气温和,甚至带着笑意,却像一把冰锥,瞬间刺穿了林晚所有的侥幸。他不仅在实时监控,还会抽查回放!她在用放大镜寻找他的漏洞,而他,拥有着她全部行为的录像库!

恐惧之后,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冷静。

既然躲不过这只“眼睛”,那就让它变成我的舞台。

林晚,毕业于顶尖戏剧学院(虽然没当成演员全因为老妈以死相逼让她学了会计),决定重拾旧业。

她的表演主题是:《一个逐渐认命、依赖丈夫、并且病情稳步好转的孕妇》。

监控下,她不再试图藏药片,而是会拿着维生素瓶,对着摄像头方向甜甜一笑(努力忽略胃里的翻腾),然后乖乖吞下。她会坐在摄像头能清晰拍到的地方,捧着育儿书,读得“津津有味”(实际在琢磨这作者是不是周辰派来的卧底)。周辰通过摄像头跟她说话时,她会表现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依赖,声音能甜出蜜:“老公~你工作那么忙还看着我们呀,真好,我感觉安心多了呢。”(挂断通话就对着垃圾桶干呕三声)

她甚至开始即兴发挥。比如,故意把一杯水放在桌沿,然后“不小心”碰洒,接着对着摄像头手忙脚乱、泫然欲泣,完美演绎了一个“笨手笨脚需要被照顾”的小女人形象。周辰的电话立刻打了过来,语气是压抑着不耐烦的关切:“晚晚,没事吧?别动,等我回来收拾。”

“嗯嗯,老公你快回来哦。”林晚对着摄像头点头,语气可怜巴巴,心里冷笑:忙死你。

而真正的她,只在监控的死角活动。

客厅摄像头照不到卫生间的大部分和厨房的一个角落。她的调查基地转移到了卫生间。她趁着周辰洗澡时,记下他旧手机上出现的所有应用图标名称;在他深夜回放监控时,她假装起夜,耳朵贴着书房门缝努力捕捉细微的声响。

她还在厨房角落的垃圾桶底层,发现了一张被揉皱的、印着某私人心理咨询室logo的名片,预约时间正好是她“记忆开始出错”的那几天。名片上的名字,是周辰。

线索像散落的珍珠,但她还缺一根能把它们串起来的线。表演不能停,调查必须更谨慎。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屋里暖洋洋的。林晚正对着摄像头,表演“幸福孕妇晒太阳”的桥段,门铃响了。

来的是楼下邻居张阿姨,嗓门洪亮,热情得像个移动的小太阳:“晚晚啊!我包了些鲜虾饺子,给你和小周送点!哎哟,这摄像头真高级,小周装的吧?真疼你!”

林晚心里咯噔一下,迅速进入角色,露出温顺笑容:“是呀张阿姨,他担心我嘛。快请进。”她侧身让开,巧妙地把张阿姨引到摄像头最佳拍摄区——这可是证明她“正常”的绝佳助攻。

张阿姨放下饺子,嗓门依旧洪亮:“小周真是没得说!对了晚晚,前几天我看你无精打采的,还老是嘀咕什么‘记不清’‘好像错了’,是不是孕后期不舒服啊?可得注意!现在看你气色好多啦!”

林晚心里猛地一沉!前几天?那正是她被药物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周辰果然篡改了她的记忆和感知!张阿姨的话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她被迷雾笼罩的记忆匣子一角。

她强压激动,继续表演,语气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羞涩”和“困惑”:“是吗阿姨?我前几天是有点迷糊,可能睡不好吧。最近吃了医生开的维生素,感觉精神好多了呢。”她刻意强调了“维生素”。

“那就好那就好!对了,”张阿姨突然压低了一点声音,但以摄像头的收音效果,绝对清晰收录,“上次你问我借旧杂志剪‘平安喜乐’那几个字做手工,剪好了吗?我这儿还有新的呢!”

林晚的血液瞬间冷却。剪字?手工?她毫无印象!这又是周辰覆盖掉的“真实”之一?还是他编造的另一个故事来佐证她的“记忆混乱”?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脸上却绽开一个无比自然、甚至带着点歉意的笑容:“哎呀阿姨,你看我这脑子!剪好了,就是做得不太好,不好意思给您看呢。新的我先不要啦,谢谢您!”

完美圆场。既承认了“事实”(基于张阿姨提供的信息),又表现出了“病情好转后的些许健忘”(符合周辰的预期)。

送走张阿姨,关上门,林晚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心脏狂跳。

恐惧和兴奋交织。恐惧于周辰编织的罗网如此细致;兴奋于意外获得的线索——张阿姨的话,以及那个她毫无印象的“剪字手工”。

周辰晚上回来时,果然状似无意地提起了张阿姨的到访:“听说张阿姨送来饺子了?聊得挺开心?”

林晚正在摆碗筷,闻言抬头,给他一个毫无阴霾的笑脸,语气轻快:“是呀!张阿姨人真好。她还问我手工做得怎么样了呢,我都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前几天真是迷糊得厉害,差点都忘了这回事。”

她主动提起,语气自然,带着点自嘲,完美扮演了一个逐渐“好转”但对自己之前“糊涂”有认知的妻子。

周辰仔细看着她,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她的脸,似乎在评估这话的真伪和她的状态。

林晚维持着笑容,心里擂鼓,但眼神努力保持清澈甚至有点“求表扬”的意味——看,我是不是好多了?都快能记住这些小事了。

几秒后,周辰脸上的线条柔和下来,走过来揉了揉她的头发:“迷糊点也挺可爱的。以后都会好起来的。”

他信了。他享受着她“好转”的过程,因为这证明了他的“治疗”有效。

晚饭后,周辰心情颇佳地主动去洗碗。林晚坐在客厅沙发上,能听到厨房传来的水声。

她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那个白色的、无声旋转的摄像头。

然后,她缓缓地、极其自然地,对着那个黑洞洞的镜头,露出了一个极浅、极淡,却蕴含着无数复杂意味的微笑。

那笑容里有顺从,有依赖,有刚刚“好转”的欣慰。

但仔细看,或许还能看到一丝被精心掩藏的挑战,一种棋手终于看清了棋盘布局后的冷静,以及一场好戏刚刚拉开帷幕的……

兴奋。

(第三章完)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林晚的“表演”能否骗过谨慎的周辰?那张心理咨询名片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剪字手工”会是揭开真相的关键吗?监控下的微笑,是反击的号角还是更大的危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猜测和期待,我们一起拆解这场步步惊心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