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活着的时候,常常和我说起圆明园。
可那时的我只关心从天上飞过的鸟群和从屋后经过的河流。
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外婆口中的圆明园,这个陌生的名字中度过的。
直到我长大后,外婆她再也动不了了,躺在一捧黄土中时,我才惊觉我应该去圆明园看看,看看那座被外婆时常挂在嘴边念叨的圆明园究竟是何方神圣。
终于有一天,我被单位派去BJ学习一段时间,那时候刚好是七月上旬。
在我坐上火车的那天早晨,我不知不觉又想起外婆。
每到夏天,外婆都会牵着我的手向山上走去,而这时总会有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风把我越裹越小,直到我矮于黄土。
那被岁月遮蔽的部分,其实就是碑文。
外婆走后,山上的桃花就再也没开过。
当我和外婆到达山顶时,她总是会提起圆明园。
带着对圆明园的那一丝执念,于是我来到了BJ。
七月的BJ,在喧嚣的光线里打开夏天,趁蝉鸣还未散去,我沿着热风向圆明园一步一步走去。
当我到达圆明园后,我立刻就被眼前这座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震撼得仿佛涅槃。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湖中那一大片妩媚的夏荷,几只彩蝶翩翩落于荷花的花蕊上,仿佛是一个园丁在认真修剪荷花的幽香,生怕偷袭的蜜蜂会取走这一枚饱满的果实。
往下看去,只见一汪不怎么透明的湖水,静静地躺在荷影之下,忽然一阵悦耳的歌声自湖中传来。
我不禁想到汉乐府民歌《江南》,脱口而出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只是还没等我说完,只见湖中身穿汉服的女子便飘然若仙般的在荷叶上浮现她娇媚的身姿。
看着眼前采莲女子的容颜,我不由得想起外婆曾胡诌的一首诗来,她说她不懂诗词格律,原是写《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只道是:
怡红院外是潇湘,怡红院内铺戎装。
金玉多生缠绵意,良缘无缘在红墙。
谁家公子展疏眉?几对早莺弄笛忙。
昔时倾樽为她尽,今日病妆为谁苍?
痴情皆因离恨天,镜中桃花又绽放。
泼墨无端泪湿衣,南山扶我坐寒塘。
想完,我不禁泪如雨下,随即我也胡诌了一首,不合格律,写的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只道是:
君过潇湘生缱绻,侬至怡红泪潺潺。
昨夜葬花蜂腰桥,今朝结衣离恨天。
赤瑕宫上是前尘,青埂峰下孤灯燃。
无意蹉跎已半生,有心还泪过佛前。
神瑛侍者赠仙露,绛珠仙草冷衣沾。
可怜云映锦字疏,休提揽花大观园。
可我却不曾发觉那个采莲女子正一脸明媚的凝视着我,仿佛我就是那题荷之人。
正当我还在思念外婆时,那个采莲女子悄悄的躲在我身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被这一道世外之音惊得抖落了满身的荷香,转过身一脸疑惑的看着她呼之欲出的北京方言。
只是她的声音还是被我厚重的思念沉淀,不过一刹那,外婆和圆明园就如一阵微风向原就笨重的我漫了过来。
覆盖我身体的,不仅有故乡的茅草,而且还有烟火,或许还有一些别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