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二三天,冬已将残,天气回阳微暖。当天武大快要回来的时候,那妇人习惯了,自己先到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天意弄人,恰好一个人从帘子下边走过。自古道:“无巧不成书。”这妇人正好手里的叉竿没拿稳,失手滑了下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的头巾上。
宋清:这一滑,我非常怀疑是故意的。不然,前面烤火的时候,为什么也是不端不正,恰好捏在武松肩胛上?
那人停住了脚,正要发作;回过脸来看,发现是一个妖娆的妇人,先自己酥了半边,那怒气直钻到“爪哇国”去了,变成了笑吟吟的脸儿。这妇人见对方不怪她,就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说道:“奴家一时失手。官人疼吗?”
那人一边拿手整顿头巾,一边弯腰还礼,道:“不妨事。娘子闪了手没?”被这隔壁的王婆正好在茶局子里的水帘底下看见了,笑道:“嘿!谁叫大官人从这屋檐边过的?打得正好!”
宋清:你们三个都被我看见了,这经典桥段,莫非这男的是西门庆?
那人笑道:“这是小人的不是。冲撞娘子,休怪。”
那妇人也笑道:“请官人原谅奴些个。”
那人又笑着,大大地鞠了个躬,道:“小人不敢。”那一双眼都盯在这妇人身上,又回了七八遍头,自己摇摇摆摆,迈着八字步走了。这妇人自己也收了帘子叉竿进去,关上大门,等武大回来。
宋清悄悄的打听那人叫什么、在哪里居住,原来这家伙只是阳谷县的一个破落户财主,在县衙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最近突然发迹了,专门在县里管些公事,帮人过钱说事,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让着他些。那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排行第一,人们都叫他“西门大郎”。——最近发迹有钱了,人们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这个时候王婆的头像开始闪烁,看来是剧情开始了,宋清赶紧去盯着她。
不一会儿,只见那西门庆一转,拐进王婆的茶坊里去,到里边水帘下坐了。王婆笑道:“大官人,刚才鞠得好个大躬!”
西门庆也笑道:“干娘,你先过来,我问你:隔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婆?”
王婆道:“她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她干嘛?”
西门庆道:“我和你说正事,不要取笑。”
王婆道:“大官人怎么不认得,他老公就是每天在县衙前卖熟食的。……”
西门庆道:“莫非是卖枣糕的徐三家老婆?”
王婆摇手道:“不是,如果是他的,正好是一对儿。大官人再猜。”
西门庆道:“可是银担子李二哥的老婆?”
王婆摇头道:“不是!如果是他的话,也倒是一双。”
西门庆道:“难道是花胳膊陆小乙的妻子?”
王婆大笑道:“不是!如果是他的,也又是好一对儿!大官人再猜一猜。”
西门庆道:“干娘,我实在猜不着。”
王婆哈哈笑道:“好让大官人知道了笑一声。他的老公就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
西门庆跺脚笑道:“莫非是人们叫他‘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
王婆道:“正是他。”
西门庆听了,叫起苦来,说道:“好块羊肉,怎么落在狗嘴里!”
王婆道:“就是这种苦事!自古道:‘骏马偏驮痴汉走,巧妇常伴拙夫眠。’月老偏偏要这样配合!”
西门庆道:“王干娘,我差你多少茶钱?”
王婆道:“不多,先不管,过些时候再算。”
西门庆又道:“你儿子跟谁出去了?”
王婆道:“可别说了。跟一个客人去了淮上,至今没回来,又不知死活。”
西门庆道:“要不叫他跟我?”
王婆笑道:“要是能得大官人提拔他,那就十分之好。”
西门庆道:“等他回来,我们再商量。”又说了几句闲话,西门庆起身走了。
宋清:你这是没话找话,瞎扯淡,醉翁之意不在酒。
西门庆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又折到王婆店门口帘边坐着,朝着武大家门前。一会儿,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喝个‘梅汤’?”
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
宋清:我感觉你们在说暗话。
王婆做了一个梅汤,双手递给西门庆。西门庆慢慢地喝了,把盏托放在桌上。西门庆道:“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
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辈子媒,在哪里找一个在屋里。”
宋清:原来是“梅”通“媒”,真行。
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差了多少?”
