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两个用起“神行法”,不到十天,很快就到蓟州城外客店里歇了。第二天,两个进城去,——戴宗扮成主人,李逵扮成仆从。——绕着城里找了一天,并没有一个认得公孙胜的。两个就回店里歇了;第二天,又去城里的小街狭巷找了一天,还是没有半点消息。李逵心焦,骂道:“这个乞丐道人!却鸟躲在哪里!我要是看见他,揪着他脑袋去见哥哥!”
戴宗道:“你又来了!看来是不记得吃苦!”
李逵陪笑道:“不敢!不敢!我只是随口说两句耍。”
戴宗又埋怨一会儿,李逵不敢回话。两个又去店里歇了,第二天早起,就去城外的近村镇市找。戴宗只要看见老人,就施礼拜问公孙胜先生家在哪里居住,还是没有一人认得。戴宗也问过几十个地方。
当天中午时分,两个走得肚子饿,在路边看见一个素面店。两个就进去买些点心吃,只见里面都坐满了,没一个空位。戴宗、李逵就站在过道里。小二问道:“客官要吃面的话,和这老人拼桌坐一坐。”
戴宗看见一个老丈独自一个占着一副大座头,就给他施礼,两人在他对面坐了,——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吩咐小二做四大碗面来。戴宗道:“我吃一碗,你吃三碗够吗?”
李逵道:“不顶事!一次做六碗来,我都包办!”
小二听了也笑,等了半天,也不见拿面来,李逵又看见都端进里面去了,心中己有五分生气。只见小二又拿来一碗热面,放在合坐老人面前。
那老人也不谦让,拿起筷子来就吃。那面又特别热,老儿就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吃。李逵等不及了,叫一声“小二”,骂道:“又叫老爷等了这半天!”把那桌子一拍,溅了那老人一脸热汤,那份面也都泼翻了,老儿发怒,就起来揪住李逵,喝道:“你为什么打翻我的面!”
李逵握起拳头,就要打老儿。戴宗慌忙喝住,给他道歉,说道:“老丈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小可赔老丈一份面。”
那老人道:“客官你有所不知。老汉路远,要早点吃了面回去听讲,去迟了耽误课程。”
宋清:好学的老年人。
戴宗问道:“老丈何处人氏?又是听哪个讲什么?”
老儿答道:“老汉是蓟州这里管下的九宫县、二仙山下人氏,因为来这城里买些好香回去,听山上的罗真人讲‘长生不老’之法。”
戴宗寻思:“莫非公孙胜也在那里?......”就问老人道:“老丈贵庄是不是有个叫公孙胜的?”
老人道:“客官,你问别人肯定不知道,很多人都不认得他。老汉恰好和他是邻居,他只有个老母在家。这个先生一直云游在外,现在叫做‘公孙一清’。如今出家,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孙胜,这个是俗名,所以没有人认得。”
宋清:难怪找不到他,原来改名字了。
戴宗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又拜问老丈:“九宫县二仙山离这里有多远?清道人在家吗?”
老人道:“二仙山只离本县四十五里,清道人他是罗真人的真传弟子,他老师怎么会放他离开身边!”
戴宗听了大喜,连忙催小二端面来吃。和那老人一同吃了,算了面钱,一起出了店肆,问了路。戴宗道:“老丈先走,小可买些香纸在后面来。”老人告别走了。
戴宗、李逵回到客店里,取了行李、包裹,再拴上甲马,离开客店,两个一路往九宫县二仙山去。戴宗使起“神行法”,四十五里,一会儿就到了。二人来到县城前,问二仙山的时候,有人指着道:“离开县城往东,只有五里就是。”
两个又离开了县城,往东而行,果然走不到五里,就来到二仙山下。看见一个樵夫,戴宗给他施礼,问道:“借问这里清道人家在哪里居住?”
樵夫指着道:“只要过了这个山嘴,门外有条小石桥的就是。”
两个走过山嘴去,看见有十多间草房,一周围矮墙,墙外有一座小小石桥,两个来到桥边,看见一个村姑,提一篮新果子出来,戴宗施礼问道:“娘子从清道人家出来,清道人在家吗?”
村姑答道:“在屋后炼丹。”
戴宗心中暗喜。吩咐李逵道:“你先去树多的地方躲一躲,等我进去见了他,再来叫你。”
戴宗进到里面看时,只见连着的三间草房,门上悬挂一个芦帘。戴宗咳嗽一声,只见一个白发婆婆从里面出来。戴宗就施礼道:“告禀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见一面。”
婆婆问道:“官人贵姓?”
