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奉旨摸鱼,天下无敌 > 第50章 武松住进武大郎家
换源:


       武都头转过身来看见那人,翻身就拜。原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武松拜完,说道:“一年有余不见了,哥哥为什么会在这里?”

武大道:“二哥,你去了那么久,为什么不寄封信来给我?我又怨你,又想你。”

武松道:“哥哥为什么会怨我想我?”

武大道:“我说怨你,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是喝酒醉了,就和人打架,经常吃官司,让我要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清净,常常叫我受苦,这个就是怨你的地方。说想你,是因为我近来娶了一个老婆,清河县人不讲究,都来欺负我,没人做主;你在家的时候,谁敢来放半个屁?现在我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租房居住,因此就是想你的地方。”

原来武大与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武松身高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不这样,怎么能打得那个猛虎?这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长得短矮,给他起了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丫环,娘家姓潘,小名叫做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纠缠她,这丫环就去告诉主人老婆,表示不肯依从。那个大户因此记恨于心,就倒陪些嫁妆,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给他。

宋清:我看潘金莲是想通过主人老婆转正吧?可惜失败了。

自从武大娶得那个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就来他家里骚扰。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长相猥琐,不懂风流;她倒没有其他不好,就是有点爱偷汉子。那武大是个懦弱本分的人,被这一帮人经常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下去,就搬来这阳谷县的紫石街租房居住,每日仍旧挑炊饼卖。

今天,正在县前做买卖,就见了武松。武大道:“兄弟,我前几天在街上听人沸沸扬扬地说道:‘景阳冈上一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提拔他做了个都头。’我也八分猜道是你,只是今天才和你见面。我先不做买卖了,和你一起回家去。”

武松道:“哥哥,家在哪里?”武大用手指着道:“就在前面的紫石街。”武松替武大挑了担儿,武大带着武松,转弯抹角,一路往紫石街去。

转过两个弯,来到一个茶坊的隔壁,武大叫一声“大嫂开门。”只见帘子打开,一个妇人在帘子下出来,应道:“大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武大道:“你的叔叔在这里,先来见面。”

武大郎接了担儿进去,就出来道:“二哥,进屋里来和你嫂嫂相见。”武松揭起帘子,走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武大说道:“大嫂,原来那个景阳冈上打死大虫、新提拔做都头的正是我这兄弟。”

那妇人叉手向前道:“叔叔万福。”

武松道:“嫂嫂请坐。”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就拜。那妇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

武松道:“嫂嫂受礼。”

那妇人道:“奴家听隔壁王干娘说:‘有个打虎的好汉被迎到县衙前来。’要奴家一起去看一看,没想去得迟了,赶不上,没有看见。原来正是叔叔,请叔叔先到楼上去坐。”

三个人一起到楼上坐了。那妇人看着武大,道:“我陪着叔叔坐会儿。你去安排些酒食来接待叔叔。”

武大应道:“这样最好。——二哥,你先坐一坐,我去去就来。”武大下楼去了。

那妇人在楼上看见武松这表人物,自己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的一母兄弟,他又长得这样高大。我要是嫁得这样一个人物,也不枉为人一世!你看我家那个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为什么这么晦气!听说这个武松,大虫也被他打倒了,他必然有一身好气力。听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过来住我家里?……没想到这段姻缘会在这里!……”

那妇人满脸堆笑,问武松道:“叔叔,来这里几天了?”

武松答道:“到这里十多天了。”

妇人道:“叔叔,你在哪里住呢?”

武松道:“胡乱将就着,在县衙里住。”

那妇人道:“叔叔,这样的话有点不方便。”

武松道:“独自一人,也容易打理,早晚又有士兵服侍。”

妇人道:“那些人服侍叔叔,怎么能照顾得到。何不搬来家里住?早晚要吃些汤水的时候,奴家亲自安排给叔叔吃,不比这伙腌臜人强?叔叔就算是喝口清汤也放心得下。”

宋清:真会讲,为什么古人都能说会道,这和其他穿越小说的不一样啊!

武松道:“深谢嫂嫂。”

那妇人道:“莫非别的地方有婶婶?先请过来见面也好。”

武松道:“武二并不曾婚娶。”

妇人又问道:“叔叔,青春多少?”

武松道:“武二二十五岁。”

那妇人道:“大奴家三岁。叔叔,这次从哪里来?”

宋清:疯狂试探武松的底细。

武松道:“在沧州住了一年多,一直想着哥哥在清河县住,没想到却搬在这里。”

那妇人道:“真是一言难尽!自从嫁给你哥哥,因为他人太善良了,经常被人欺负,清河县里住不下去,只好搬来这里。要是他像叔叔这般雄壮,谁敢说个‘不’字!”

武松道:“家兄从来都是本分人,不像武二这样鲁莽。”

那妇人笑道:“怎么能这样颠倒来说!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天生就是急性子,看不下去这种‘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武松道:“家兄这样就不会到处惹事,让嫂嫂忧心。”

正在楼上说着话,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回来,放在下面厨房,走到楼上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

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懂事的!叔叔在这里坐着,又把我撇了下来!”

宋清:我看是你拎不清,叔叔前叔叔后的。

武松道:“嫂嫂请自便。”

那妇人道:“不如去叫隔壁王干娘安排就行了,只要这样就很方便!”武大又去请隔壁的王婆安排端正了,都端上楼来,摆在桌上,无非是些鱼肉果菜之类,随即又烫酒上来。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坐对面,武大坐中间。

宋清:你这座位安排有问题。

三个人坐好,武大倒酒在各人面前。那妇人拿起酒来,道:“叔叔,不要怪没什么好东西接待,请喝一杯。”

武松道:“感谢嫂嫂。不要这样说。”武大只顾上下倒酒烫酒,哪里会管别的事,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道:“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就拣好的夹了过去。

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她当做亲嫂嫂对待。谁知道那妇人是个使女出身,最会耍小心思。武大又是个软弱的人,哪里会接待人?那妇人喝了几杯酒,一双眼直勾勾盯在武松的身上。武松被他看得不自在,只能低了头不理会她。

当天喝了十多杯酒,武松就起身要走。武大道:“二哥,多喝几杯再去。”

武松道:“只能喝到这里了,以后有时间又来看望哥哥。”

武大夫妇都送武松下楼去,那妇人道:“叔叔,你一定要搬来家里住。要是叔叔不搬来,会让我们两口儿被别人笑话。毕竟亲兄弟不比别人。大哥,你就打点一间房请叔叔来家里生活,别让街坊邻居说我们的不是。”

武大道:“大嫂说得是。二哥,你就搬过来住,也让我争口气。”

武松道:“既然哥哥嫂嫂都这样说了,今晚我取了些行李就来。”

那妇人道:“叔叔,一定要记在心上,奴在这里专门等你。”

武松告别了哥嫂,离开了紫石街,直往县衙里去,正值知县在厅上坐衙。武松上厅去禀道:“武松有个亲哥搬在紫石街居住,想去哥哥家里住宿,早晚在衙门中听候使唤,不敢擅去,请恩相钧旨。”

知县道:“这是件孝悌的事情,我怎么会阻止你呢?你每天来县衙里听候吩咐就行。”

武松谢了知县,收拾好行李铺盖,还有那新做的衣服和之前赏赐的物件,叫个士兵挑好,和武松一起到哥哥家里。那妇人见了,满脸堆笑,比半夜里捡到金元宝还高兴。武大叫来个木匠,在楼下整理了一间房子,铺下一张床,里面放一张桌子,安两个凳子、一个火炉。武松先把行李安顿好,吩咐士兵自己回去,当晚就在哥嫂家里睡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