王婆道:“老身只听到大官人问这‘媒’做得好,老身只以为说做媒。”
西门庆道:“干娘,既然你能撮合山,也给我做回媒,说个好亲事。我会重重谢你。”
王婆道:“大官人,要是你家里的大娘子得知了,婆子的这脸怎吃得下耳刮子?”
西门庆道:“我家大娘子最好,极是容得下人。现在也讨了几个身边人在家里,只是没一个我中意的。你有这样好的给我张罗一个,就来说也无妨。——就算是‘回头人’也行,只要我中意。”
宋清:你的目标已经很明显了。
王婆道:“前几天有一个倒是好,只怕大官人不要。”
西门庆道:“要是真的好,你帮我说成了,我自会谢你。”
王婆道:“身材相貌都是十二分的人物,只是年纪大了些。”
西门庆道:“就算是差一两岁,也不打紧。真的几岁?”
王婆道:“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今年恰好九十三岁。”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疯婆子!只要扯着疯脸取笑!”西门庆笑了起身走了。
看看天色黑了,王婆刚点上灯来,正要关门,只见西门庆又折回来,直去帘底下那座头上坐了,朝着武大门前盯着看。
宋清:你都折回来多少次了?
王婆道:“大官人,喝个‘和合汤’如何?”
西门庆道:“最好,干娘,做甜一点。”
宋清:又来暗话。
王婆点了一盏和合汤,递给西门庆喝。西门庆干坐了一会儿,起身道:“干娘记了帐目,明天一起算钱。”
王婆道:“没事。快去早点休息,明天早上再来。”西门庆又笑着走了,当晚无事。
第二天清早,王婆刚开门,一看门外,只见这西门庆又在门前两边来回走。王婆见了道:“这个傻子追得紧!你看我弄些甜糖抹在这家伙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家伙专门占县里人的便宜,先让他来老娘手里交点钱!”王婆开了门,就在茶局子里生炭,整理茶锅。西门庆一溜烟跑进茶房里,来到水帘底下,望着武大门前帘子里发呆。
王婆就装做看不见,只顾着在茶局里煽风生炉子,不出来问茶。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盏茶来。”
王婆笑道:“大官人,来了啊?连日不见,先请坐。”就浓浓的点了两盏姜茶,拿来放在桌上。
西门庆道:“干娘,请陪我喝个茶。”
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影射’的!”
西门庆也笑了一会儿,问道:“干娘,隔壁卖什么?”
王婆道:“他家卖的是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婆子只是疯!”
王婆笑道:“我不疯,他家自有亲老公!”
西门庆道:“干娘,我和你说正经话呢!听说他家做的炊饼好,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不知是出去还是在家?”
王婆道:“如果要买炊饼,一会儿等他街上回来就能买,何必要上门上户?”
西门庆道:“干娘说的是。”
喝了茶,坐了一会儿,起身道:“干娘,记了帐目。”
王婆道:“没事。老娘牢牢写在帐上。”西门庆笑又笑着走了。
王婆在茶局里看的时候,冷眼瞅见西门庆又在门前折过东去又看一看;走过西来又瞅一瞅;走了七八遍;又折进茶房里来。
王婆道:“大官人稀客!好久不见!”
西门庆笑了起来,在身边摸出一两来银子递给王婆,说道:“干娘,先收了做茶钱。”
宋清:糊涂啊,你上了王婆的当了!
婆子笑道:“何消要这么多?”
西门庆道:“先放着。”
婆子暗暗地欢喜,道:“来了!这傻子当败!”先把银两拿来藏好了,就道:“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喝个‘宽煎叶儿茶’,如何?”
西门庆道:“干娘如何便猜得着?”
婆子道:“有什么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老身什么跷蹊古怪的事都猜得着。”
西门庆道:“我有一件心上的事,干娘要是猜得着,给你五两银子。”
王婆笑道:“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就能猜个十分。大官人,你把耳朵凑过来。……你这两天脚步追得紧,赶得频,一定是记挂着隔壁的那个人。——我猜得如何?”
西门庆笑了起来,道:“干娘,你真的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不瞒干娘说:我不知怎地,在她那天叉帘子时,见了这一面,却好像收了我三魂七魄一般。只是没有地方想办法入手。不知你会弄什么手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