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开局灌顶东方不败,我无敌了! > 第三十四章:天子门生
换源:


       ...

梁王走后,满朝文武才敢松口气,暗自庆幸没被牵连。

可几位忠心老臣却眉头紧锁,满心忧虑。

撤郡守、派王领兵,这旨意太冒险了!

一旦惹得天下郡守反噬,大汉怕是要战火纷飞!

可没人敢再劝。

君无戏言,旨意既下,便是帝国意志,他们唯有服从。

建章宫内,刘昊端坐龙椅。撤河西郡守一职,是他深思熟虑的一步。

他倒要看看,谁敢跳出来阻拦!

废除郡守制,已是他当前最紧要的事,哪怕神佛阻拦,他也绝不会退!

歇了片刻,刘昊起身离宫。

微风拂面带着刺骨寒意。

年关将至,神都城已被寒冬笼罩。

他不禁想到,这冬天里,不知多少百姓要受冻挨饿。

一众太监宫女紧随其后,刘昊却在御园外停下脚步。

他记起上次在此遇到的那个女匠,还曾拉着他去看那朵只开一个时辰的奇花。

“好像叫姝姝?”

刘昊暗自回想。事后他让东方不败查过。

姝姝是老太监捡到的宫外女婴,在宫里长大,性子单纯,没接触过外人。

“陛下,要进御园吗?奴婢这就去传旨准备迎接。”宫女轻声请示。

“不必。”刘昊摆了摆手,径直走入御园。

很快,他在花丛中找到了姝姝。

“啊?是你!”

姝姝睁大眼睛,顿时慌了神。

上次刘昊走后,她曾问过宫里姐姐,御园附近有没有穿常服的男子。

她记得刘昊当时穿的就是常服。

可姐姐却说,皇宫里敢穿常服随意走动的,只有陛下一人。

皇帝?

姝姝至今不敢信。

她见过的先帝们,要么年老威严,要么随行侍卫簇拥,她连多看一眼都怕。

可刘昊不一样,亲切随和,陪她看奇花,半点架子都没有。

可若他不是皇帝,又怎能随意出入御园?

姝姝攥着衣角,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姝姝本以为,上次一别,再难见到刘昊,可此刻人就站在眼前,她顿时慌了神,想行礼却手足无措,嘴里“你”“我”半天说不出完整的话。

刘昊静静看着她。

皇宫里所有人见了他都瑟瑟发抖,唯有这小丫头,上次敢拉着他的胳膊小跑。

只是现在,她该猜到自己的身份了。

御园有禁军守着,除了皇帝,谁能随意进出?

稍微打听便知答案。

“在朕面前,不用拘谨。”

刘昊开口。

“奴婢遵旨……”

姝姝立刻低下头,小脑袋垂着,生怕惹恼了他。

“上次一起看的那朵奇花,如今怎样了?”

刘昊突然问。

提到花,姝姝才鼓起勇气抬头。

“那朵早就谢了……不过我把种子种在原地了,等明年,就能再看到了。”

语气里满是低落。

“原来是这样,倒可惜了。”

刘昊微微摇头。

又闲聊了几句,刘昊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看向姝姝:“你想跟朕走吗?”

姝姝惊得瞪大眼:“我……我可以吗?”

刘昊没回答,只笑了笑,转身往外走。

到了御园门口,他停下招手,对身旁太监道:“传朕旨意,册封姝姝为姝美人,脱奴籍,搬入百花阁。”

“遵旨!”

刘昊回头看向愣在原地的姝姝。

“先去百花阁熟悉环境,朕得空再去找你。”

说完,便大步离去。

姝姝愣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直到太监宫女上前躬身:“见过娘娘!”

这些人往日里地位极高,她稍有不慎就挨打骂,如今却对自己毕恭毕敬。

姝姝恍惚间,只觉像在做梦。

“娘娘,随奴婢来。”

一行人引姝姝到百花阁。

殿宇宽敞,陈设华贵,处处是皇族气派。一路上,宫人见了她都恭敬行礼,一声声“娘娘”听得姝姝心跳加速:皇帝一句话,竟让她从花匠跃成后宫主子。

“他说,得空会来看我……”

姝姝攥着衣角,想起刘昊的话,脸颊发烫。

突然,一名太监快步进来:“娘娘,太后传召,请去长乐宫。”

“太、太后?”

姝姝瞬间僵住,脑子一片空白。

太后是陛下生母,天下最尊的女人,连一品大员都难见。

她以前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如今竟能得召见?