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从山东到这里。”
婆婆道:“孩儿外出云游,还没有回家。”
宋清:假话,看来是觉得戴宗不像好人。
戴宗道:“小可是他的老朋友,要说一句重要的话,求见一面。”
婆婆道:“不在家里,有什么话要说,留下在这里也无妨。等他回家就能见面。”
戴宗道:“小可过段时间再来。”就告辞了婆婆。
宋清:这么干脆,其中必有蹊跷。
没想到戴宗到出来门,就对李逵道:“这次就要用着你了,刚才他娘说他不在家里,现在你就去请他。她要是还说不在家里,你就打起来,但是千万不能伤害他老母,我来喊一声你就停手。”
宋清:古代版蛇鼠一窝。
李逵先去包裹里取出双斧,插在两胯下,进到门里,大叫一声“着个出来。”
婆婆慌忙迎着问道:“是谁?”看见李逵瞪着双眼,先有八分怕他,又问道:“哥哥有什么话要说?”
宋清:老婆婆也不容易。
李逵道:“我乃梁山泊黑旋风,奉着哥哥将令,叫我来请公孙胜。你叫他出来,佛眼相看!如果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全部家产都烧成白地!”又大叫一声“快给我出来。”
婆婆道:“好汉不要这样做!我这里不是公孙胜家,是叫做清道人。”
李逵道:“你只叫他出来,我就认得他鸟脸!”
婆婆道:“出外云游还没回来。”
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墙壁。婆婆赶紧向前拦住。李逵道:“你不叫你儿子出来,我就杀了你!”拿起斧头来就砍,把那婆婆吓倒在地。
只见公孙胜从里面跑了出来,叫道:“不得无礼!”
只见戴宗就来喝道:“铁牛!怎么能吓倒老太太!”戴宗连忙扶起。李逵就撇了大斧,行个礼,说道:“阿哥别生气怪。要是不这样,你也不肯出来。”
宋清:戴宗果然留了一手。
公孙胜先扶娘进去了,再出来拜请戴宗、李逵;邀请到一间净室坐下,问道:“幸亏二位能找到这里。”
宋清:你也隐藏得很深,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落草了?
戴宗道:“自从哥哥下山之后,小可先来蓟州找了一遍,也没有打听到,只拉了一伙弟兄上山。这次是因为宋公明哥哥去高唐州救柴大官人,被知府高廉用妖法赢了两三阵,没有办法,只得叫小可和李逵过来找,请足下出山。找遍了蓟州,也没有找到。偶然在素面店中遇见了一个住这里的老丈,他才指引我们到这里。刚才听村姑说足下在家烧炼丹药,老母又在推却,因此让李逵激出哥哥来。这个做法太鲁莽了点,望乞恕罪。宋公明哥哥在高唐州那边度日如年,请哥哥现在就启程,有头有尾,成全大义之美。”
公孙胜道:“贫道年轻时飘荡江湖,经常和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家,不是故意不想去:一来母亲年老,无人照顾;二来本师罗真人要留我在座前。恐怕山寨有人找过来,所以故意改名清道人,隐居在这里。”
宋清:看来是真不想去。
戴宗道:“现在宋公明正在危急之际,哥哥慈悲,千万要去走一趟。”
公孙胜道:“可是我的老母无人瞻养,而且本师罗真人怎么肯放?真的是去不得了。”
戴宗再拜,恳求他走一趟。公孙胜扶起戴宗,说道:“以后再说。”公孙胜留戴宗、李逵在净室里坐好,安排些素酒素食招待。三个吃了一会儿,戴宗又苦苦哀求道:“要是哥哥不肯去的话,宋公明必然被高廉抓了,山寨大义,从此就完了!”
公孙胜道:“先容我去禀问本师真人。如果他能容许,就一起去。”
戴宗道:“今天就去启问本师吧。”
公孙胜道:“先宽心住一晚,明天早上去。”
戴宗道:“公明哥哥在那边,在这里等一天就像等一年,烦请哥哥现在就去问一下。”
公孙胜就起身领了戴宗、李逵离开家里,一路上二仙山去。此时己是秋残初冬时分,日短夜长,天黑得快,刚走到半山腰,就见红轮西坠。
三人沿着松林里面的一条小路,直到罗真人道观前,看见上面有一个朱红牌额,写着“紫虚观”三个金字。三人来到道观前的“着衣亭”上,整顿好衣服,从廊下进去,直到殿后“松鹤轩”里面去。
两个童子看见公孙胜领人进来,报知罗真人。不一会儿,罗真人传法旨,让请三人进去。当下公孙胜带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里面,正遇见真人“朝真”结束,坐在云床上。
公孙胜向前行礼问好,躬身侍立。戴宗当下见了,慌忙下拜。李逵只管翻着白眼到处乱看。
宋清:从戴宗的反应来看,罗真人有点东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