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的钱攒得差不多了,林晓棠却有了新烦恼。
那天在石料厂卖衣服,一个女工拿着件衬衫来回比划,犹豫不决:“款式是好看,就是不知道配什么裤子...”
林晓棠下意识说:“配喇叭裤就行,显腿长。”
女工惊讶地看着她:“你还懂搭配?”
林晓棠一愣。她确实懂,那是前世在县城打工时学的。但这个年代的农村姑娘,不该懂这些。
女工最后还是买了衣服,但那个眼神让林晓棠警醒——她的知识和见识已经超出这个时代太多,容易引人怀疑。
更让她头疼的是记账。生意越做越大,收支越来越复杂。她前世虽然读过初中,但数学早就忘得差不多了,经常算错账。
“得去学学...”她自言自语道。
正好听说公社开了夜校,教文化课和会计知识。林晓棠立刻去报了名。
夜校开在公社小学里,每周三堂课。第一堂课,林晓棠特意穿了件朴素的衣服,提前到了教室。
教室里已经坐了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有个戴眼镜的男老师正在黑板上写板书,字迹工整清秀。
林晓棠找了个角落坐下,拿出本子和笔。
“同学,新来的?”旁边一个姑娘搭话,“以前没见过你。”
林晓棠笑笑:“嗯,第一次来。”
姑娘很热情:“我叫刘娟,纺织厂的。你呢?”
“林晓棠,林家村的。”
刘娟眼睛一亮:“哎!是不是卖衣服那个晓棠?我买过你的裙子!”
林晓棠有些不好意思:“是我...”
“你衣服可真好看!”刘娟压低声音,“比供销社的强多了!下次有新货告诉我啊!”
正说着,老师开始讲课了。今天教的是基础会计,讲借贷记账法。
林晓棠听得格外认真。这些都是她急需的知识,一笔一划都记下来。
老师讲完理论,出了道练习题。不少学员抓耳挠腮,算不明白。
林晓棠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很快算出了结果。她举手示意,老师让她上台写过程。
“很好。”老师看着她的板书,点点头,“理解得很到位。你以前学过?”
林晓棠忙摇头:“没有,第一次听。”
老师赞许地看她一眼:“很有天赋。课后有问题可以来问我。”
下课后,几个学员围过来请教。林晓棠耐心讲解,大家都听懂了。
刘娟佩服地说:“晓棠,你真厉害!一听就会!”
林晓棠笑笑:“多练练就会了。”
正说着,一个温文尔雅的声音响起:“同学,你的笔掉了。”
林晓棠回头,看见一个戴眼镜的男青年站在身后,手里拿着她掉落的铅笔。他穿着白衬衫,文质彬彬,一看就是文化人。
“谢谢。”林晓棠接过笔。
“不客气。”青年微笑,“刚才看你讲课,讲得很清楚。我叫陈文远,在公社中学教书。”
林晓棠有些惊讶。公社中学的老师也来上夜校?
陈文远似乎看出她的疑惑,解释道:“我来旁听会计课,想多学点知识。”
刘娟插嘴:“陈老师可是大学生呢!咱们公社最有学问的人!”
陈文远谦逊地笑笑:“过奖了。同学怎么称呼?”
“林晓棠。”
“好名字。”陈文远点头,“以后课上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讨论。”
林晓棠道谢后,和陈文远道别。刘娟凑过来挤眉弄眼:“晓棠,陈老师好像对你有意思哦!”
“别瞎说。”林晓棠脸一红,“人家就是客气。”
回家的路上,她却忍不住想起陈文远。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确实是这个时代姑娘们理想的对象。
但不知为什么,她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个身影——冷峻刚毅,沉默寡言,却总在她最需要时出现的韩铮。
摇摇头,她把杂念抛开。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学习知识最重要。
第二次夜校课,林晓棠又早早到了。这次讲的是成本核算,正好解决她的难题。
她听得格外专注,连陈文远什么时候坐在旁边都没注意。
“这里没听懂?”陈文远指着她的笔记,“我可以帮你讲讲。”
林晓棠有些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陈文远讲得很仔细,条理清晰。林晓棠很快明白了关键。
“陈老师讲得真好。”她由衷赞叹。
陈文远笑笑:“你理解得也很快。听说你在做生意?”
林晓棠一愣:“你怎么知道?”
“刘娟说的。”陈文远推推眼镜,“做生意懂会计很重要。以后有不懂的,随时可以来中学找我。”
林晓棠道谢,心里却有些警惕。这个陈文远似乎对她很关注。
下课后,陈文远果然跟上来:“这么晚了,我送你回去吧?”
林晓棠正要拒绝,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不用了,我送她。”
韩铮不知何时站在校门口,推着自行车,眼神冷峻。
陈文远有些尴尬:“这位是...”
“邻居。”韩铮简练地回答,目光扫过陈文远,“不劳费心。”
陈文远看看韩铮,又看看林晓棠,似乎明白了什么:“那...我先走了。晓棠同学,下次见。”
看着陈文远远去的背影,林晓棠有些无奈:“韩大哥,你不用特意来接我的...”
韩铮没接话,递给她一个小本子:“会计实务笔记,可能有用。”
林晓棠翻开一看,惊呆了。本子上详细记录了各种会计实务案例,比老师讲的还实用。
“韩大哥,你哪来的这个?”她惊讶地问。
韩铮推着车往前走:“部队学的。”
林晓棠跟上他:“你当过会计?”
“不是。”韩铮顿了顿,“后勤管理,懂一点。”
林晓棠心里佩服。这个男人真是深藏不露。
路上,韩铮突然问:“那个老师,常来找你?”
林晓棠一愣,才明白他问的是陈文远:“没有,就今天聊了几句。”
韩铮“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气氛有些尴尬。林晓棠找话题:“韩大哥,你懂这么多,怎么不去城里发展?”
韩铮目视前方:“这里挺好。”
简单四个字,却让林晓棠心里一动。是啊,这里挺好。有家人,有希望,还有...他。
到家后,林晓棠拿出夜校学的知识,重新整理了账本。果然清晰多了,收支一目了然。
她还学会了成本核算,算出了每件衣服的真实利润,发现了不少可以节省的地方。
“知识就是力量啊...”她感慨道。
第二天出摊,她应用新学的营销技巧,把衣服搭配好展示,销量果然提高了。
她还做了个简易账本,每天详细记录收支,月底汇总分析。
林大勇看着女儿记账,感慨道:“读书就是有用啊!早知道该让你多读几年...”
林晓棠笑笑:“现在学也不晚。”
她决定继续上夜校,不仅学会计,还要学文化课。知识多了,总有用的地方。
周三又去夜校,这次陈文远果然又坐过来。林晓棠保持礼貌,但刻意保持距离。
下课时,陈文远还想送她,被韩铮及时出现拦下了。
看着韩铮冷峻的侧脸,林晓棠突然想笑。这个男人,是在吃醋吗?
回家的路上,她故意问:“韩大哥,你每周三都来接我吗?”
韩铮“嗯”了一声。
“那多麻烦你啊...”
“顺路。”
林晓棠心里甜甜的。她知道韩铮家在东头,夜校在西头,根本不顺路。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晓棠看着身旁高大的身影,突然觉得很安心。
这一世,她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充实自己。知识改变命运,她深信不疑。
而那个默默守护她的男人,或许就是命运给她的最好礼物。
夜色渐深,林晓棠却毫无睡意。她翻开韩铮给的笔记,认真研读。每一个字都透着那个男人的细心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