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这世上,总逃不开一堆解不开的难题,日子里的不如意更是像影子一样追着人跑。尤其到了中年,肩膀上压着的家庭责任沉得喘不过气,生活过得像一杯凉白开,淡得没了滋味。孩子的功课、老人的身体、工作里没完没了的压力,还有这世道变来变去带来的措手不及,桩桩件件都往心上戳。
在这样的重负底下,心里的不开心、无奈和伤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把人裹得严严实实。怕是早就不记得真正的开心是什么滋味了,那些年少时的心愿、曾经揣在怀里的梦想,早被日子磨成了粉末,风一吹就散了。
家里人早就习惯了你的存在,就像习惯了墙上的画,多看一眼都觉得多余,你的喜怒哀乐他们看不见也懒得问。单位里同事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像针一样扎进心里,让人冷不丁就想起,这人情啊,薄得像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这时候的你,到底想要什么呢?是一句真心的关心,一点实实在在的温暖,还是想不管不顾地疯一次,把心里的憋屈全喊出来?可到头来,连喊的力气都快没了……
人都有七情六欲,心里也藏着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影子。它们在心里拉扯着,把人变成各种模样。只是到最后,站在镜子前的那个人,还是最初的自己吗?还是说,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活成什么样子了?
我们的主人公李晓龙,今年快四十了,一个被岁月磨碎了棱角的中年男人。他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钟,每天朝八晚六,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两点一线,单调得能数出步数。在单位里,大家喊他“单位写手”,听着像个名号,其实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每天为了按时交上那些没人细看的文件、报告忙得脚不沾地,为了那点微末的工资能按时发、职位能往上升一点点,拼了命地熬,可心里的慌,像没底的坑,填不满。
回到家,他是两个孩子的爹。可这爹当得,每天辅导作业就像打仗,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只剩下他对着作业本叹气。每天到了饭点,就对着空荡荡的厨房发呆,不知道该做什么菜,也不知道做了谁会真心爱吃。就连谁洗碗、谁拖地这点小事,都能和妻子吵上几句,吵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背对背的沉默。
在老人眼里,他是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这听话里,藏着多少不敢说的委屈,老人看不见。在妻子眼里,他是个没本事的男人,挣不来大钱,撑不起这个家,那些日子里的难,妻子懒得听。在孩子心里,他是那个会发脾气的“坏人”“恶人”,孩子不知道,他的耐心早就被日子磨没了。在亲戚眼里,他是个老实人,可这老实,不过是没脾气、没棱角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从大学毕业走进广阔的社会,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了。李晓龙身上的少年气早就被生活磨没了,那年轻时的锐气,像被雨打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来了。生活里没了半点激情,工作像拉磨的驴,走一步算一步,对着孩子时,耐心早就耗光了,对老人,连坐下来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更别说好好陪陪他们。
每个月的日子,就围着房贷、信用卡转,有时候手头紧了,还得厚着脸皮向老人伸手。经济上直不起腰,可生活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为了那点微薄的收入,他把自己磨了又磨,努力想变得成熟、坚强,就怕被人看不起,只想让这个家能稳住,让孩子能少吃点苦,让老人能睡得踏实点。
可他没发现,在这样的日子里,他早就把自己弄丢了。每天下班后,他总在车里多待一会儿,点上两支烟,看着烟圈一圈圈飘散开,混在车外的夜色里,那短短一刻钟的安静,成了他能抓住的最后一点自己。可烟抽完了,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着过去的事,也幻想过以后能好一点,可那些幻想,像水里的月亮,碰一下就碎了。他试着劝自己看开点,在忙乱里找点安生,可心里的空,怎么也填不满。
在一个下着冷雨的傍晚,李晓龙独自开车回家。雨刮器在玻璃上左右摇晃,刮不掉越来越浓的暮色,也刮不掉心里的沉。一场意外,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来了。他不知道,这场意外会把他卷进本我、自我、超我的纠缠里,那些被压抑了太久的情绪,那些藏在心底的影子,都要一股脑地冒出来了。
只是到最后,哪个才是真正的李晓龙?哪个才是他最初的样子?又或者,他早就忘了自己该是什么样子,只能在这无尽的无奈里,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