姝姝脚步发虚,下意识跟着太监走,心里又慌又乱。

太后找她,究竟是为了什么?

长乐宫内,太后端坐主位,上下打量着姝姝:“你就是陛下新封的姝美人?”

以太后身份,本不必见一位“美人”。

但姝姝是皇帝登基后首个册封的后宫,意义不同。

先前太后还愁皇帝对纳妃不上心,选秀又搞砸了,如今见皇帝主动封人,心里松了口气,看姝姝也越顺眼。

若不是这丫头,陛下还不知要拖到何时。

“在哀家面前不用怕,陛下既封了你,往后便是一家人。”

太后语气平和。

话锋一转,她不动声色问:“姝美人,你服侍过陛下了?”

“启、启禀太后,还没有……”

姝姝瞬间红透脸,头垂得更低。

太后眼中闪过丝失望,却没表露,扬声道:“来人,教姝美人学宫中常识。”

数位女官上前引姝姝退下。

姝姝原以为是学礼仪,可女官一开口,尽是些让她面红耳赤的私密事,她才知想错了。

另一边,刘昊已回建章宫,案上堆满奏折。

勤政是他的底线,哪怕刚封了美人,也没半分懈怠,当即拿起朱笔,逐本批阅起来。

刘昊正批奏折,近侍太监躬身进来:“陛下,大鸿胪殿外求见。”

“宣!”

大鸿胪入殿行礼:“见过陛下。”

“何事?”刘昊合上奏折,抬眸看来。

“启禀陛下,科举在即,请陛下选定主考官,主持本次科考!”

大鸿胪恭敬回话。

大汉科举年年举行,为朝堂送人才,可刘昊深知这制度弊端。

主考官一手操办,考生全成他的“弟子”,入仕后自然归其派系。

长此以往,官员拉帮结派、官官相护,把官场当私产。

刘昊眉头紧锁。他不反对百官争斗,甚至乐见其成。

没哪个皇帝愿看群臣一心。

但争斗得有底线,得把大汉利益放首位,不能为私利损国。

前任宰相傅倡就是教训,仗着信任一手遮天,收贿不说,还借主考官身份拉满朝派系,最后皇帝的话都没他管用!

如今朝堂经他数次清洗,派系早散,官员人人自危,没人敢经营势力。

可刘昊清楚,根源在科举。

不改制度,派系隐患永远在,迟早死灰复燃。

可科举是人才根基,绝不能废。

刘昊指尖轻叩龙椅,脸色沉凝:怎么才能保科举,又破派系之祸?

刘昊忽然想起宋朝科举。

虽承大汉旧制,却有关键改动。

不设主考官,考生过解试、省试后,需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名次由天子钦定,所有进士皆为“天子门生”,而非考官私徒。

这般一来,皇帝对官员掌控力大增,派系之争也从根源削弱。

大家同属天子门下,即便斗,也得围绕皇权。

“科举制度……”

刘昊起身,眼中有了决断。

“大鸿胪!”他陡然开口。

“臣在!”大鸿胪心头一紧,自提主考官后陛下便沉默,他早慌了神。

刘昊沉声道:“传朕旨意,今后科举取消主考官制,增设殿试,由朕亲自主持!”

大鸿胪脸色骤变,这是彻底改了旧制!

“大鸿胪,”刘昊目光扫来,“你不会让朕失望吧?”

“臣、臣定不负陛下!即刻落实旨意!”

大鸿胪额头冒冷汗,连忙躬身应下。

“下去吧。”刘昊摆手。

他心中清明。

科举本是为大汉选才,可若选出来的人不为皇权所用,这科举,又有何意义?

刘昊心里门清,朝堂上多少人盯着主考官的位子。

宰相之位空了许久,谁能当这次主考,名望必登巅峰,大概率能补宰相的缺。

宰相位极人臣,哪个臣子不眼红?

可刘昊偏要堵死这条路。

想当宰相?

行,拿实打实的功劳换!

想靠主考攒名望、拉派系谋高位?

绝无可能!

他绝不允许臣子陷在派系争斗里,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

大鸿胪离宫后,直奔廷尉府,早猜透陛下心思。

这是要把天下人才,全攥在自己手里!

他忍不住轻叹。

来皇宫前,好几位大臣找过他,托他在陛下面前举荐自己当主考。

可陛下旨意已明,今后科举再无臣子主考,唯一的主考,只有当今陛下!

现在最让大鸿胪犯难的,是怎么跟那些大臣说清楚,还不得罪人。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