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大唐第一女判官 > 第13章 嫌疑人(2)
换源:


       崔述早料到会是这个答案,闻言,也不藏着掖着了,干脆说道:“你还活着的事,暂时不宜声张,且委屈你在我府里躲避几日。”

待她点头应下,崔述又向崔夫人道:“陶小姐还受着伤,阿玉年纪尚小,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后几日,就让陶小姐暂避我们屋中,劳夫人费一费心。正好我又要查案,又要处理火后灾情,可能会忙得抽不开身,有空回来,暂住这书房就够了。”

不容崔夫人回答,他又转向谢临舟:“按理,你伤这么重,应该放你回去歇着,但依你冲入火场的架势,就这么回去了,又难免叫人起疑。是以,还要再辛苦你走一趟,去前面追问一下苏小姐案发当日的情况。”

苏见薇既已露怯,逼一逼,未必不能逼出一、二线索来!

到时双管齐下,正可堵主谋狡辩。

谢临舟看一眼陶令仪,见她并无多余的表情,才答应下来。

崔述呷口茶:“至于几桩案子,就交由我的人来办吧。”

见陶令仪和谢临舟都无异议,崔述放下茶碗:“大致上的安排就是这样,你们要是没什么问题,时辰不早,就各自散了,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吧。回头有什么问题了,可以随时找我。”

时辰确实已经很晚了,崔夫人提醒他几句当心的话后,便朝陶令仪笑着伸手道:“在狱中担惊受怕这么久,趁着他们都用不上你,正好歇一歇,养一养你头上的伤。”

虽然接触的时间尚短,但陶令仪看得出来,崔述是一个有责任、有手段的人;崔夫人也是一个性格果决、周全的人。对于他们的安排,她自是无异议,便站起来,跟着崔夫人走了。

走到门口,她突然想起来,先前还有些话没有问清楚,便转过身,再次问崔仲:“谢二公子的手、脚好了之后,会不会影响他正常的读书、写字和走路?”

崔仲连忙答道:“不影响。”

那就好。陶令仪宽心之余,又向崔述道:“麻烦大人给他准备一顶软轿,再多安排两个人照顾着吧,他伤这么重,正好可以卖一卖惨,让那背后的主谋宽一宽心。”

崔述看向谢临舟,笑道:“所言有理,就是委屈贤侄了。”

崔仲不等吩咐,已着手安排去了。

将众人送走,崔述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文晦兄、深甫兄、允恭兄在哪里,去把他们都请过来!”

韦明远,表字文晦;杨玄略,表字深甫;萧直方,表字允恭,三人皆是崔述的私人幕僚,只是各自负责的事务不同。

其中,韦明远和杨玄略在崔述任大理寺少卿时,就是他的幕僚。崔述在预感要出事的前半个月,暗中遣散了他们,才让他们躲过一劫。

崔述出狱之后,两人带着新认识的萧直方,又重新投奔了他。

陶令仪遭诬陷的事,在谢沛与谢临舟找上门,说明情由之后,韦明远、杨玄略几人便跟着知晓了。

女狱失火,几人明了这又是崔述要过的一道坎,迈不过去,很有可能会再次下狱,便都在屋中等着他。

听到传唤,几人疾步到了书房。

崔述看到他们,便先叹了一声:“罪过呀,跟着我还没有过几天清静日子,就又要遭难了。”

“大人说哪里话,”韦明远故作轻松地开口,“眼前的案子我看并不复杂,只要顺藤摸瓜,很快就能抓到凶手。”

杨玄略附和:“以往遇到的大案、难案,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眼前的案子确实算不得什么。唯一困难的,也就是时间有点紧。”

萧直方跟着崔述的时间尚短,没有他们两个那么随意,微垂着眼皮,等他们寒暄完毕,才抬起眼,直接问道:“凶手是谁,大人应该已经有人选了吧?”

崔述再次叹了口气,“的确有人选了,要抓住他也不难,关键是缺少直接的证据呀。”

在得知张阿荆自尽的原因后,用最简单的排除法,他就已经推算出来背后的主谋。

赵明诚是正七品下的司法参军,在地方,这官阶已经不算低了。

能驱使他包庇谋害谢瑶的真凶,又诬陷陶令仪的人,唯有两类:一是比他官阶更高的人;二是有一定背景,能许他以重利的人。

比赵明诚官阶更高的人,在浔阳城只有四个:一个他;一个别驾谢晦;一个长史郑元芳;一个司马王懋。

他和谢晦都不可能,那就唯剩一个郑元方,一个王懋。

王懋是纯靠战功起家,于垂拱二年,单骑追百里,阵斩徐敬业部将唐之奇于岳阳楼下后,得当今圣上特敕为江州司马,总揽鄱阳至武昌水程的江防。

崔述对他的了解不多,却也知道他是一个醉心军务,行事低调的人。

且他的官阶虽比赵明诚高,但家世简单,并没有重利能许赵明诚。

是以,他是主谋的可能性极低。

郑元方就不同了,他是正儿八经的明经科出身,却是靠钻营才当上的江州府长史。

他最近的一门关系,是秋官司门郎孙德全的夫人,是他的堂姐。

孙德全就是一个负责检查、核对出入京城各城门“禁物”,协助刑部、大理寺或制狱缉捕罪犯的看门官,因其岗位之便,能接触大量的人员与货物,有天然的机会发现“不法言行”,故常常利用职权,对携带普通“非禁”但值钱物品的商旅、官员家眷进行刁难,以放行为条件暗示或明示索取贿赂,以中饱私囊。

这些倒罢,更可恶的是,为往上攀爬,他还主动当了来俊臣那帮狗杂碎的爪牙,因一己私利,残害过不少的人。

跟来俊臣那帮狗杂碎一样,称得上是臭名昭著。

鉴于此,崔述很难理解,陶氏虽自陶文鼎弹劾李义府贪渎失败,遭贬致家族沉寂至今已有三十年,但陶氏好歹也是清流门楣,怎会同郑元方这等污浊之人纠缠在一起?

尤其陶衡作为族长,还将陶令仪许给了郑元方的次子。

这等自甘蒙尘的做法,碰上眼前的案子,陶氏的名声怕是要一落千丈,成为各清流世家的笑柄了。

但……

看陶衡得知陶令仪出事时,那悲痛欲绝的神色不像作假,或许这背后,还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这隐秘恐怕也要落在郑元方的身上。

这个郑元方,嫌疑不小呀。

只是想要拿下郑元方,困难也不少呀。

陛下尤为宠信来俊臣那帮酷吏,他要拿下郑元方,就得对上来俊臣。

一想到离京之前,来俊臣那句阴恻恻的‘我在京城恭候大人’,崔述便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怎能不怕?

只是再怕,也不能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